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达斡尔_鄂温克_鄂伦春民族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
达斡尔_鄂温克_鄂伦春民族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
个民族在宗教、习俗、文化、艺术等方面存在着诸 多共同特性, 但是民族不同, 经历殊异, 民间传统 音乐也保留着各自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三个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 共性特征
1. 三个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及其称谓相近 从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对音乐体裁的 表层关系的选择上看, 三个民族的民间音乐都有 山歌、歌舞、萨满调三类音乐体裁和音乐形式, 而 且其称谓也相 似。达斡 尔族称山 歌小调歌 曲为 扎恩达勒 , 其意可直译为 歌 ; 鄂温克称 扎恩 达拉嘎 , 扎恩达 是唱的意思, 拉嘎 是名词后 缀; 鄂伦春称之为 赞达仁 , 鄂伦春语意 为放声 唱的意思。达斡尔族称舞蹈歌曲为 鲁日格勒 , 原意为 燃烧 之意, 由围着篝火跳舞得名 ( 又称 哈库麦 ) ; 鄂温克族称 努克该勒 ; 鄂伦春族称
例 3 鄂伦春民歌赞达仁 !站在高山顶上唱歌 ∀
朴的爱情歌曲也是这三个民族民歌咏唱的重要内
容。萨满宗教祭祀音乐的祈词内容也是对有灵万
物 # # # 诸如天地山河、风雨雷电、祖先诸神的赞美
与祈求, 反映出人的精神寄托与自然环境及其生
存状态之间的密切相关的直接联系。
3. 三个民族民间音乐歌词的语音韵律、修辞 和衬词使用的特点相似
同, 经历殊异, 民间传统音乐也 保留着各自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正如三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格、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没
有因为同他民族交流 而随之改变一样, 三个少数民族各自固有 的音乐思 维方式也在 他们所喜 爱的民歌中 得以充 分的保
留和体现。
关键词: 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民间音乐; 共性特征; 个性特征
神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唱歌是人民精神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涉
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音乐内容上划分,
三个民族的民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 生活歌、历史叙事歌、儿歌、思乡歌等。歌者往往
例 2 鄂温克民歌 扎恩达拉嘎 !骏马 ∀
触景生情, 信手拈来, 比喻真切, 极其贴切地表达
收稿日期: 2007- 04 - 20 作者简介: 晨炜 ( 1952 - ), 女, 达斡尔族,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人,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教授。
51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R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 IA UNIVERSITY
之为 吕日格仁 。萨满祭祀曲达斡尔族称 雅德
分类号: J64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9838( 2007) 02- 0051- 08
黑龙江中上游流域, 既是北方游牧狩猎民族 原始萨满文化的发祥地, 又是达斡尔、鄂温克、鄂 伦春三个古老民族的发祥地。目前, 聚居在我国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和黑龙江齐齐哈尔附近的这 三个少数民族, 都有着发祥于黑龙江的民间传说。 据历史记载, 石勒喀河、精奇里江、外兴安岭、黑龙 江是三个少数民族亘古以来共同生活的地方。我 国史书中的 东胡 室韦 等和清政府所设的 索 伦部 布特 哈部 均包 括这 三个民 族。明 末清 初, 由于被老沙皇侵略所迫, 才逐步辗转南迁过了 黑龙江沿岸、大小兴安岭、嫰江流域和呼伦贝尔草 原。如今这三个世代相随的兄弟民族, 在这片聚 居的土地上已经生生相息近四百年的历史。三个 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活地 域毗邻交错, 有着共同的原始萨满教信仰和萨满 文化的渊源背景, 也有着反映他们民族历史生活 的同样较为古老的民间音乐及其传统民歌的体裁 和形式。历史上, 尽管 把河湾 的水 搅动 起来 了 起 兴, 作为
想起父母双亲哟, 儿女的心怎能平静 的起兴和 比喻; 又如达斡尔族的歌舞曲 !看 ∀中 打开房门
与 彩云飘起来 推开窗户 与 亮星升起来 作
对比 [ 1] , ( 15) 通过头韵的巧 妙比兴, 使民歌具有了 独特的神韵。
在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歌中, 衬词的使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 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
2007年 ( 第四卷 )第二期 (总第十二期 )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 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
晨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内 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 达斡尔、鄂 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尽管在宗教、习俗、文化、艺术等 方面存在着 诸多共同 特性, 但是民族不
( 1)旋律进行的 发展手法相近 ( 见山 歌组曲
根调 , 或称 雅德根伊若 ; 鄂温克族也称为 萨 例 )
满尼伊若勒 ; 鄂伦春族称 萨满调 。 2. 三个民族民间音 乐咏唱的内容与其自然
例 1 达斡尔族民歌 扎恩达勒 !弯弯的树 ∀
环境、劳动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民歌是民族历史生活的直接记录, 是民族精
用也有 相近 之处, 常 见的典 型衬 词有: 讷 耶尼
耶 那依耶 纳耶希纳耶 介本介会 等。衬词
虽不像唱词那样直接反映歌曲的内容, 但对三个
民族民歌的传统艺术特点的形成和生活气息的烘
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修饰作用。 4. 三个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相近
( 2)节奏鲜明、节拍规整的歌舞曲
52
从音乐功能上看, 三个民族歌舞类歌曲都是 边舞边唱, 载歌载舞, 是逢年过节、晚间举行庆典 活动时歌舞形式。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感鲜明, 多 为二拍子和三拍子, 节奏欢快, 宜于舞蹈, 参加者 多为妇女, 内容也多与妇女生活有关; 三个民族的 舞蹈动作、形式十分相近, 常以抒情性的对歌对舞 开始, 中间更换数首舞词, 结束前都以衬词呼声伴 舞, 由逐渐激越奔放的舞蹈将歌舞推向高潮, 与抒 情性的轻歌曼舞形成对照 ( 见歌舞类曲例 ) 。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的语音的元 音特点表现在韵语大都押头韵, 头韵是比兴的重 要纽带。如: 鄂温克民歌 !思念父母 ∀中, 用 花翅 膀的水鸟哟, 把湖沼的水搅动起来了 和 灰翅膀
从山歌曲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三个民族的山 歌有着基本共同的旋律发展手法, 其乐曲的典型 结构, 是由纯五度关系的前后两个乐句组成的单 乐段, 即后乐句是前乐句下属关系的模仿。
出种种思想感情。通常是男子在狩猎、放牧、田间
劳作或伐木、砍柴、赶车骑马以及妇女在野外采菜
时吟唱, 兴起而歌, 兴尽而止。如达斡尔族的 !回
娘家 ∀!何时能相逢 ∀ !我的黄骠马 ∀等; 鄂温克族
的 !赞马歌 ∀ !金色的雅 鲁河 ∀ !为什 么把我嫁给
他 ∀等; 鄂伦春族如 !森林里的祖先 ∀ !我要唱有情 意的人 ∀!鹿之歌 ∀等。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的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