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光明镇小学乡村少年宫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指导教师:武向王永维王娅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一些中华古诗词、《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实施目标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诵读内容 《弟子规》部分、《三字经》部分、中华古诗词。 四、具体实施 经典诵读时间1、每天早上利用晨读时间,随到随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2、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睡前10分钟和午间活动时间落实。并鼓励学生临摹经典诗文,自由阅读喜欢的读物。 诵读要求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差异性。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2.各班经典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3.经典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经典诵读活动措施1、创造经典诵读活动的氛围 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经典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板、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感受到经典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其记住。2、积极开展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并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3、把握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诵读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家长经济负担。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鼓励学生每周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诵读5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经典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使优秀诗文背诵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光明镇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班一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一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唐诗宋词》和童谣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想方法多听多念。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 见”)。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3、活动学习法。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演唱《弟子规》,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五、教学评价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颗星。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颗星。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或片段。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附本期阅读书目:20首)童谣 一、古诗1.《江南》汉乐府2.《咏鹅》3.《风》4.《春晓》5.《宿建德江》6.《悯农》7.《悯农》8.《池上》9.《村居》10.《绝句》11.《绝句》12.《江上渔者》13.《江雪》14.《寻隐者不遇》15.《塞下曲》16.《蝉》17.《所见》18.《鹿寨》19.《相思》20.《竹里馆》 骆宾王李峤孟浩然孟浩然李绅李绅白居易高鼎杜甫杜甫范仲淹柳宗元贾岛卢纶虞世南袁枚王维王维王维一年级年级组2016年9月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2016年9月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国防教育、廉政文化、具体要求: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2、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3、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4、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周课题要求次诵读为主,讲2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一单元第一、解为辅,激发兴趣,二节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3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一单元第三解为辅,激发兴趣,节、《书湖阴先生壁》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4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一单元第四、解为辅,激发兴趣,五节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5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一单元第六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解为辅,激发兴趣,品味诗文,畅谈体 会诵读为主,讲6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一单元第七解为辅,激发兴趣,节、第二单元第一节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7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二单元解为辅,激发兴趣,第二节、《饮湖上初晴后雨》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8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二单元第三、解为辅,激发兴趣,四节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9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二单元第五解为辅,激发兴趣,节、《惠崇春江晚景》品味诗文,畅谈体会 周课题要求次诵读为主,讲10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二单元第六、解为辅,激发兴趣,七节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11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三单元第一解为辅,激发兴趣,节、《题西林壁》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12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三单元第二、解为辅,激发兴趣,三节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13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三单元第四解为辅,激发兴趣,节、《夏日绝句》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14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三单元解为辅,激发兴趣,第五节、第四单 元第一节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15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单元第二、解为辅,激发兴趣,三节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16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四单元第四、解为辅,激发兴趣,五节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17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五单元第一、解为辅,激发兴趣,二节品味诗文,畅谈体会诵读为主,讲18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第五单元第三、解为辅,激发兴趣,19 20品味诗文,畅谈体会形式多样,争复习《国学经典诵读》第一、二、三取熟读成诵。单元形式多样,争复习《国学经典诵读》第四、五单元、取熟读成诵。六首必背古诗四节经典诵读计划)一、本课题本学期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着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及诵读古诗文的方法。2、以《中华经典诵读》为教材,研究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3、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与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4、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5、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6、对诵读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形成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7、尝试在半学期内将课本内容学完,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诵读经典古文。 二、本课题本学期研究的预期成果和突破1、本课题研究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教学任务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将中国古代的经典经文融入到课程之中去,让孩子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