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以此来命名城市,且沿用至今。

下图为山、河的南北两侧太阳光照示意图。

据此完成问题。

1. 在古代,衡阳因靠近衡山得名,洛阳因临近洛水得名。

甲、乙、丙、丁四城市能代表衡阳、洛阳位置的是()A. 甲—衡阳、丙一洛阳B. 乙一衡阳、丁一洛阳C. 乙一衡阳、丙一洛阳D. 甲—衡阳、丁一洛阳2. 夏至日正午,下列山体北坡为阳的是()A. 山东泰山B. 陕西华山C. 湖南衡山D. 海南五指山『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终年无太阳直射机会,正午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当太阳高度角小于北坡坡度时,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照到谓之“阳”,山的北面则不能被照到谓之“阴”。

中国的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大河东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南岸易被侵蚀且偏湿润谓之“阴”,反之河流北岸为“阳”。

衡阳因山得名,据左图可知衡阳应位于山南的乙,洛阳因临近洛水得名,据右图可知洛阳应位于河北岸的丙。

故选C。

『2题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山的南坡为阳坡;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山的北坡为阳坡。

A、B、C三个选项三座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为阳坡。

海南五指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山的北坡为阳坡,D正确。

故选D。

北大西洋上兰萨罗特岛(图a),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生物圈保护区”,岛上有壮观的火山熔岩国家公园,标新立异的火山葡萄园,葡萄园内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成半圆形石墙(图b)。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半圆形石墙一般朝向()A. 东北方B. 西北方C. 东南方D. 西南方4. 图中半圆形石墙最根本目的是()A. 防风B. 固沙C. 护土D. 保水5. 到该岛旅游的游客,可观赏到()①葡萄园②仙人掌③常绿雨林④火山口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3. A 4. D 5. C『解析』『3题详解』依据纬度位置可知,兰萨罗特岛(13.5°W,29°N)地处东北信风带,受东北信风影响,风力强且稳定,因此为削减风速,半圆形石墙应朝东北方向,故选A。

『4题详解』据图片信息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因此水分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半圆形石墙除了削减风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还因其夜晚降温快,有利于露水的形成,增加土壤的湿度,所以半圆形石墙最根本目的是保持土壤的水分,故选D。

『5题详解』据材料中“岛上有壮观的火山熔岩国家公园,标新立异的火山葡萄园”可知,在岛上可观赏到①葡萄园和④火山口。

据图可知,该岛位于非洲西北部的海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东北信风控制,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因此为热带沙漠气候,在岛上可观赏到②仙人掌,但观赏不到③常绿雨林。

综上所述,故选C。

『点睛』非洲的经纬度特点:经度小,纬度低。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半球30°到40°大陆西岸。

东西向的南岭,由多条近似南北向的山岭组成,有山不连脉。

分水岭低矮狭窄,局部有向北移的趋势。

下图为南岭地区山脉、河流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推测南岭有山不连脉的主要原因是()A. 先后不同方向的挤压运动B. 岩石疏松风化的结果C. 地质时期冰川侵蚀作用强D. 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7. 南岭的分水岭局部有向北移的趋势是因为()A. 北坡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B. 南坡河流溯源侵蚀强C. 北坡植被茂密,坡面侵蚀弱D. 南坡水多坡面侵蚀强8. 南岭以南地区的水果运往北京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A. 公路运输B. 铁路运输C. 海洋运输D. 航空运输『答案』6. A 7. B 8. B『解析』『6题详解』南岭是东西向的山脉,地壳先后受到不同方向的挤压形成。

故选A。

『7题详解』南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南岭的南坡为迎风坡,降水更加丰富,南坡的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导致山脊线北移,故南岭的分水岭局部有向北移的趋势。

综上所述,故选B。

『8题详解』南岭以南的水果运往北京的主要交通运输方是铁路,因为靠近京广铁路,运输便利。

公路和航空运输成本高;海运运速慢,易腐烂,且不能直达。

综上所述,故选B。

电影“西关大屋”带火了广州城市标志之一的西关屋旅游。

西关屋是清末富商巨贾所建豪宅,因集中在西关而得名。

早期的西关大屋有标志性的“冷巷”,多呈南北走向,与天井相接。

下图为西关大屋平面示意图和“冷巷”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清末时的“西关”是()A. 男耕女织的乡村聚落B. 书院云集的学术圣地C. 车水马龙的商业中心D. 机器轰鸣的工业基地10. 南北走向的“冷巷”的作用是()A. 防潮防风B. 防止风沙C. 隔热遮光D. 通风散热11. 近年“冷巷”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A. 城市扩张,用地紧张,节约用地B. 气候变冷,大屋不再需要“冷巷”C. 修建新道路,交通更加便利D. 世易时移,民居多建西式风格『答案』9. C 10. D 11. A『解析』『9题详解』据材料“西关屋是清末富商巨贾所建豪宅,因集中在西关而得名。

”可推知该地曾经极其繁荣,应是车水马龙的商业中心。

故选C。

『10题详解』冷巷是建筑排列组合形成的比较窄的巷道,或者是在建筑的一侧留出的一条小廊道。

冷巷截面面积较小,经过这里时风速会增大,风压会降低,与冷巷接通的各房间较热的空气就会被带出,较冷空气就会进入补充,从而达到通风效果。

故选D。

『11题详解』随着广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用地紧张,节约用地,导致很多“冷巷”被迫拆除。

故选A.『点睛』在岭南长期湿热的气候环境下,自然通风甚至比遮阳、隔热更为重要,因此加强自然通风就成为岭南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4题一第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峡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发现,库区段泥沙淤积强度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图a),而库尾段则淤积最严重。

库区的淤积沙源主要来自江津(海拔200m左右)以上的河段,同时消落带(图b)的土壤侵蚀也十分严重,正成为库区的重要沙源。

日益严重的泥沙淤积威胁着重庆市航运业的发展,相关学者感到十分忧心。

(1)归纳三峡常年库区段泥沙淤积区的分布特征。

(2)说明库尾段成为三峡库区泥沙淤积最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

(3)分析消落带在夏季土壤侵蚀特别严重的原因。

(4)结合图示,说明泥沙淤积对三峡库区航运业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主要分布在弯曲河段和干支流交汇处(2)库区以上河段来沙量大;库尾段水位的坡降最大;河水流速迅速变慢,搬运能力急剧减弱,江津以上河段携带泥沙在江津至重庆段大量淤积。

(3)秋冬季消落带被水浸没,形成厚厚的泥沙淤积层且秋冬季长时间的水浸,植被死亡;夏季的消落带植被覆盖率较低;夏季降水多,强度大,加之消落带坡度陡,地表水流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

(4)水深变浅,限制了通航能力(或大型船舶难以通航);船舶易触底,影响航行安全;泥沙淤积改变原有航道路线(位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流水的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成因,流水沉积(泥沙淤积)对航运的影响。

流水沉积作用大小应从流速和含沙量分析。

侵蚀作用的大小应从流量、流速、植被覆盖率等方面考虑。

泥沙淤积区的分布特征考查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详解』(1)据左图可知,云阳弯道淤积区、三湾淤积区、大宁河口淤积区、梅溪河口淤积区等河曲和河口处淤积严重。

因此可总结出三峡常年库区段泥沙淤积区的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弯曲河段和干支流交汇处。

(2)库区以上河段因植被大量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来沙量大;据左图可知库尾段河床较陡,水位的坡降最大;库尾河水流速迅速变慢,搬运能力急剧减弱,江津以上河段携带泥沙在江津至重庆段大量淤积。

(3)据右图可看出冬季水位高于夏季水位,秋冬季消落带被水浸没,形成厚厚的泥沙淤积层且秋冬季长时间的水浸,植被死亡;夏季的消落带植被覆盖率较低;长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强度大,加之消落带坡度陡,地表水流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

所以消落带在夏季土壤侵蚀特别严重。

(4)由于泥沙的大量淤积,河床抬高,水深变浅,限制了通航能力(或大型船舶难以通航);船舶易触底,导致搁浅,影响航行安全;泥沙淤积导致船只选择水较深的地水域行驶,改变原有航道路线(位置)。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季,表层冻土的融沉易导致铁轨弯曲变形,影响铁路运行安全。

为了避免冻土的融化,我国科研人员发明了通风路基,并在青藏高原某试验场进行了降温效果的实际观测。

科研人员在实验场天然冻土的表层建设了两条规模相同的人工填料路基(图a),路基高3.5米,距其顶面2米处安装了通风管,管间距约60cm。

在其中一条路基通风管的管口安装了风门,且风门可按照预设的气温值自动开关。

为了对比效果,对两条路基及其附近天然冻土层在最大融化深度日的地温进行了监测,图b示意该日三观测点地温随深度变化。

(1)与天然冻土层相比,说明无风门通风路基下冻土层地温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实验地的铁路建设更适宜选择哪种通风路基?请说明理由。

(3)夏季,通风管的风门一般在日出后关闭,日落后开启。

请说明这样设定的目的。

『答案』(1)无风门通风路基下冻土层温度更低,0℃点更接近地面。

原因:人工填料路基阻挡了太阳辐射,且通风管有利于路基散热,从而使路基下冻土层吸收的热量较少,温度较低。

(2)有风门通风路基理由:有风门通风路基下的冻土层夏季地温均低于0℃,全部处于冻结状态,地基稳定,避免了融沉的危害。

而无风门通风路基下冻土表层地温高于0℃,夏季融化的冻土威胁铁路运行安全。

(3)白天,空气温度高,关闭风门可以避免热量随气流进入路基;晚上,空气温度低,冷空气进入路基可以带走路基中的热量。

从而达到给路基降温的目的,减少路基传导给冻土的热量,从而使冻土层始终处于稳定的冻结状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地温对铁路路基的影响,考查学生对材料和图片信息的分析能力。

『详解』(1)据图分析,无风门通风路基下冻土层与天然冻土层相同深度比较,温度更低(看下图蓝色线),无风门通风路基下冻土层的0℃点更接近地面(看下图0℃线对应的红点)。

据左图可知原因:人工填料路基阻挡了太阳辐射,且通风管有利于路基散热,从而使路基下冻土层吸收的热量较少,温度较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