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应用》课程(84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课程(84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课程(84教学大纲)
广州电大(省开课)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任务、目的
本课程是电大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专科专业有关数据库的一门省设课。

主要任务是介绍数据库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一般知识,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设计、关系运算、关系规范化、关系查询(SQL语言)等方面的知识;介绍至少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成与使用。

目的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有进行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2.与其他课程关系
学习该课程前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和Windows操作界面的使用有所了解,掌握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在使用VB、Delphi、C++等软件开发工具进行应用系统开发时,通常都需要数据库知识的支持。

3.课程特点
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

在理论方面涉及到集合理论、关系理论、数据库设计理论等。

实践性强体现为:数据库设计理论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们的设计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将不断地产生出新的设计技术和理论。

应用性强是指:现在每一个实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几乎都涉及到数据库应用,通常为后台应用。

学习该课程既要注意学习好理论,又要注意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库设计实践的锻炼,进行实际上机操作的锻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据库知识很丰富,实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都比较复杂,因此,要学会利用数据库开发系统,仅靠掌握该课程的一点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给出进行数据库应用所必须的入门知识或基础知识,真正掌握它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际锻炼的积累。

4.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由易到难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

了解就是正确地理解概念,掌握就是学会有关知识点并能够进行简单地应用,熟练掌握就是能够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较综合的应用问题。

5.适应范围
该教学大纲是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电子商务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统一制定的。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1.学分与学时
下表给出各专业学习该课程的内容、电视学时分配和实验学时分配。

其中有一部分是选学内容。

序号内容IP课时(或面授学时) 实验学时一数据库系统概述 4
二关系及其运算 4
三关系规范化基础 3
四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12 20
五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 3
总计26 20 注:面授学时是课程总学时减去实验学时和电视学生后剩余的用于教学班面授、辅导或答疑的学时。

2.多种媒体教材的说明及教学环节
本教材采用文字教材、录象教材(或IP课件或网络课件)及辅导资料等多种媒体形式。

文字教材拟采用分立型,包括一本主教材、一本实验教材和一本复习指导。

主教材《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包含所有教学知识点,对教学起主导作用,要求科学严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便于阅读。

录象教材(或IP课件或网络课件):按主教材章节次序系统讲授并突出重点,一是要充分发挥录象教材形象化的优势,二是要充分发挥优秀主讲教师的讲课艺术优势。

讲清概念,讲清解题思路和方法,讲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学生课后自学的方法和布置课后练习题。

除了以上各媒体之外,还需要老师的面授与答疑,以及对实验的现场指导,同时还需要网上辅导与答疑、电话答疑、电子邮件答疑等多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

另外,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为数据库课程设计和数据库应用课程专门配备有《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要注意各媒体之间的相互交叉与配合,避免在简单问题上的重复。

特别是其他媒体都要注意同文字主教材的配合,弥补主教材的不足。

3.考核
本课程采用线上的易考通考核方式,由广州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教学内容
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
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分布式系统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结构化、减少数据冗余、数据共享、数据完整性、安全性和并发控制等
3.数据模型
数据联系(实体、属性、码、域、联系类型)
概念模型(E-R图描述)、逻辑模型(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
关系模型的术语和特点
4.数据库体系结构
三级模式结构(局部(外)、全局(概念)、存储(内))
两级映象(局部/全局、全局/存储)、数据的逻辑和物理独立性
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定义、操纵、控制、维护、数据字典
6.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硬件、软件、管理员、用户
(二)教学要求
了解本章所有概念的含义;
掌握用E-R图描述概念模型的方法。

(三)学习重点:逻辑数据模型的分类
学习难点:数据库系统的构成,DBMS的主要功能
(四)学习方法:集中面授辅导、观看视频
(五)学习材料:教材第一章内容、PPT、第一章形成性作业 (六)学习时间:2个学时
第二章关系运算
(一)教学内容:
1.关系和关系模式
域、笛卡儿积、关系、键(主键、候选键、外键)、关系模式 2.关系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3.关系代数
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差、广义笛卡儿积)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等值连接、自然连接) (二)教学要求:
了解本章所有概念的含义;
熟练掌握关系代数的各种运算。

(三)学习重点:
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差、笛卡儿积;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学习难点:集合运算的笛卡儿积运算,关系运算的连接运算; (四)学习方法:集中面授辅导、观看视频、练习形成性作业
(五)学习材料:教材第二章内容、PPT、第二章形成性作业
(六)学习时间:2个学时
第三章关系规范化基础
(一)教学内容
1.数据不规范化带来的问题
数据冗余、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修改异常
2.函数依赖
属性间联系、非平凡和平凡函数依赖、部分和完全函数依赖、
直接和传递函数依赖
3.关系规范化
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BCNF
(二)教学要求
了解本章所有概念的含义;
掌握一个关系的各属性之间的函数依赖关系;
掌握把关系逐渐规范化的步骤和方法,能够判断一个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三)学习重点:
关系规范化的方法;
第三范式的定义与标准;
学习难点:数据的函数依赖关系;
(四)学习方法:集中面授辅导、观看视频、练习形成性作业
(五)学习材料:教材第三章内容、PPT、第三章形成性作业
(六)学习时间:2个学时
第四章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一)教学内容
1.SQL语言的特性
综合统一、高度非过程化、集合操作、自含与宿主、SQL结构
2.数据库操作
数据类型、库的创建与撤消、表的创建、修改与撤消、视图的创建与撤消、索引的创建与撤消
3.数据库查询
单表查询、多表连接查询、多表嵌套查询、分组查询、按序查询、
统计查询、谓词查询等
4.数据更新
表和视图中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
(二)教学要求
了解本章所有概念的含义;
掌握表、视图、索引的创建与撤消的语句格式及功能;
掌握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格式及功能;
熟练掌握库查询语句SELECT的各种格式和相应功能。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多表嵌套和谓词查询不作要求。

(三)学习重点:
1.表结构的建立、修改、删除;表内容的插入、修改、删除;
2.SQL查询语句的语法及使用;
学习难点:
1.视图与表的关系;
2.复杂查询语句的书写和使用;
(四)学习方法:集中面授辅导、观看视频、练习形成性作业、上机实操(SQL 实验书的实验1、实验2、实验3)
(五)学习材料:教材第四章内容、PPT、第四章形成性作业
(六)学习时间:3个学时理论学习+4个学时实操
第五章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
(一)教学内容
1.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简述
设计任务、特点、步骤
2.需求分析
任务、方法、步骤,建立数据字典
3.概念结构设计
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局部E-R图、综合E-R图、整体优化
4.逻辑结构设计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模型优化、设计视图(用户子模式)
5.物理设计与实施
任务、存储方法选择(聚族索引、一般索引、散列)
数据装入和程序调试、数据库运行与维护、安全措施等
(二)教学要求
了解本章所有概念的含义;
掌握进行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的方法;
另外,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

(三)学习重点:
1.数据库应用系统开放过程的六个阶段的理解。

学习难点:
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的关系。

(四)学习方法:集中面授辅导、观看视频、练习形成性作业、上机实操(SQL 实验书的实验4);
(五)学习材料:教材第五章内容、PPT、第五章形成性作业
(六)学习时间:2个学时理论学习+2个学时实操
第四部分实验内容和要求
(一)实验内容
实验1安装与配置SQLServer;
实验2创建、修改、删除“进销存”数据库;
实验3创建表,表内容的插入、修改和删除;
实验4备份与恢复数据库;
实验5视图的建立、修改和删除;
实验6查询语句的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