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重庆市永川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驾驶员车辆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的目的及依据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乘车需求,随着城市建设的规模进程在线路的开辟延伸、车辆的更新改造、运营车次的不断增加等方面快速发展,这就使得公交驾驶员队伍逐年扩大,而道路交通阻塞、机动车流量急剧增加、大量自行车等困扰道路交通环境秩序的问题又给公交车辆安全行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因此,永川公交公司从规范驾驶员行车安全行为出发,在总结历年行车安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企业规章制度,制定出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实现公交驾驶员安全操作程序化、标准化、统一化,以确保市民乘车出行安全。

第二章遵章守纪严格三检首先要把规章制度作为安全操作规程的首要任务,因为,各项工作的实施,任何任务的完成,都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制度作为保证,只有增强法制观念,加强纪律性,才能保证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及各项任务,在统一指挥步调下得以实施,才能进一步提升公交“安全、迅速、快捷、舒适”的运营环境和乘车环境,推动运营服务工作上水平,推动和实现公交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驾驶车辆时,必须携带驾驶证、管理卡和安全操作合格证,接受检查,遵守交通法规,服从民警指挥,做到无违章,无违纪。

(二)服从现场调度指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做到定位停车,铃响车动,保证车辆正常运行,达到服务乘客,贡献社会的目的。

(三)监币工作“四不准”:不准边行车边看乘客投币;不准在行车中按投币翻板或牵拉翻板绳;不准在行车中替乘客撕票、递票;不准在行车中解答乘客询问,应在停站时或等信号时进行。

(四)坚持做好一日三检(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车辆例保制度,达到车况良好,设备齐全、整洁,不得任意拆除,发现遗失及时报告配置修复。

第三章发车启动操作规程一早入库早出库早进厂或早出库到车队,说明一天工作的开始,而早入库、早出车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完善,对一天的运营有很大影响,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早入库、早出车前要向当班调度报到(签到),看好车队的工作要求,安全朝向的提示内容,领取车票等相关物品,做好行车的准备工作。

(二)严格执行例行保养检查制度二启动前检查内容:先检查机油、燃油、刹车油的存放量、水箱水是否加满油、水有无渗漏现象,再检查车身、车顶、玻璃有无刮碰(如有立即刮碰立即向车队汇报)、牌照、线路牌是否齐全、轮胎螺丝、丰轴螺丝、传动螺丝、横竖拉杆有无松动、缺损,轮胎气压是否正常及弹簧片的完好程度。

三启动后检查内容:发动机冷启动时不得高速空转发动机。

启动后,检查灯光、嗽叭、刮水器、反光镜是否齐全完好,方向盘自由行程(不能大于30°),各种仪表的工作情况,气路是否正常,有无漏气现象,发动机有无异响及车门是否开关自如。

(三)当水温达到40°时,气压达到单机车4公斤/cm2时才能起车。

起车后检查手、脚制动是否灵敏有效。

冬季早出库或早出车时,要低档、低速行驶500米后再适当加速行驶。

(四)早出库要按规定路线、规定时间驶向发车地点。

四交接班安全操作规程接班者应按规定时间、地点提前到达准备接班,交班者应主动介绍车辆、道路的变化情况,燃料完成的情况。

接班者应检查车身、车顶、轮胎气压及其它机件设备是否齐全完好。

如接班者未到,交班者未经允许不准离岗,尤其在线路中站交接班的,接班者未到,交班者不能将车辆放置中途站点等候接班者的到来,要将车辆开回终点站,向车队或调度讲明情况后方可离车。

交接班完成后,表明下一班运营工作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严禁边驾车边介绍情况,避免因行车说话、分散精力而发生行车事故。

第四章车辆运行中的操作规程一运营中勿忘例保三检,运行中的例保三检的时间指:上午九点左右(早点后);中午13点左右(中午饭后或交接班);下午16点左右(晚高峰之前)。

二始发站应在发车前3分钟上车,做好监币划卡工作,以备铃响车动,准点发车。

起车前(含中途站):先看右侧反光镜、车门是否关好,有无上车乘客,再看左侧的反光镜左后有无来车,最后看车前有无障碍,确认无情况开启左转向示意灯,将车徐徐驶出。

三车辆在运行中要精神集中,不准听广播,不准打手机,不准双手离开方向盘,仪表板上不准放置任何物品,不准看手表,不准看行车时间表,不看热闹,不做小动作,全神贯注地驾驶车辆。

四接力换档时,要两次连动,不准一次连动或不使用离合器,坚持做到档力适当,车辆滑行时,右脚不得离开制动踏板,以防突然情况出现。

车辆滑行时,右脚不得离开制动踏板,以防突然情况出现,车辆滑行、等信号放行或挂上高速档时,左脚一定离开离合器踏板。

五行驶中,密切观察各种车辆、行人动态,视道路情况与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遇有情况,以停为主,宁停不抢,切勿以躲带停,应牢记“闪躲不如一停”。

六行驶中,应随时注意各种工作情况,机件有无异响异味,发现情况或问题要及时停车抢修或报修,严禁驾驶带病车。

七会车时要选择会车地点,做到礼让三先(先让、先慢、先停),两车横向间距至少保持一市尺以上,并注意观察对行车车后有无行人、车辆的突然窜出随时做好停车准备,要牢记30~50cm“会车防车尾”。

八公交车在市区道路行驶遇有情况需要超车时,在不妨碍其他车辆行驶时,先变换行驶位置,可向左借用相邻车道超车。

超车时,注意观察被超车辆前方有无行人或其他车辆窜出,严禁强行超车。

超车前借道时,启用转向示意灯,驶回原车道时,也需启用转向示意灯,要牢记“超车防车头”。

九拐弯前要提前变换车道,加大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并减速20公里/小时,特别注意右拐弯时,角度要恰当,防右后轮轧便道与行人、低速车发生事故。

遇道路结冰、泥泞道滑时或雾天视线不清时,减速15公里/小时,密切注意行人、车辆动态,预防发生行车事故。

十倒车或迂回时,有乘务员的车辆必须有人照看,无人售票车辆,待看清周围环境情况后,方可倒车或迂回,切记盲目行驶。

十一夜间行车,除按交通法规要求外,应按视线的可见度合理掌握车速,可见速在30米以内时,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正确使用灯光,开启示宽灯、大灯、会车时150米以外互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

十二通过无交通信号灯、无交警指挥及视线不清的交叉路口时,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切实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严禁争道抢行。

十三入站:车辆入站时,要距离停车站50米至30米时降速,开启右转向灯,注意右侧低速车,缓行入站,需调正车身,严禁生切硬抹。

车停稳后前门对准站杆,车身距边道或站台为30~50cm,车停稳后开车门上下乘客,车辆不能溜动,一定做到合理进站,按标准停车和做到三不两停一使用。

第四章车辆运行中的要求“三不”:指对低速车,做到不挤、不抹、不带(不楞挤,不生切,不前带)。

“两停”:指对乘客做到遇人多拥挤时停车,遇乘客摽门时停车。

“一使用”:指使用语音合成器,即协助保安全,又能做好车厢服务(出站按始发站起车的操作要求驾驶车辆)。

第五章车辆收班后的操作规程车辆晚入库,晚收车表明一天工作的结束,为确保行车安全和做好安全保卫,安全防火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晚收车需要进厂入库停放的车辆,要按规定路线、规定时间将车辆停放在厂内。

不进厂的车辆也要按规定、地点停放,并认真检查车内有无遗留物品及其它情况。

二停驶后,要做好车辆清洁卫生,并接受管理人员的检查验收。

合格后要关闭门窗,切断电源,拉紧手制动,冬季要把冷却水放净,并根据车辆的运行情况,将车辆故障报修后方可离车。

第六章行车规律及防范要求一、春季、夏季安全行车规律及特点春、夏季酷暑多风、多雨的天气,使人、车、路三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两个季节进行全员培训,应重点培训以下几点:(一)春季风天安全行车规律特点1、自行车特点:顶低顺扬,旁顶两藏。

急风旋转,逆行风尚。

2、行人特点:顶倒顺跑,随风追物。

喇叭听不见,迷眼急时站。

3、安全措施:掌握三关键:路口、会车、出入站。

尤其高峰自行车密集,要仔细观察,防止突变。

入站车速度不超十公里,夜间行车要三稳:心稳、车稳、速度稳。

(二)雨天安全行车规律特点1、雨天特点:(1)小雨:细雨无声绵绵,昼夜不见晴天,最是地湿道泥泞、路滑人车易翻。

转向不须急打,会车量欲留宽,刹车少踩间断踩,防止侧滑横扇。

(2)大雨:大雨瓢泼而下,形成水雾白烟,临时停车是措施,做到灵活应变,小灯即刻掌握,防撞车速要慢,行人雨帽遮耳目,留量距离要宽。

(3)昼雨:变化无端天气,风又常在雨前,大雨中雨牛毛雨,车行雨刷齐全,勤听天气预报,防范措施在先,雨不打虎记心上,处理情况果断。

(4)夜雨:夜雨路面反光,障碍难以发现,适应地形与车速,防止手忙脚乱。

注意缓行入站,不能急打靠边,拐弯降速要提前,入库切莫赶点。

(5)雨前:浓云暴雨欲来,恶风夹杂雨点,车辆行人四处奔,逢空赶、超、抢、钻。

面对客观情况,必须礼让三先。

操作外乱里不乱,确保行车安全。

(6)雨后:雨后积水片片,松软路肩最险,缓速带挡慢通行,避免挤抹水溅。

涉水刹车失灵,踏踩数次磨干,文明礼貌细操作,杜绝事故隐患。

2、雨天安全行车措施由于行车经验不足,缺乏对特殊天气变化后的复杂情况的认识,造成应变能力、控制能力、适应能力差,因此我们要做到低速行、细观察、缓打轮、防侧化、间距大、防变化。

涉水后必须连续踩刹车几次,排出刹车鼓内的水,磨干刹车蹄片,使之恢复正常。

(三)夏季安全行车规律特点夏季的特点:是昼长夜短,天气酷暑炎热。

对人的变化规律特点:是人在夏季从体力、精力、生理机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小号,很容易使人产生困倦和疲劳,进入慢性疲劳状态,造成驾驶员心理机能下降,大脑很难支配肢体的活动,安全操作主动性差,操作程序失调,严重影响对路面的情况分析和判断,这时的驾驶员很容易发生行车事故。

夏季路况变化特点:夏季阳光暴晒,会使路面柏油变软,使制动效能降低。

夏季我们的机动车长时间处于高转速、低速度的情况下运营,这样会使机器温度过高,水箱反开的现象非常多,水箱反开会造成转移驾驶员的视线,惊惶失措,安全操作出现重大失误,很容易出现行车事故,而且也会出现烫伤事故。

二、秋、冬季安全行车规律的特点(一)秋季、初冬的安全行车特点1、天气的特点:初冬雨雾风,严寒霜雪冰;不是道路滑,就是看不清。

2、行人的特点:防寒服装行动慢,棉帽围脖碍视线,顶风喇叭听不见,路滑难走站不稳,正常之中有突变。

3、行车的特点:手脚麻木道路宽,顶风侧滑勒闸险,拐弯上坡更费劲,钻、躲、闪、摔速不减。

4、雾天的特点:严冬季节常下雾,风档犹如蒙纱布,四面皆白看不清,最易撞车出事故。

雾天的行车要求:适应慢、走正线、仔细听、扇面看。

雾天的防“四撞”:超越撞、速高撞、打虎撞、侧滑撞。

雾天的安全措施:三十慢,五十行,段风雾,及时停。

浓雾行车影视线,速高反映发现晚;十五公里酌情减,超越逆行非常险;段雾有时看不清,必开前后和雾灯;路口降速仔细听,适当掌握或暂停;雾天行车要记住,地形区段别高速;半小时后地面滑,周围距离看清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