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图解法)教学设计.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图解法)教学设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根据本次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重点难点主要为:
项目
内容概述
解决方法
重点
对图解法整个绘图及计算过程的掌握
教师讲授绘图过程及相应节点的确定方法,学生自行绘图,教师当堂指导。
难点
初步确定矿质混合料组成后,校核合成级配不符合级配要求时,应如何调整组成?
给学生讲一些基本的技巧,同时以工程实际为例,指导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找规律、找技巧。
七、教学过程及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1.复习试算法(10min)
提出问题:试算法的过程及学习难点?
回答问题:学生回顾并回答问题。
引出本次课内容
(根据课堂情况进行总结)
2.图解法的原理及计算过程(40min)
理论讲授加师生互动
理论讲授: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授
听讲并练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我确立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图解法确定矿质混合料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图解法的整个计算过程。
2.技能目标:具备采用图解法为实际工程确定矿质混合料组成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不断的练习中,体会图解法带给工程应用的方便,同时不断总结计算完成后校核调整部分的技巧,为后期工作做准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次课为新授理论课,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要求学生要会用图解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主要起到指导帮助的作用。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本次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需要准备PPT,同时需要收集相关工程案例,上课过程中,学生要绘制级配曲线图,所以需要准备铅笔和米格纸。
本次课属于新授理论课,主要内容为图解法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组成,图解法作为目前工程中常用方法,相比试算法而言,简单易操作。在本次课中,教师首先对图解法的原理、级配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如何进行数据校核进行讲授,学生按照教师讲授的绘图方法进行练习,最后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例,学生分组进行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教师进行分析点评。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储备:在本次课学习之前,学生学习了试算法确定矿质混合料组成的方法,由于试算法比较复杂,特别是校核后不符合合成级配,需要调整组成时,由于同学们缺乏工程经验,需要尝试好多次才能调整合适。
2.掌握能力:图解法相对于试算法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掌握级配曲线的绘制,这部分主要为实际操作部分,比较有意思,学生可能兴趣比较大,但最后校核调整部分是学生的弱点,估计要熟练掌握可能有点困难。
2.工程案例计算评价:案例计算部分采用个人计算,小组讨论汇总,最后将计算结果张贴在黑板上,教师根据小组整理资料的速度及正确程度对小组进行打分,这部分成绩最后统一计入课堂回答问题得分中。
九、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上课过程中,各个环节学生的表现情况,课堂的把握程度进行分析,对今后教学中应改进的地方进行总结,及时修改教学设计。
学生按照教师所讲步骤,自己进行练习。
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注意力。
3.工程案例计算(40min)
任务驱动
提供案例: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案例
计算汇报:学生自行完成,按组讨论后,将最终答案提交教师。
加强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4.本次课总结
(10min)
总结学生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给出改正意见,并布置课后作业。
分析总结,完成课后作业
使学生知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补缺。
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次课程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要为课堂回答问题评价和案例计算情况评价,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建议等。
1.课堂回答问题评价: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一学期内,教师按照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对其进行打分,每次得分在1~3分之间,学期总分不超过10分,这部分成绩占到期末总成绩的10%。
教学设计
题目: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图解法)
课程类型:新授理论课
授课方法:理论讲授加任务驱动
所属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
适用对象: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混合料组成设计(图解法)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
授课班级
造价3133
学时
2学时
一、教学内容简介
本次课选自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所用教材为高职交通运输与土建类专业规划教材《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