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加强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如何加强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具备较好协调能力的表现。

同伴交往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但是他们在实际交往中又会因性格方面的因素、缺乏交往技能、学习成绩高低等影响而导致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作为教师应担负起引导学生有效交往的责任,做学生的引路人,提高学生对交往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实践,如何加强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改善学生与同伴交往的人际关系?
一、学生人际关系暴露出的问题
首先,性格因素。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他们自我观念突出,喜欢以个人利益为先,争强好胜,把自己和同学的关系更多的从“单向性”去理解,不顾别人的情感体验。

他们为了自己的面子,高傲的自尊,谁也不肯让步。

一点点小事,在成人看来一笑便可了之,然而他们谁也不愿吃点亏,导致同学之间矛盾重重,而自己又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从而游离于小伙伴之外。

还有些学生很内向,在交往中很被动,胆小又爱揣测他人,这种过于敏感的性格也有其交往的障碍。

其次,缺乏交际能力,缺乏交往所需的基本技能是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朋友,如何维持友谊、化解矛盾,如何在恰当的时候表达好感、爱心,以深化友谊,导致自己不被别人理解、欢迎,使自己变得形单影只。

再次,受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生的任何一种活动与学生成绩都密不可分的人际交往也不例外。

有的学生学业太差,自卑心理过重,其突出特点是畏缩。

成绩优秀的学生个性强,心高气傲,也容易“鹤立鸡群”,找不到“知音”。

二、引导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改善与同伴的人际关系
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

学校班级是学生的这样生活圈,作为教师应负担起学生有效交往的责任,做学生的引路人。

此时,教师注意引导小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备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

1.赢得他人好感
其关键是要具有一种吸引力,包括说服力、感染力、感召力、影响力等。

比如发自内心的微笑和热情与人打招呼,都可以提升他人对你的好感。

授以交往手段。

对伙伴要笑脸相迎,主动问候,在行动上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

组织交往活动。

指导交往孤独者学会与更多的人交往,指导他们学会邀请班里的同学到家里来做客,学会接受别人访问的礼仪,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他,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友谊。

2.真诚关心他人
对他人的关心、了解和理解,尊重他人,能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才能。

在关心他人的过程中,可以学会观察外部世界,知道别人的处境、别人的心理、别人的需要,这也是一种智慧。

善于赏识别人的优点。

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

渴望赞美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

赞美可以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亮色,可以给人们的交往带来快乐。

赞美对人类心灵的重要性,好比植物依赖于阳光,没有它,就不能生长,就不能开花,结果。

让学生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去发现美的品质、美的精神,从而去赞美、去学习,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善于同情、关心他人。

同情心是仁爱的一种表现。

在与人交往中,要同甘苦、共患难,随时随地准备帮助别人。

同情心是小学生友好、诚恳对待周围人的基础,也是克服独生子女自私自利心理的良药.
3.做受欢迎的人
学业进步能加强个人的交往能力。

心理学家进行过“人际关系”测试题目为“谁是最受欢迎的人”。

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人是那些学习认真、成绩好、能力强,又懂得文明和礼貌的人。

4.善于与人交谈
语言沟通是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最基本能力,言表心声,通过语言的交流,人们才能加深相互间的了解,才能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愿。

如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我能行”,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良好的交际者。

学会真情地喜欢他人,然后才能被他人所喜欢,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

这样的心态会使人以开放的方式走向人群,轻松坦然。

5、提高学生对交往的认识。

教师要注意引导小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

6、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加强学生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

学校应通过课程、讲座、咨询、讨论、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这种交往能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

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了解。

要注意让学生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

这样,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

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

7 、完善自我,增强人际吸引。

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才华,培养多种爱好和兴趣。

这往往是交往的“敲门砖”。

发展单一、动作笨拙粗糙的孩子往往被排斥在同伴之外,而两个兴趣相同的学生很容易走在一起,自由自在的交流。

鼓励学生在公开场合多发言,一方面锻炼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总之,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家丁赞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因此,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

2012年秋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