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2.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管理,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4.等级链与跳板:是指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得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6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7权变管理理论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做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
8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或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9例外管理:凡是下属能完成的工作任务都由下属完成,下属不能完成的由管理者完成的工作任务
10知识敏感型决策:是指对组织来说不紧迫,有足够的时间应对的决策
11时间敏感性决策: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急需处理,则这样的决策
10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五年以上)制定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1价值链分析法:是企业为一系列的输入、转换与输出的活动序列集合,每个活动都有可能相对于最终产品产生增值行为,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10.前向一体化:企业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11.后向一体化:企业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12.横向一体化:企业获得与自身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13.战略联盟: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研究考法,生产运作、市场销售等价值活动中进行合作,相互利用对方资源
14.虚拟运作:企业通过合同、参少数股权、优先权、信贷帮助、技术支持等方式同其他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关系,从而将企业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的优势方面,将非专长方面外包出
15程序性计划: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16非程序性计划: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15.帕金森定律: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激励的管理者往往会倾向于在组织中增加更多的管理者,建构自己的帝国大厦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16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下主管能够有效的领导和指挥下属的数量
17扁平式组织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17.锥形式组织结构:是指管理幅度小、从而管理层次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
18.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19.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
20.领导特性论:伟大的领导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努力进取渴望成功2强烈的权力欲望3正直诚信言行一致4充满自信5追求知识和信息
21.领导情景论,并不存在具有普遍使用的领导特性和领导行为,有效的领导者能因为当时自己所属的情景不同而变化自己的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
22.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5.双因素理论。
又称激励保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26.工作激励:是指通过分配适当的工作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
27.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8.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29.前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活动开始之前的控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
30.速度比率:是流动资产与存货之差与流动负债之比
31.管理审计:是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鉴定的方法
32.平衡计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的衡量企业、部门和员工的卡片
33.同心多元化:企业增加新的,但与原有业务相关的产品与服务。
25.混合多元化:企业增加新的,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26.标准化原理: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工具,机器和材料,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27行业环境中五种竞争力即五力模型,企业间的竞争,入侵者,替代品生产商,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