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ppt课件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ppt课件


周围型
编辑课件
27
一、末梢型
1、双侧对称,四肢末梢为主,障碍 时手套、袜套样的
2、受损区域各种感觉成份全部障碍 (有的消失、有的减退)
3、越末梢端越重,往往下肢重于上 肢
4、出现感觉异常、疼痛、植物神经 障碍及不同程度的瘫痪
5、可出现受损区域的肌萎缩、瘫痪
病因: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
酒精中毒等。
2. 特征--皮节的神经支配表现为重叠性,
即绝大多数皮节由2-3个后根重叠支配。
编辑课件
13
(二)脊椎与脊髓节段的关系
1、节段的区分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根相连的 一段脊髓为一个节段,因此,脊髓共有31个节段。
颈段 胸段
8节(C1~8)
骶段
12节(T1~12) 尾段
5节(S1~5) 1节(Co1)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传导路共同特点
1.均有其特有的感受器 2.均包括三级神经元
(第1级神经元在神经节,第3级神经元均在丘脑内)
3.均有一个交叉 4.均经内囊、终止于皮层
编辑课件
12
三、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
(一)皮节的重叠支配
1. 皮节--每一个脊髓神经后根支配的皮肤
区域 ,称皮节。
编辑课件
28
二、神经干型
表现: 1、神经干分布区域各种感觉都障碍 2、感觉障碍的区域常伴有疼痛或感觉
异常 3、运动障碍、反射障碍及植物神经功
能障碍
编辑课件
29
三、神经丛型
表现: 1、有按丛分布的感觉障碍:各种感觉
都减退或消失 2、有按丛分布的运动障碍:肌萎缩 3、有按丛分布的植物神经障碍:感觉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节(-2)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
对第11、12胸椎 对第1腰椎
编辑课件
15
(三)脊神经根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编辑课件
16
(四)脊神经根的体表标志
C5 上臂外侧
C6
拇指
C8
小指
T1 前臂内侧
T2 上臂内侧
T2 锁骨下窝
T4
乳腺
T7
剑突
T10

T12 腹 股 沟
编辑课件
L4 拇指内侧
编辑课件
1
一、感觉的分类
1.特殊感觉
嗅、视、听、味及前庭觉
2.普通感觉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2)深感觉--震动觉、位置觉 (3)复杂感觉--皮肤定位觉、图形觉、实体辨别觉
编辑课件
2
二、感觉的传导束
(一)痛觉、温度觉的传导 (二)深部感觉的传导 (三)触觉的传导 (四)面部感觉的传导
七、感觉倒错
对刺激的感受发生错觉,把触觉误认为是 痛觉,把冷误认为是热,临床较少见。
编辑课件
24
八、疼痛:
据病变部位及性质不同可分为: 1.局部疼痛 2.放射疼痛 3.扩散痛 4.灼性神经痛 5.幻肢痛 6.牵涉性痛
编辑课件
25
孙忠人
编辑课件
26
临床常见的感觉障碍类型:
A:周围型 一、末梢型 二、神经干型 三、神经丛型 四、后根型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胸核、腰骶膨大Ⅴ—Ⅶ层 后根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脊髓小脑前束、后束 经小脑上、下脚
旧小脑皮质
编辑课件
7
感受器 皮肤
脊神经节
脊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后角固有核(Ⅰ、 Ⅳ、Ⅴ层)
后根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上升1~2节 白质前连合交叉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
丘脑前束(触觉)
肌、肌腱、 骨膜、关节
脊神经
皮肤的精细
触觉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薄、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感受器
肌 肌腱 骨膜 关节
脊神经
脊神经节
经脊髓外侧索、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第3级神经元
中央后回中、 上部,
中央旁小叶 后部
2.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第2级神经元
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S1
小趾
S2
足跟
L1-S1 前 面
L5-S3
后面
17
第二节 感觉系统病变时的症状
一. 感觉消失:
二. 感觉减退:
三. 感觉过敏:
四. 感觉过度: 五. 感觉分离: 六. 感觉异常:
1.浅感觉分离性障碍 2.深浅感觉分离性障碍
七. 感觉倒错:
八. 疼痛:
编辑课件
18
一、感觉消失
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引起 感觉。临床上可分为全部感觉 消失、痛温觉消失、触觉消失 及深部感觉消失。
编辑课件
19
二、感觉减退
对刺激的感觉反应迟钝,但并 未完全消失。可分为全部感觉 减退,通、温觉减退,触觉减 退及深部感觉减退。
编辑课件
20
三、感觉过敏
感觉阈降低,对轻微刺激即引起强烈的反 应。临床常见,包括痛觉过敏、冷觉过敏、 热觉过敏,触觉过敏较少见。
编辑课件
21
四、感觉过度
感觉过度的特点是兴奋阈增高,对刺激 的精细辨别及分析力丧失。刺激必须达 到一定的程度方能感觉到。
异常
编辑课件
30
四、后根型
1、感觉障碍成节段性分布: 可见感觉减退或消失
2、常伴有后根性疼痛:后 根处痛,分布区域不痛
3、有脊神经节的损伤时, 在相应皮肤节段有带状疱 疹。
编辑课件
3
二、感觉的传导束(1)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 2.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编辑课件
4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有一个潜伏期,并呈爆发性剧烈疼痛, 疼痛定位不明确,具有扩散的趋势和除 去刺激后的后作用。
编辑课件
22
五、感觉分离
在某一区域内,某一种感觉单独障 碍;
脊髓空洞症时痛温觉障碍,触觉正 常。脊髓痨是深感觉障碍,浅感觉 正常,皆属于感觉分离。
编辑课件
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觉异常
无任何刺激而产生的不正常的感觉。 多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
腰段
5节(L1~5)
编辑课件
14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 高于同序数椎骨。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平对同序数椎骨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