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前言 (1)1适用范围 (1)1.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3.1磷酸铁锂电池 LiFePO4 battery cell (1)3.2单体电池 Single battery (1)3.3磷酸铁锂电池模块 LiFePO4 battery block (2)3.4电池采集模块 battery acquisition module(BAM) (2)3.5电池管理模块 battery management module(BMM) (2)3.6磷酸铁锂电池组 LiFePO4 battery system (2)3.7标称容量nominal capacity (2)3.8标称电压nominal voltage (2)3.9终止电压 end of discharge voltage (2)3.10循环寿命 cycle life (2)3.11容量保存率 save rate of capacity (2)3.12内阻 internal resistance (2)3.13电导 conductance (2)4产品分类和系列 (3)4.1电池模块额定容量系列(Ah) (3)4.2电池组输出电压标称值系列 (3)4.3电池组应用系列 (3)4.4电池组管理系列 (3)5要求 (3)5.1使用环境条件 (3)5.2外观 (3)5.3性能指标 (3)5.4电池间连接电压降 (6)5.5寿命 (6)5.6安全性能 (6)5.7储存 (7)5.8电磁兼容性 (7)5.9BMM要求 (8)5.10监控要求 (10)6检验方法 (10)6.1检验条件 (10)6.2检验仪表要求 (10)6.3外观 (10)6.4放电性能 (10)6.5电池组性能一致性 (11)6.6容量保存率 (11)6.7电池间连接电压降 (11)6.8寿命 (11)6.9安全性能 (12)6.10储存 (13)6.11电磁兼容性 (13)6.12BMM测试方法 (14)6.13监控要求 (15)6.14电池管理模块环境试验 (16)7应用方法与要求 (16)7.1应用分类 (16)7.2BMM与开关电源系统的关系 (17)7.3工作方式 (17)8检验规则 (17)8.1检验分类 (17)8.2出厂检验 (17)8.3鉴定检验(型式检验) (19)9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19)9.1标志 (19)9.2包装 (19)9.3运输 (19)9.4储存 (19)附录 A (20)附录 B (21)前言本规范的目的是为加强中国移动使用的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管理,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的设计及设备选型有标准可依。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为中国移动内部的技术性、规范性文件。
本规范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计划部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技术部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1适用范围1.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的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规范适用于电池模块与电池管理模块放置于同一装置内的一体化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以下简称电池组),一般容量小于或等于50Ah;适用于电池模块与电池管理模块独立放置,适用于电池模块与采集模块组成方式,电池的保护与告警功能由开关电源系统完成的分立式电池组(以下简称电池组)。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各级机构分别简称为"集团公司"、"省级分公司"、"地市分公司")运行的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
本规范适用于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管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设计及设备选型应参照执行。
中国移动通信局房的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维护和管理不适用本规范。
本规范明确了中国移动通信基站用磷酸铁锂电池的产品组成、工作方式、控制方式、产品分类、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对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08-20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检查)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YD/T 983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YD/T1363.3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 3 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YD/T1051-2010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5040-2010 通信电源设备工程安装设计规范YD/T 5098-2010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磷酸铁锂电池 LiFePO4 battery cell磷酸铁锂电池是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由电极、电解质、容器、极柱、通常还有隔离层组成的基本功能单元。
3.2单体电池 Single battery构成磷酸铁锂电池组的基本单元,单体电池标称电压为3.2V。
3.3磷酸铁锂电池模块 LiFePO4 battery block由2个或2个以上磷酸铁锂电池串联组合而成的电池组合。
3.4电池采集模块 battery acquisition module(BAM)主要采集蓄电池的单体电压、总电压、充\放电电流、容量、蓄电池环境温度等参数,并为开关电源系统提供相关信息的电路系统的总称,由采集、电气和通讯接口及热管理装置等组成。
3.5电池管理模块 battery management module(BMM)主要采集蓄电池的单体电压、总电压、充\放电电流、容量、蓄电池环境温度等参数,用于对蓄电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进行管理,并辅助有效的保护与告警功能的电路系统的总称,由采集和保护电路、电气和通讯接口及热管理装置等组成。
在性能上BMM=BAM+保护与告警功能(FPA)。
3.6磷酸铁锂电池组 LiFePO4 battery system磷酸铁锂电池组由16只单体电池串联,辅助电池管理功能组成。
从应用分类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3.6.1BSI模式 (integrated battery system)由16只小容量磷酸铁锂电池(容量小于等于50Ah)串联和电池管理模块置于同一装置内的一体化电池组。
3.6.2LBBM模式 (large capacity battery +BMM)由16只较大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串联和电池管理模块组成,电池管理模块可以独立安装,也可以安装于开关电源系统内的分立式电池组。
3.6.3LBAM模式 (large capacity battery +BAM+function of protection & alarming)由16只较大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串联和电池采集模块组成,电池的保护与告警功能由开关电源系统完成的分立式电池组。
3.7标称容量nominal capacity指设计与制造电池时电池厂商规定或保证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应该放出最低限度的电量,用C10表示,数值为1.0C10,单位为安时 (Ah)。
3.8标称电压nominal voltage用于表示电池组电压平均值的近似值,单位为伏特(V)。
3.9终止电压 end of discharge voltage电池/电池模块/电池组要求停止放电的电压。
3.10循环寿命 cycle life在规定条件下,电池组在特定性能失效之前所能进行的充放电循环次数。
3.11容量保存率 save rate of capacity电池组在规定环境条件下,存储一定的时间后,在规定放电条件下,电池组放出可用容量的能力。
3.12内阻 internal resistance电流流过电池/电池模块/电池组时,单体电池/电池模块/电池组输出端的电压变化所反应出来的阻值,用R i表示,单位为欧姆(Ω)或毫欧(mΩ)。
3.13电导 conductance电导,更准确地叫导纳,以欧姆倒数(Ω-1)或西门子(S)为单位,电池性能越好电导值相对越高,当蓄电池老化或出现故障的时候,电导值会降低。
4产品分类和系列4.1电池模块额定容量系列(Ah)10、20、40、50、100、130、150、180、200、300、400、500、600、800、1000。
注: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系列数值以外的产品。
4.2电池组输出电压标称值系列48V(16只单体电池串联)。
注: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系列数值以外的产品。
4.3电池组应用系列BSI模式电池组、LBBM模式电池组、LBAM模式电池组。
4.4电池组管理系列一体化电池组、分立式电池组。
5要求5.1使用环境条件5.1.1 一般要求电池组的工作环境应无腐蚀性、爆炸性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尘埃,并远离热源。
5.1.2 温度范围标准工作环境温度25℃±5℃;工作温度范围:0℃~45℃;运行环境温度:-10℃~60℃(≤3h/d)。
-10℃以下应采取保温措施。
5.1.3 相对湿度范围工作相对湿度范围:≤90%(45℃±2℃);储运相对湿度范围:≤95%(45℃±2℃)。
5.1.4 大气压力大气压力范围为:70kPa~106kPa。
注:大气压力为70kPa 以下时,用户与制造厂协商,制造厂可根据G B/T20626.1-2006 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
5.2外观电池组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a) 电池组表面应清洁,无明显变形,无机械损伤,接口触点无锈蚀;b) 电池组表面应有必需的产品标识,且标识清楚;c)电池组的正、负极端子及极性应有明显标记,便于连接;d)电池组的电源接口、通讯(或告警)接口应有明确标识;e) 电池及电池组应进行走线布局设计,使电池连接线、控制线布局美观、整齐。
5.3性能指标5.3.1充放电要求充电为恒压限流方式,单体电池的均充充电电压为(3.55~3.60)V,单体电池的浮充充电电压为(3.40~3.45)V。
10h率放电电流用I10表示,数值为0.1C10,单位为安培(A)。
充电电流恒流值:1.0I10、2.0I10、2.5I10、5.5I10、10I10、30I10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