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及全套文件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及全套文件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第一章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1.目的: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

2.范围: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有关领导及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职责:3.1、人事部负责组织确定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3.2、管理者代表批准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4.内容:4.1、公司总经理:1) 主持公司测量管理的全面工作,促进各级员工贯彻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和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

2)任命管理者代表,以确保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按照GB/T19022-2003标准的要求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领导、组织公司计量工作,保证其行使监督的权限。

3)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提供必需的资源。

4)批准《测量管理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

5)批准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计量职责和权限,确保公司计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

6)批准公司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7)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方向。

4.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1) 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向总经理报告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的需求。

3)确保在全公司范围内提高员工的计量意识。

4)向公司全体员工传达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在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过程中与咨询、认证机构保持联络。

6) 组织制定并审核公司测量管理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

7) 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8) 任命内部审核组长,开展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9) 审核公司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4.3、公司工程师等:1)协助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开展计量管理工作。

2)监督管理各自分管部门的计量工作。

4.4、质量部(计量职能部门):1) 组织制定公司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2) 组织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GB/T19022-2003标准。

3) 组织编制公司测量管理手册,对测量管理手册进行管理。

4) 对各单位的测量管理体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5)对专职计量员和兼职计量员的工作表现提出建议。

6) 组织编制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表格,对文件和记录进行管理。

7) 管理全公司的测量设备台帐。

8)组织设计生产经营必需的测量过程,并组织管控。

9) 对各单位的测量管理体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10)对专职计量员和兼职计量员的工作表现提出建议。

11)组织全员计量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全员计量意识,提高全员测量管理的能力。

12)处理计量纠纷,实施计量奖惩。

4.5、计量管理员(专职):1) 组织计量要求导出。

2)组织测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包括自校准);A类管理范围(必须强制检定):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如COM3000.8508A.精密电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检测等方面列入强检目录的工作测量设备。

自校准包括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如公司生产的电能表检定装置.标准表。

装置、标准表等级范围不超过公司最高等级COM3000(0.01级),以COM3003、COM3000为标准进行量值传递。

3)编制本单位测量设备台帐,组织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日常管理。

4)对本单位测量过程进行管理,对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组织定期核查和计量确认。

5)推广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6)编制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

7)组织全员计量培训。

4.6、人事部:1)配合管理者代表做好计量人员的配置工作;2)配合质量部开展计量教育培训工作。

4.7、各部门负责人:1)指定兼职计量员,为兼职计量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2)监督兼职计量员的计量管理工作。

4.8、各部门兼职计量员:1)管理本部门测量设备台帐。

2)组织本部门测量设备的送检,确保按时完成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

3) 维护保养测量设备。

4) 确保本单位必需的测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5)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4.9、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1) 编制内审计划和内审检查表。

2)实施内部审核。

3) 开具不符合项报告,编制内部审核报告,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及其完成情况进行确认。

4.10、检验员(专职):1)按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填写相关记录。

2)及时向质量部负责人报告生产和经营不良。

4.11、能源计量人员(专职):1)协助和督促管理者代表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法律、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

2)负责本公司能源管理制度、节能计划、节能技术进步措施、能源消耗定额、节能奖惩办法的制定及执行的监督。

3)负责本公司新增用能项目的合理用能评价,参与本单位新增用能设备的审查。

4)考核监督本公司能耗定额执行情况,确定节能奖金的使用方案。

5)组织用能分析、节能测试,协助节能管理工作部门完成节能监测,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

6)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节能培训,进行节能信息交流,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7)组织编写并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按照管理节能工作部门的规定定期报告工作。

5.相关文件5.1、测量管理体系专职、兼职计量员名单5.2、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名单6.相关记录:无第二章计量要求导出程序1.目的:识别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按照法规、顾客和生产经营的要求导出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2.范围:适用于公司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识别及计量要求导出的管理。

3.职责:3.1、质量部组织各部门识别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导出计量要求;定期更新计量要求。

3.2、管理者代表审核《计量要求导出记录》。

4.内容:4.1、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识别4.1.1质量部组织各部门收集法规、顾客和生产经营的要求,确定生产经营过程,识别控制点及其所在位置。

4.1.2各部门根据控制点的工艺要求或产品标准,识别所需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确定测量过程的编号以及测量设备的型号规格(注:控制点的工艺要求包括生产工艺要求、经营控制范围等)。

4.1.3测量过程编号规则:XX – YYY4.1.4质量部组织各部门确定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并记录在《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识别表》上。

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应包括自校准、进厂检验、出厂检验、使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测量过程和使用关键设备的测量过程等。

4.2、计量要求的导出4.2.1质量部组织各部门导出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4.2.2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包括:被测量对象、测量设备使用环境、人员能力、程序和允许最大不确定度。

1)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的允许不确定度一般在单次不确定度评定后,由质量部组织确定,一般应不大于过程允差或成品公差的1/10。

2)一般控制的测量过程的允许不确定度为1.2MPEV(k = 2)(MPEV为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

4.2.3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率(数字式仪表为最小分度值,模拟式仪表为最小分度值的一半)、准确度等级(如有)、最大允许误差(如需要)等。

4.2.4质量部可适当增加部分计量要求(如重复性、稳定性等)。

4.2.5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满足GB17167的要求。

4.3、记录管理4.3.1质量部组织各部门填写《计量要求导出记录》,交由质量部汇总,报请管理者代表审核,各部门存档。

如增加测量过程或测量设备,各部门应及时更新。

更新后的记录按4.3.1的程序进行汇总和审核。

4.3.2质量部每年1月前组织各部门对《计量要求导出记录》进行评审和更新。

4.4、计量要求的应用及更新4.4.1计量要求应用于测量设备的配置、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设计。

4.4.2质量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检查,确认计量要求得到有效应用。

5.相关文件:5.1、《计量要求导出记录》6. 相关记录:6.2、《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识别表》第三章计量方针目标管理程序1. 目的:确保计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制定并有效管理。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计量方针和目标的管理。

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制计量目标,审核计量目标。

3.2、公司总经理批准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

4. 内容:4.1、计量方针4.1.1公司总经理制定并批准计量方针。

4.1.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计量方针的宣传。

4.2、计量目标4.2.1每年1月31日前,管理者代表结合公司实际和顾客、产品、公司生产经营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公司计量目标,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下发给各部门。

4.2.2总目标可包括:1)A,B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率:100%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标识完好率:≥ 98%3)因测量不正确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 2次/年4)测量过程失控发现不超过一天5)计量确认过程、测量过程、检验/测试等原始记录差错率:≤ 0.5%6)计量专职、兼职人员持证上岗率:100%7)计量顾客满意度:≥ 85%8)测量软件经测试和(或)确认率:100%9)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符合GB17167标准的要求。

4.2.3分目标及考核办法如下:1)各部门根据计量目标制定本部门计量分解目标及达成措施,并在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中具体化,确保目标值的完成。

2)各部门按要求实施计量分目标达成措施,按考核周期填写《计量目标考核表》,报质量部存档。

3)对计量目标实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各单位可根据问题存在的后果,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预防措施。

4.3、总结4.3.1每年1月15日前,质量部对上一年度计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

4.3.2在管理评审会议上,总经理应就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进行评审,确定是否需要修订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

5.相关文件:5.1、计量方针:XXXXXX5.2、计量目标:XXXXXX6.相关记录:6.1、《计量目标考核表》第四章计量人员能力和培训管理程序1.目的:确保计量人员的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合理配备计量人员,为保证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资源。

2.范围:适用于公司计量人员能力和培训的管理。

3.职责:3.1、各部门:根据计量岗位需求提出人员配置和人员培训申请。

3.2、总经理:计量人员配置和人员培训申请。

3.3、人事部:计量人员的配置,制定岗位能力规定,组织开展培训及培训有效性的评价,归档保存人员资格证书。

3.4、质量部:组织全公司员工计量法制的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全员计量法制意识,协助人事部确定计量岗位能力的要求。

4.内容:4.1、本公司的计量人员包括:1)专职计量员、各部门兼职计量员;2)从事产品检验、测试、试验的人员;3)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4)对测量设备进行维护、调整或保管人员;5)能源计量员;6)纳入测量管理体系的其他人员。

4.2、职责和权限公司编制《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明确计量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