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教学大纲四年制本科法学专业用课号:()54 学时63 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法学学科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学习其他法学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我国现行民事法律的基本规定,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运用法律知识、法学理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系统讲授民法的基本原理和我国民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法概述、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物权、债权、人身权、侵权行为等。
鉴于知识产权法和婚姻法、合同法另开课程,本课程不作具体讲授。
本学期课程任务为民法总论、债法概述两大部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民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民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学会运用民法的基本技能,提高利用民法知识和理论分析、判断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民法学是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重点不可能体现在部分的章节上,所以考生在复习民法学课程时,重点应在于理解和准确把握民法的体系、民法的基本理论、民法的调整原则和民法的各项基本制度。
从课程的内容结构来看,民法学课程的内容大体包括民法总论部分、物权法部分、债法部分和人身权、侵权责任,各部分均以现行的民事立法为依据,吸收民法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3、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民法学先修课程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
通过法理学的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民法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宪法学的学习对于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国家机构及其各自地位、相互关系有所了解,知道民事权利的具体分类、权利救济的基本途径。
三、课程内容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民法概述1、教学基本内容认识民法的意义,明确《民法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民法的调整对象,了解新中国的民事立法,把握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民法与民法学第二节民法的调整对象第三节新中国的民事立法第四节民法的基本原则2、课外作业1、如何正确理解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2、简述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3、民法的调整对象如何界定?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1、教学基本内容认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明确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掌握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原因。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与意义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第三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终止2、课外作业1、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它有哪些特征?2、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三章自然人1、教学基本内容认识自然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掌握法律关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理解监护制度的基本内容,把握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的基本规则.第一节自然人的民事法律地位第二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第三节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第四节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第五节监护2、课外作业1、什么是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2、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条件及法律后果是什么?第四章法人1、教学基本内容认识法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明确法人与自然人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方面的差别,掌握法人成立、变更和终止的基本法律规则。
第一节法人的民事法律地位第二节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第三节法人机关第四节法人的成立、变更、终止和登记2、课外作业1、什么是法人?法人应具备什么条件?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法人登记?简述法人登记的内容及其效力。
第五章非法人组织1、教学基本内容明确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应具备的条件;掌握合伙的概念、特征及有关法律规定;了解其它非法人组织的形式及相关规定。
第一节非法人组织概述第二节合伙与联营第三节其他民事主体2、课外作业1、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在责任承担上有何不同?2、个人独资企业成立的条件是什么?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与法人之间的关系4、试述非法人组织作为民事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5、合伙与法人有何区别?6、简述合伙人的连带责任。
第六章民事权利的客体1、教学基本内容了解民事权利客体的概念和范围;掌握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格利益在不同民事法律关系中对民事主体实现民事权利的作用与影响。
第一节民事权利的客体概述第二节物第三节行为第四节智力成果第五节人格利益2、课外作业1、区分动产与不动产的法律意义是什么?2、简述物的概念与特征。
3、民事权利客体包括哪些?第七章民事法律行为1、教学基本内容认识和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明确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了解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掌握无效民事行为、可撤消民事行为和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概念及其法律后果。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第三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第四节无效的民事行为第五节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第六节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2、课外作业1、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有哪些?2、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有何联系和区别?3、什么是无效民事行为?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4、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有何区别?第八章代理1、教学基本内容认识和理解代理的本质和法律特征,掌握代理权的设定和代理权行使的基本法律规定。
明确无权代理的发生原因及其法律后果,把握表现代理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后果。
第一节代理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代理的分类第三节代理权第四节无权代理第五节表见代理2、课外作业1、什么是代理?代理的法律特征有哪些?2、试述无权代理的发生原因及其效力。
3、表见代理与无权代理的区别有那些?第九章时效1、教学基本内容认识和理解时效制度的本质和法律特征;掌握诉讼时效的特征、适用和基本分类,了解诉讼时效的起算以及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把握除斥期间以及期间和期日的法律规定。
第一节时效制度概述第二节诉讼时效1、诉讼时效的概念2、诉讼时效的效力和适用范围3、诉讼时效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分类4、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中止、中断和延长第三节除斥期间第四节期间和期日2、课外作业1、什么是诉讼时效?2、简述民法通则中诉讼时效的分类。
3、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有何区别?第二编债权第十章债法概述1、教学基本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债的概念与要素;掌握债发生的原因、债的常见分类。
第一节债的概念和要素第二节债的发生原因第三节债的分类2、课外作业1.试述债的概念与特征2.简述债的要素3.论述债发生的原因4.试述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的区别第十一章债的履行1、教学基本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债的履行的概念、债履行的原则、债的履行规则;掌握债的不履行的常见形态及其法律后果。
第一节债的履行概述第二节债的履行规则第三节债的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2、课外作业1.试述债的履行的概念及原则2.举例说明债的履行规则3.论述债的不履行的主要形态4.试述债的不履行之法律后果第十二章债的保全和担保1、教学基本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债的保全的概念、债的担保的概念;掌握债权人代位权和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行使方法、法律后果;掌握保证的概念与种类、保证的设立、无效保证的法律后果,掌握定金的成立与效力。
第一节债的保全1、债权人代位权2、债权人撤销权第二节债的担保1、保证2、定金2、课外作业1.债的保全与债的担保有何区别2.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行使效力3.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要件和行使效力4.保证的概念与种类5.保证的效力6.保证无效的法律后果7.定金罚则的内容第十三章债的移转和消灭1、教学基本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债移转的概念、种类,了解债的消灭的概念与原因;掌握债权让与的要件与后果,债务承担的要件与后果。
第一节债的移转1、债权让与2、债务承担第二节债的消灭2、课外作业1.简述债的移转的概念与类型2.简述债权让与的要件与后果3.简述债务承担的要件与后果4.简述导致债的消灭的原因第十四章无因管理之债1、教学基本内容通过学习掌握无因管理的概念、构成要件以及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
第一节无因管理概述第二节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第三节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2、课外作业1、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是什么?2、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的区别。
3、无因管理人的权利、义务包括哪些?第十五章不当得利之债1、教学基本内容通过学习不当得利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与各种类型,进而对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全面了解。
第一节不当得利概述第二节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及类型第三节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2、课外作业1、不当得利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2、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标的及范围如何界定?四、使用大纲说明12、教学方法提4本课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3、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试。
学生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和70%。
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推荐教材:《民法》,魏振瀛主编,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参考书目1、、《民法学》王利明主编,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3、佟柔主编:《民法总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4、江平、张佩霖主编:《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
5、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梁慧星:《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7、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李开国:《民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9、孔祥俊:《民商法新问题与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10、孔祥俊主编:《民商法热点、难点及前沿问题》,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11、《中国民法案例与法理研究》(债权篇)王利明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12、《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总则篇)王利明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