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强化工厂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单位:袁梦仙编制单位:贺文明20062941(13)李孟君20062942(14)樊卫婧20062944(16)熊璇20062946(18)敖小丽20062952(24)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前言 (1)1.2评价目的 (1)1.3编制依据 (1)1.3.1法律法规及条例 (1)1.4评价标准 (1)1.4.1环境质量标准 (1)1.4.2污染物排放标准 (3)1.5评价工作等级 (4)1.6评价范围 (5)1.7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5)1.8环境保护目标 (5)第二章项目概况 (6)2.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与建设地点 (6)2.1.1建设项目名称 (6)2.1.2建设地点 (6)2.2规划规模 (6)2.3公共设施 (6)2.4对外交通系统 (6)2.5给水系统 (6)2.6排水系统 (6)2.7项目环境影响源分析 (6)2.7.1用水量 (7)2.7.2废水 (7)2.7.3废气 (7)2.7.4废渣排放量 (7)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 (8)3.1自然环境概况 (8)3.1.1地理位置 (8)3.1.2气象和水文状况 (8)3.2社会经济概况 (8)3.2.1规划布局 (8)3.2.2交通状况 (8)第四章环境现状评价 (9)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9)4.1.1环境空气现状监测 (9)4.1.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0)4.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11)4.2.1评价区地表水环境概况 (11)4.2.2地表水现状监测 (11)4.2.3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3)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 (15)5.1环境影响分析 (15)5.1.1废气影响分析 (15)5.1.2建厂后的预测数据 (15)5.2废水影响分析 (15)5.2.1水质模型 (16)5.1.2建厂后断面II的预测数据 (16)5.1.3固体废物 (17)第六章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及总结 (18)6.1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 (18)6.2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 (18)第七章公众参与 (19)7.1公众参与调查概况 (19)7.2调查方式与对象 (19)7.3调查内容与统计结果 (19)7.3公众意愿分析 (21)第八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2)8.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22)8.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2)第九章总结 (23)9.1项目环境影响源分析 (23)9.2环境现状评价 (23)9.3环境影响分析 (23)9.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23)9.4公众参与 (24)9.5环境管理 (24)9.6环境保护对策 (24)9.7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4)9.8总结论 (24)第一章总则1.1前言连强化工厂建于连河旁,位于市区西南方向,距离市区1500m,距最近居民点1000 m。
距化工厂污水排放口下游5200 m处有一生活用水及渔业用水的取水口,上游1500 m处有一生活饮用水取水口。
1.2评价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内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环境特征;分析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所在地区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预测分析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及影响程度和范围。
同时论证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提出优化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并为项目运营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项目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3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及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12.2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5.10.30);(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1.4评价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该区域主要的受纳水体为连河,连河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断面1为生活饮用水源头,地表水环境质量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连河断面II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渔业用水区,地表水环境质量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化工厂取水处只需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其标准值见表1—1,1—2:表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表1-2 渔业水质标准(mg/L)(2)评价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1-3。
表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排入连河的废水在其下游5200 m 内的完全混合断面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1-4。
在断面Ⅱ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具体限值详见表1-5。
表1-4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mg/L )表1-5 渔业水质标准(mg/L)(2)大气执行《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
具体限制详见表1-5。
表1-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mg/m3)1.5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中评价工作的分级依据,并综合考虑本项目的工程特性、地理位置、影响范围及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本次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环境空气为三级;地表水为二级。
其判别依据如下:(1)环境空气:为依据,化工厂共有锅炉四台,燃煤量2t/h,煤含硫量(S)1%,煤以SO2的灰分采用布袋除尘效率90%。
通过公式:Q SO2=2G×0.8×S×(1-ηs)与P i=Q i/S i×109计算得Pi=0.64×109,由于化工厂所处的地形为平原,因此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化工厂废水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每日平均用水量4000m3/d,全厂循环用水量400m3/h,需要补充水量200m3/d;全厂生活污水等100m3/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 cr、BOD5。
类比相关资料,污染物浓度COD cr≤220mg/L、BOD5≤140mg/L、SS≤150mg/L、NH3-N≤20mg/L,pH为6-9。
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酚类化合物、氨氮、CN-1、H2CrO3、(NH4)Cr2O7、、COD Mn、BOD5、SS。
废水处理后外排,因此,本次评价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地表水规模中,根据以上判据确定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1.6评价范围(1)地表水:评价范围化工厂污水排放口的连河水域上游1500m至下游5200m内的水域。
(2)环境空气:气象条件,经过多年气象观测得到:全年主导风向是北风和东北风,小于3m/s的风速出现的时间最多。
评价范围以化工厂所在地为中心,约4km。
1.7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污染防治措施分析;(4)公众参与;(5)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等;其中以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综合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分析为本次评价工作的重点。
1.8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环境规划的要求:1、化工厂附近500m内按大气三级标准控制,而在居民区达到二级标准控制的要求。
2、连河的水质,在完全混合带应保证在2-3类水体之间,而在II断面处应达到渔业用水标准。
3、按规划要求,连河采用总量控制。
即今后拟新建工厂加上现在拟建的化工厂排放的BOD5、酚及氰的总量应控制在II断面水质保持渔业用水标准和饮用水水质标准。
第二章项目概况2.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与建设地点2.1.1建设项目名称:连强化工厂2.1.2建设地点:连河开发区(见附图)2.2规划规模1、化工厂建成后拟建一条公路通向城市区。
工厂的居住区设在居民点1的住宅群内。
住宅区内将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居民点1现有人口3000人。
2、工厂职工500人。
3、随着工厂的建设,将有不少配套工厂建设起来。
2.3公共设施在居民点1配套建设食堂及小商店,以方便职工日常生活。
居民点2由于距市区较近,故不需配套其他公共设施。
2.4对外交通系统从化工厂沿经过居民点1及居民点2的方向(东北45度)修建一条马路,沿着马路,从化工厂距离居民点1为1000m,居民点1与居民点2相距500m。
2.5给水系统居民点1,2的给水处位于化工厂西面距化工厂1500m,即连河的上游,未受污染的地区,由此给水。
距化工厂东面5200m处有一给水处,主要用于鱼塘养鱼及通过自来水管网的乡镇用水。
2.6排水系统化工厂的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时,将污水排放至连河,通过河流的自然净化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使得下游的河水能够达到养殖鱼类的标准。
2.7项目环境影响源分析本项目为化工厂的拟建项目,其建设内容包括化工厂和化工厂职工居住区两大类。
属于生产型建设内容,本项目投产运行后,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将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所建居民点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大,除产生一定的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污染物(如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和车辆噪声等)外,不会产生其它污染因子。
2.7.1用水量每日平均用水量4000m3/d,全厂循环用水量400m3/h,需要补充水量200m3/d;全厂生活污水等100m3/d。
2.7.2废水全厂共有四股废水,每股废水的水质都含有大量有机物。
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酚类化合物、氨氮、CN-1、H2CrO3、(NH4)Cr2O7、、COD Mn、BOD5、SS。
2.7.3废气分为工艺废气和锅炉房废气(燃煤,烟尘、TSP、SO2、NOx等),同时还有工艺废气,如氟化物、苯、苯胺等。
2.7.4废渣排放量(1)报废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如:废溶剂(含苯、丙酮、醋酸乙酯等)共100t/a (2)煤渣:1000 t/a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此化工厂建于连河旁,位于市区西南方向,距离市区1500m,距最近居民点1000m。
距化工厂污水排放口下游5200m处有一生活用水及渔业用水的取水口。
区内地势平坦、地质优良处于城郊区域,而城市周围是树林,可以尽起到防护层的作用,减少对市区的污染程度。
3.1.2气象和水文状况(一)大气:化工厂拟建地气象条件,经过多年气象观测得到:全年主导风向是北风和东北风,小于3m/s的风速出现的时间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