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设计与工艺

服装设计与工艺

江苏省职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审批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学制三年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校(盖章) 江苏省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填报日期二○一一年七月一、制定依据1、国家、省级有关文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省教育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一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部分)等文件。

2、参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成果——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之56,《中等职业学校化工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初中级服装设计、服装生产与管理人员。

(二)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服装企业,从事服装制板、新产品开发、服装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一) 思想素质要求1. 具有敬业、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3. 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素质。

4. 具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 知识结构要求1. 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美术造型、人物形体及服装等方面的绘画知识。

3. 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设计原理和法则。

4. 掌握服装工艺技术基础知识。

5. 掌握计算机基础及专业应用方面的知识。

(三) 专业能力要求1. 具有较熟练的绘制各种服装设计图的能力。

2. 具有设计、变化各种服装款式结构的能力,具有打板和选择、运用面料的能力。

3. 掌握精良的服装制作工艺技术。

4. 具有流行时尚意识和信息分析的能力。

5. 具有创业立业和社会交往能力。

6. 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7. 了解服装工业化生产管理及工艺流程。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公共基础课1.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36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生活经济和就业创业教育。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现代社会的生活与消费、收入与支出、生产与营销、投资保险的生活观念,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认识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把握生活中的经济规律,正确选择生活中的经济行为,提高生存能力和创富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懂得诚信、合作和维权,学会理财,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划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追求正确的生活世界、劳动世界的共同价值,引导学生创造美好的生活,成就理想,享有幸福的人生。

2.职业道德与法律(36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36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4.哲学与人生(36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体育与健康(144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旨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和生理心理健康教育。

其任务是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6.语文(212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其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7.数学(212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其任务是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8.英语(212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计算机应用基础(144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10.物理(80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打下必要的基础。

10.化学(78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指导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11.综合理科(72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作用和发展趋势,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及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基本概念、方法、理论及其应用,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引起的新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 专业技能课1. 美术设计基础(72学时)(1) 进行美术基础与服装人物绘画教学。

教学中注重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绘画知识与服装画着衣人物表现相结合,教给学生人物比例、结构、动态简便易行的画法规律,强调线的运用和色彩层次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服装画造型表现能力。

(2) 讲授色彩构成与服装配色知识,从装饰色彩入手进行色彩构成训练,教会学生服装配色原理、方法、技巧和流行色的分析与运用,使学生不仅在服装上,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能很好用色。

(3) 着重进行设计基础理论、形式美原理、法则和平面纹样组织造型等方面教学。

通过作业训练和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2.服装材料(54学时)讲授面料、辅料及其他服用材料知识,使学生了解各类服装面辅料的织物结构、服用性能、特点、成型状态、风格特色及鉴别方法。

通过分析讲评服装实物、面辅料与款式效果相结合的情况,培养学生选择运用服装材料的能力。

3. 服装设计(72学时)进行流行时尚意识、市场调研、设计定位、设计画法表现及成衣制作等方面教学,培养学生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经济观念,通过设计全过程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从设计构思到完成实物制作的能力。

4. 服装结构设计(360学时)(1) 讲授原型结构的基本制图方法及加放、补正等知识,通过实际制板应用训练,使学生具有对各种服装款式进行打板的能力。

(2) 讲授服装立体构成、立体裁剪的基本知识,通过在人台上进行1∶1实物立裁的作业训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结构与造型关系进行设计。

5. 服装工艺(540学时)进行服装量体、制图裁剪、缝纫、熨烫、手针、绣工、成衣制作技巧等方面教学。

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一般生活装裁剪制作的工艺技术,达到中等以上的技术等级。

6. 工业化生产(180学时)(1) 讲授工业化制板、推板、排料、裁剪等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工业制板技能,并为学习运用计算机制板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