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 参评教案1
(2)小华同学用200N的水平推力将课桌推动了0.8m,则小明对课桌做了多少功?
(3)小华同学将100N的课桌匀速举高0.5m,则小明对课桌做了多少功?(思考:这三题相同吗?)
六、迁移应用
1、以下现象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用力将铅球掷出B.将一桶水提上楼
C.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滚动D.用力推汽车,汽车不动
功
类别:初中物理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2)知道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了解1J的功大约有多大;(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功的公式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科学家焦耳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逐步形成具有科学家追求科学的勇气与信心,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献身科学的意识。
①功的概念:;
②功的公式:;
③功的单位:;符号。
5、能说出1J的功有多大吗?
6、阅读P15:“做功了吗”
⑴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
二是。
⑵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有关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的说明,教材插图的情景中,人做功了吗?为什么?
二、交流展示
回顾已经学过的简单机械,由杠杆平衡原理可知,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是费距离;用笤帚扫地,手臂只需移动较小的距离就可使笤帚在地上扫过一大片,虽费力但省距离;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这说明了省力的机械要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要费力。那么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呢?
四、精讲点拨
课题:功
(1)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
如果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那么功的单位就应该是牛·米。但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对科学的巨大贡献,牛·米有一个专门的名称——焦耳,符号:J,即1J=1N·m。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2、小明用200N的力将一个重5N的足球踢到20m远的地方,则小明对足球做的功是()
A、200J B、4000JC、0JD、无法确定
3、在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水平面上推车,如果所用的推力相同并通过相同的距离,则推力对车所做的功是( )
A、一样大
B、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功较多
C、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功较多
2、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可以解决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同时考虑这些物理量的单位?
3、拉动小车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4、请同学们自己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纪录在表格中。然后分析表格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多做几组数据,思考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在实验过程中,
(2)功的单位:焦耳符号:J,1J=1N·m。
那么,1J的功到底有多大呢?从地上拿起一只约50g的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大约提升了2 m,做的功大约就为1J。
做功必须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二是物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这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重点
难点
重点:1.斜面实验及实验数据的分析;
2.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难点:1.建立及理解功的概念;
2.能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法பைடு நூலகம்
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强调过程与方法教学,注重科学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做一做等
教具
教师演示:斜面、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刻度尺、木块、多媒体
D、要由小车通过的时间来决定
4、质量为50kg的人,沿着长20m,高为5m斜坡从坡底走到坡顶,求:该人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g取10N/kg)
5、九年级学生小明从一楼走到三楼,请你估算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多少功?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摩擦力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存在摩擦等因素,Fs则等于Gh。也就是说,在刚才工人师傅用斜面这种机械将货物搬上卡车的过程中,虽然省了力,但是费了距离,而力和距离的乘积没有改变。从前面实验可以看出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物理学中称这一乘积为机械功,简称功。
观察教材图片,请同学们判断在如图所示的几种情景中,人做功了吗?为什么?
⑴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⑵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⑶司机用力推汽车,但汽车纹丝不动;
⑷运动员踢了足球一下,足球在草地上滚了一段距离;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五、矫正反馈
(1)【教材例题】陈杰同学将质量为10kg的水桶从离井口3m深处提到井口(如教材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陈杰对水桶做了多少功?
问:有没有一种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呢?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利用ppt课件展示利用斜面的生活图片和相关的问题。)
在生活中,常常看见工人师傅常用斜面这种机械将货物搬上卡车,那么,利用斜面这种机械提升重物和直接提升重物有什么区别?
三、互动探究
教师演示组装好斜面,并在斜面上试着拉动小车(带钩码)。
问题设计:
1、结合实验目的,学生讨论我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学生分组: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钩码、木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自学质疑
1.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呢?”
2、按照教材编排,利用生活中的工具,自制器材并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议一议并思考:比较表格中的Fs和Gh的值大小如何,能得到什么结论?
4、阅读p15第3-6段落,完成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