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分配计法热计量改造重点讲义资料

热分配计法热计量改造重点讲义资料

5.12热计量改造工程5.12.1工程概况5.12.1.1改造范围及概况本次热计量改造工程项目为朝阳区2015年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工程,本次热计量改造楼栋包括建筑年代比较久远,无原设计图纸,经现场入户勘察,存在用户自行改造现象,暖气片布置位置和采暖入户位置可能会有出入施工时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5.12.1.2采暖形式及热计量方式本次朝阳区老旧小区小区改造居住建筑户内采暖形式为垂直单管系统,将原有的垂直单管串联系统改造为便于调节、计量的垂直单管带跨越管的串联系统,热计量改造方式采用热分配计法计量。

5.12.1.3改造内容5.12.1.3.1室外采暖小室采暖供回水主干管及室内散热器连接管需拆除。

5.12.1.3.2具体包括楼栋热力入口的改造,包括加装热量表及配套阀门、仪器、仪表等设备;对室外热力小室的改建扩建;楼内改造,每组散热器加装热分配表、跨越管和低阻三通恒温阀或更换散热器水平横管、安装跨越管、恒温两通阀(两通低阻恒温阀)及安装电子远传式热分配器、无线数据接收器、数据管理器(含数据接收与传输、热能分配计算、用户查询等功能)。

5.12.1.4材料要求5.12.1.4.1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后的室内明装采暖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

5.12.1.4.2采暖水管阀门除图中注明外均采用铜阀门。

5.12.1.4.3管沟、管井和非采暖房间敷设的采暖管道以及室内供回水干管和共用立管均做保温,管道公称直径DN≤50mm时,采用厚度为50mm玻璃棉管壳保温,DN>50mm时,采用厚度为60mm玻璃棉管壳保温,外缠玻璃丝布后刷调和漆两遍。

5.12.2现场分析5.12.2.1通过对项目的现场实地了解,楼栋用热接供区域供热管网,现场管网大多为老旧热网改造,管网分支连接较多,水力损失和热损失严重。

5.12.2.2热力入口装置安装位置在楼栋前地下管沟之中,具有潮湿、浸水等特点、腐蚀、生锈等特点。

5.12.2.3基于前期的初步交流与文件精神,本着可靠、长期使用的原则,在我公司多年形成的热计量和热网监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方案,以便在管理上做到方便、安全,技术上做到先进、实用。

5.12.3主要机具5.12.3.1机具:台钻、手电钻、冲击钻、电动或手动试压泵、砂轮锯、套丝机。

5.12.3.2工具:铸铁散热器组对架子、对丝钥匙、压力案子、管钳、铁刷子、锯条、手锤、活扳子、套丝扳、自制扳子、錾子、钢锯、丝锥、煨管器、手动试压泵、气焊工具、散热器运输车等。

量具:水平尺、钢尺、线坠、压力表等。

5.12.4系统介绍5.12.4.1系统5.12.4.1.1系统包括:电子式远传热分配器、热分配器采集器、无线室内温度采集器(带GPRS远传功能)、超声波热量表、M-bus集中器等。

仪表品牌、型号依据供热管理单位要求执行。

5.12.4.2系统原理概述5.12.4.2.1散热器热分配计法是利用散热器热分配计所测量的的每组散热器的散热量比例关系,来对建筑的总供热量进行分摊的。

其具体做法是,在每组散热器上安装一个散热器热分配计,通过读取热分配计的读数,得出各组散热器的散热量比例关系。

对总热量表的读数进行分摊计算,得出每个住户的供热量。

5.12.4.2.2散热器热分配计法适用于新建和改造的散热器供暖系统,特别是对于既有供暖系统的热计量改造比较方便、灵活性强,不必将原有垂直系统改成按户分环的水平系统。

该方法不适用于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热分配计量计量系统原理图5.12.4.3系统特点:5.12.4.3.1每户计量热费分摊合理,做到了面积相同,室内温度相同时,所缴纳的热费相同,公平合理。

5.12.4.3.2可同时测量室内温度,可设定室内用热时间,既解决收费问题又同时具备了传统恒温阀的功能,智能化控制,达到户内节能的要求。

5.12.4.4户内系统改造5.12.4.4.1垂直单管系统改造5.12.4.4.1.1小区室内散热器的改造,包括更换散热器水平横管、安装跨越管、恒温两通阀(两通低阻恒温阀)及安装电子远传式热分配器。

顶层住户暖气供水立管顶部和底层住户暖气回水立管底部各安装一个关断阀门,散热器改造局部特殊部位做法详见施工图纸;户内每组散热器加装热分配表,安装于散热器的水平正中,垂直偏上,于散热器高度的3/4处,安装时采用夹具或焊接螺栓的方式使导热板紧贴在散热器表面。

安装前,分配表和散热器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匹配试验,得出散热量的对应数据。

散热器支管同侧及异侧改造图5.12.4.4.1.2将原有的垂直单管串联系统改造为便于调节、计量的垂直单管带跨越管的串联系统;每组散热器上安装热分配表和低阻力三通恒温阀,热分配表与楼栋热量总表配合完成分户热计量,恒温阀实现对室温的调节。

5.12.4.4.2电子式远传热分配器的安装位置遵循各厂家的安装手册,并且要保证计量的准确性,热分配计在散热器上的安装位置有严格的要求:中心位置的安装高度选择在散热器由下至上总高度75%的位置;水平位置的安装,应选在散热计水平方向的中心位置。

如遇到不可水平居中安装,可向供水方向偏移但不超过10mm。

5.12.4.4.3热分配器采集器、M-bus集中器安装在楼梯间内,并置于专门的保护箱中。

具体的安装位置需要现场测定核实,保证信号的准确传输,每单元安装1个热分配计采集器。

5.12.4.4.4设计了无线温度采集器,对典型房间进行温度采集,作为热源运行调控的参考依据,无线室温采集器在每个楼栋内的两边单元和中间单元选取典型房间(顶层、中间层、底层)设立室温采集点(不少于9个)。

跨越管、三通阀和分配表集中器抄表器特征房间内的温度点5.12.4.5热力入口改造5.12.4.5.1热量表井室需新建,详细做法见结构专业图纸;单元平衡阀直接在原井室安装,不满足安装要求新建井室。

5.12.4.5.2楼栋热力入口检查井内设置超声波热量计及静态平衡阀,热量计安装在供水管道上,静态平衡阀安装在回水管道上,热量计的积分仪及远程模块需安装在防护箱内,防护箱内挂与检查井井壁上。

5.12.4.5.3在供水干管上依次安装闸阀(蝶阀)、温度计、压力表、Y型过滤器、压力表、温度传感器闸阀(蝶阀),在回水干管上依次安装静态平衡阀、温度计、压力表、Y型过滤器压力表、温度传感器、闸阀(蝶阀)。

大口径热量表、闸阀(蝶阀)。

热量表的积分仪就近安装在建筑首层楼梯间内,具体做法参见国标图集04K502-16页。

5.12.4.5.4楼栋热力入口安装图及材料表如下图示:楼栋热力入口图5.12.5施工说明5.12.5.1热力入口改造施工说明5.12.5.1.1在每个楼栋热力入口处安装热量表。

热量表应选用超声波式流量计,安装在回水管上,表前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5倍管径,应预留10倍管径长度,表后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2倍管径,应预留5倍管径长度,流量计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5.12.5.1.2单元热力入口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阀门前直管段长度不宜小于5倍管径,阀门后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2倍管径。

5.12.5.1.3热量表应按日存储数据,内容至少应包括日期、累计热量、累计流量、供回水温度、平局瞬态流量、故障信息的代码、故障出现的时间和故障解除的时间,是否存在人为的参数修改。

数据存储的位数不应小于计算器上显示的位数。

数据保存时间点为每日凌晨零点,数据容量应能够存储从当年11月1日至下一年4月1日的数据;在下一个供暖季开始之前,应能够随时完整读取上一个供暖季数据。

5.12.5.1.4小区的所有热力入口均设置在室外管井,因此需要对室外管井进行改建和扩建。

管井为不通行管井。

井内净空间长2m,宽1.8m,高度不小于1.8m,并做防水处理。

管道穿越管井时应设刚性防水套管,防水套管做法参照91SB1-1-P202。

5.12.5.1.5积分仪应具有IP54的防护等级,与远程模块一起安装在防护箱内,防护箱挂在检查井内壁上。

5.12.5.1.6如遇雨季或定期对室外地沟的集水槽进行清扫,除积水。

5.12.5.2楼内采暖系统改造施工说明5.12.5.2.1对户内每组散热器加装低阻两通恒温阀,安装在供水管水平管段上,与散热器保持不小于80mm的水平距离。

恒温阀性能应符合《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195-2007)。

5.12.5.2.2对户内每组散热器加装跨越管,跨越管应安装在恒温阀前端。

5.12.5.2.3对户内每组散热器加装热分配表,安装于散热器的水平正中,垂直偏上,于散热器高度的3/4处,安装时采用夹具或焊接螺栓的方式使导热板紧贴在散热器表面。

安装前,分配表和散热器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匹配试验,得出散热量的对应数据。

5.12.5.3热分配表、采集器及其他通讯设备的安装说明5.12.5.3.1热分配表为无线传输式双传感器热分配表,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0-100°C,精度为0.1°C,测量周期为4分钟,具有IP42的防护等级。

可以存储多种数据如当前消耗值、前14个月的消耗值及日期、45个连续的日消耗值及日期、错误报告及日期等。

安装方法可以是螺丝拧紧或焊接。

5.12.5.3.2采集器的有效半径为:上、下不超过15米,左、右不超过25米。

采集器自身应具有IP43的防护等级。

5.12.5.3.3热量表集中器和GPRS远传外设保护箱,并由公共空间的配电提供24V 电。

5.12.5.4网络系统的布线5.12.5.4.1积分仪通过M-BUS数据线与楼内的热量表集中器连接,数据通讯线采用预制沟槽埋地设置。

5.12.6安装及使用5.12.6.1安装使用注意事项5.12.6.1.1产品按照常用流量大小来选择公称口径和型号,采暖水质需符合有关规定,需安装仪表箱保护表具,以防止人为破坏或意外损坏;5.12.6.1.2轻拿轻放,避免水浸、腐蚀性气体、过度高温;供暖期间须保持管道内介质通畅以免冻坏仪表;5.12.6.1.3安装前确认管道的常用流量在配用表具的常用流量范围内;5.12.6.1.4安装时进水口前需安装过滤器和表前阀,安装表具时注意管道水流方向需与表具上的箭头指示方向一致;5.12.6.1.5表具可水平或竖直方向安装,水平安装时最大倾斜角不超过30度,并避免安装在水管拐角处;竖直安装时需保持进水口向上。

5.12.7主要施工方法5.12.7.1施工指导细则5.12.7.1.1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5.12.7.1.1.1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齐全;5.12.7.1.1.2有较完善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并己完成技术交底;5.12.7.1.1.3施工现场具有供水或供电条件,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5.12.7.1.1.4各种安装材料检验合格,所附带的说明书和合格证应齐全。

5.12.7.2楼栋入口热力总表的安装5.12.7.2.1管路切割,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