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讲义2012-9-26实验一2,6-二氯-4-硝基苯胺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2,6-二氯-4-硝基苯胺的制备方法2.掌握氯化反应的机理和氯化条件的选择3.了解2,6-二氯-4-硝基苯胺的性质和用途二、实验原理1.性质黄色针状结晶。
熔点192~194℃。
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热乙醇和乙醚。
本品有毒。
温血动物急性口服LD50为1500~4000mg/kg,小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3603mg/kg。
2.用途本品主要用于生产分散黄棕3GL、分散黄棕2RFL、分散棕3R、分散棕5R、分散橙GR、分散大红3GFL、分散红玉2GFL等。
还可以为农用杀菌剂使用,可防治甘薯、样麻、黄瓜、莴苣、棉花、烟草、草莓、马铃薯等的灰霉僵腐病;油菜、葱、桑、大豆、西红柿、莴苣、甘薯等的菌核病;甘薯、棉花、桃子的软腐病;马铃薯和西红柿的晚疫病;杏、扁桃及苹果的枯萎病;小麦的黑穗病;蚕豆花腐病。
3.原理根据引入卤素的不同,卤化反应可分为氯化、溴化、和氟化。
因为氯代衍生物的制备成本低,所以氯化反应在精细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碘化应用较少;由于氟的活泼性过高,通常以间接方法制得氟代衍生物。
卤化剂包括卤素(氯、溴、碘)、盐酸和氧化剂(空气中的氧、次氯酸钠、氯化钠等)、金属和非金属的氯化物(三氯化铁、五氯化磷等)。
硫酰二氯(SO2Cl2)是高活性氯化剂。
也可用光气、卤酰胺(RSO2NHCl)等作为卤化剂。
卤化反应有三种类型,即取代卤化、加成卤化、置换卤化。
由对硝基苯胺制备2,6-二氯-4-硝基苯胺由多种合成方法,包括直接氯气法、氯酸钠氯化法、硫酰二氯法、次氯酸法、过氧化氢法。
工业生产一般采用直接氯化法,其优点是原料消耗低、氯吸收率高、产品收率高、盐酸可回收循环使用。
直接氯气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NH2NH2+Cl22HClCl ClNH2NO2+2HCl氯酸钠氯化法是由对硝基苯胺氯化、中和而得,反应方程式如下:NH2NO2NaClOHClNH2ClClNO2过氧化氢法是由对硝基苯胺在浓盐酸中与过氧化氢反应而得,反应方程式如下:NH2NO2+2H2O2+2HClNH2ClClNO2+4H2O三、实验内容方法一:氯酸钠氯化法。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预先检查液滴漏斗是否严密,不能泄漏)的250mL 四口瓶中,加入5.5g(质量分数为100%)对硝基苯胺,再加入质量分数36%的盐酸100mL,搅拌下升温至50℃左右,使物料全部溶解。
然后,慢慢冷却至20℃左右,滴加预先配好的率酸溶液(3g氯酸钠加水20mL),约在1~1.5h内完成,然后,在30℃下再反应1h。
用50mL水稀释上述反应物,倾入烧杯中,并少量水冲洗四口瓶,将物料全部转移到烧杯中,过滤。
滤液倒入废酸桶,滤饼以少量水打浆,并用水调整体积至100mL左右,用质量分数为10%的其氧化钠中和至pH=7~8,再过滤、干燥。
产品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方法二:过氧化氢法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预先检查滴液漏斗是否严密,不能泄漏)的250mL 四口瓶中,加入13.8g对硝基苯胺,再加入50mL水,搅拌下慢慢加入45mL浓盐酸,加热至40℃,于搅拌下1h内滴加23mL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滴加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5~55℃,加完后,在40~50℃下继续反应1.5h。
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产生黄色沉淀。
反应结束后,过滤,水洗,烘干,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方法三:直接氯气法。
向带来有回流冷凝器和填充氢氧化钠的气体吸收柱的反应器中加入对硝基苯胺138g (1mol)和4.5mol/L的盐酸水溶液1L。
悬浮液在搅拌下加热至105℃左右。
在该温度下通氯气,约15min后出现沉淀。
约2 h后逐渐减少氯气量,至不再吸收氯为止(通入约2.2mol 的氯气)。
反应混合物冷却到70~80℃,过滤,水洗,干燥,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思考题1.简述本实验中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简述由对硝基苯胺制备2,6-二氯-4-硝基苯胺合成方法,以及如何控制反应条件。
实验二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简称TEBA)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相转移催化、季铵盐等概念及季铵盐的制法。
2.掌握回流、过滤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riethyl benzyl ammonium chloride TEBA)是一种季铵盐,常用作多相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剂(PTC)。
它具有盐类的特性,是结晶形的固体,能溶于水。
在空气中极易吸湿分解。
TEBA可由三乙铵和氯化苄直接作用制得。
反应为:CH2Cl+ N(C2H5)3ClCH CH ClCH2N+(C2H5)3Cl-( TEBA )一般反应可在二氯乙烷、苯、甲苯、等溶剂中进行。
生成的产物TEBA不溶于有机溶剂而以晶体析出,过滤即得产品。
原料苄氯对眼睛有强烈的刺激、催泪作用,取用时最好在通风柜中。
三、试剂与器材试剂:氯化苄、三乙胺、1,2-二氯乙烷。
器材:1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吸滤瓶、培养皿。
四、实验内容在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6g 1,2-二氯乙烷,1.6g(0.0126mol)苄基氯和 1.3g (0.0128mol)三乙胺,接上球形冷凝管,开动搅拌,加热保持回流反应1.5h。
如不析出结晶,可用玻棒摩擦壁促使结晶析出,抽滤,用少量二氯甲烷或无水乙醚洗涤,烘干,称重(约1.5g-2.0g),保持于塞紧的小锥形瓶或试管中备用[1]。
五、注意事项1.久置的氯化苄常伴有苄醇和水,因此在使用前当采用新蒸馏过的氯化苄。
2.TEBA为季铵盐化合物,极易在空气中吸潮分解,需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六、思考题1.反应器为什么要干燥?2.为什么季铵盐能作为相转移催化剂?3.抽滤时一般先用水将滤纸润湿一下,请问本实验可以这样操作吗?为什么?实验三 间氟甲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间氟甲苯的制备方法 2.掌握重氮化反应的机理 3.了解间氟甲苯的性质和用途 二、实验原理1.性质 本品为无色液体,折射率1.4624,沸点112~114℃2.用途 本品可用于有机合成,经氯化、氧化制得2,4-二氯-5-氟苯甲酸,可用于制取医药中间体。
3.原理重氮化反应是指有伯氨基的有机化合物在无机酸的存在下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
重氮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无机酸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亚硝酸盐的用量,以及根据芳伯胺的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重氮化方法。
通常情况下,重氮盐不稳定,极易分解。
而在水溶液中,在低温条件下一般比较稳定,但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可发生的反应,一类是重氮基转化为偶氮基或肼基,并不脱落氮原子的反应;另一类是重氮基被其他取代基所置换,同时脱落两个氮原子放出氮气的反应。
间氟甲苯是以间硝基甲苯为原料,经铁粉还原,得到间甲苯胺,再经重氮化,制得间甲苯重氮氟硼酸盐,再将重氮盐热解而置换为氟基。
反应方程式如下。
还原:4NO 2CH 3+9Fe+4H 2OHCl4NH 2CH 3+3Fe 3O 4重氮化:CH 3NH 2NaNO 4CH 3N 2BF 4热解:CH 3N2BF 4CH 3F+N 2+BF 3三、实验内容 1.间甲苯胺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的500mL 四口瓶中,加入水110mL ,氯化铵5.3g ,搅拌溶解,再加入铁粉42g ,间硝基甲苯29g (0.2mol ),剧烈搅拌,反应平衡后,慢慢加热回流2h 。
蒸馏,收集83~84℃(666Pa )的馏分,得无色液体间甲苯胺。
2.间甲苯重氮氟硼酸盐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的500mL四口瓶中,加入盐酸58mL,间甲苯胺21g (0.195mol),搅拌溶解,在剧烈搅拌下于0~5℃,滴加由14.1g(0.2mol)亚硝酸钠配成的溶液(加水23ml),于1h内加完。
继续反应30min。
测试反应终点。
再分8批加入氟硼酸钠溶液(氟硼酸钠23.7g,加水30mL),于15min内加完,继续搅拌30min。
过滤,得灰白色固体间甲苯重氮氟硼酸盐。
3.间氟甲苯的制备将间甲苯重氮氟硼酸盐加热处理,制得无色液体间氟甲苯,收率81%。
四、思考题1.简述间甲苯胺重氮化反应的机理2.说明重氮化反应的终点控制方法附:实验报告书写范例实验名称同组合作者:天气: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原料(列出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理化数据)四、反应装置图五、实验步骤(以表格的形式:时间步骤现象备注)六、结果与讨论七、思考题注:每个实验都要写预习报告,其格式比实验报告稍简单,一到五项,再加上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1.了解防腐剂的作用原理2.学习苯甲酸的一种实验室制备方法二、实验原理在食品中要经常加入防腐剂,防腐剂是为了防止食品在贮存、流通过程中由微生物繁殖引起变质、延长食用价值,而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
防腐剂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干扰其生存和繁殖;或者改变胞浆膜的渗透性,使微生物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物逸出,从而导致其失活;或者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破坏其正常代谢,抑制酶的活性,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
食品防腐剂应符合卫生标准,与食品不发生化学反应,防腐效果好,对人体正常功能无影响,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常用的在机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及其盐、山梨酸及其盐、丙酸及其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等;常用的无机防腐剂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二氧化硫等。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因最初从安息香胶制得而得名。
本品为白色鳞片状或针状结晶,无味或微有安息香味,在100℃升华。
溶于热水、乙醇、氯仿、乙醚、二硫化碳和挥发性或非挥发性油中,熔点122.4℃,沸点249.2℃。
加热至370℃分解放出苯和二氧化碳。
苯甲酸的杀菌、抑菌能力随介质酸度增高,在碱性介质中失去杀菌、抑菌作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于酱油、醋、果汁、果酱、葡萄酒、琼脂软糖、汽水、低盐酱菜、面酱、密饯、山楂糕等,一般最大用量不超过2g/kg。
此外,也可用于制备媒染剂、增塑剂、香料等。
苯甲酸可由甲苯在二氧化锰存在下直接氧化,或由邻苯二甲酸加热脱羧,或由次苄基三氯水解而制得。
本实验采用甲苯经高锰酸钾氧化,再酸化而成。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H3+2KMnO4COOK+KOH+2MnO2+H2OCOOK+HCl COOH+KCl三、实验内容在装有回流冷凝器、温度计及搅拌器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2.7mL(0.025mol)甲苯和100mL水。
加热至沸腾,分批加入8.5g (0.054mol)高锰酸钾,继续加热回流,直到甲苯层几乎消失,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为止。
将反应物趁热过滤,滤液中溶有苯甲酸钾,滤液若仍呈紫色,过剩的高锰酸钾中可加入少量亚硫酸钠使紫色褪去。
二氧化锰沉淀用少量热水洗涤。
合并洗液和滤液,冷却,盐酸酸化,析出苯甲酸。
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得到约1.7g苯甲酸,可在水中进行重结晶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