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1 赞美之词的魔力1、一次,一位百老汇喜剧演员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场里讲故事、唱歌,数以千计的人们看着他—但是没有人笑或拍手。
“即使一个星期能赚10万美元,”他说,“那也像人间地狱一般。
”2、不仅演员需要掌声,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失去信心。
因此,我们都有着双重需求:被别人称赞以及懂得如何去称赞别人。
说赞美的话是有技巧的,有正确的说法。
比如,因为某些显而易见的成就而去表扬一个人,这不是真正的赞扬。
你得运用辨别力和创造力。
“您今晚的演讲很精彩、很有说服力,”一次,一位和蔼可亲的女士对一位商人说,“我禁不住想,您肯定也能当一名出色的律师。
”听到这意外的溢美之词,那位商人像个男生般地脸红了。
3、无论声名显赫还是默默无闻,没有一个人会对真诚的赞赏无动于衷。
耶鲁著名的英语教授威廉·里昂·费尔普斯讲述道:“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走进一家拥挤的饭馆吃中饭。
服务员递给我菜单时,我说,…今天厨房里的小伙子们肯定在受罪!‟服务员惊讶地看着我说:…来这儿的人都抱怨菜的味道不好,对服务评头论足,还埋怨太闷热。
19年了,你是第一个对后面厨房里的厨师们表示同情的人。
‟ 人们所需要的,”费尔普斯下结论道,“是作为人能得到一点点关注。
”在那种关注中,真诚是至关重要的。
当劳作了一天的男人回家时看见孩子们将脸贴在窗上、张望着等待他,他也许会感到这种无声而珍贵的语言如甘露一般涤荡了他的心灵。
4、孩子们尤其渴望鼓励。
童年时如果得不到善意的赞赏,将会危及性格的发展。
一位年轻妈妈向A·W·比文牧师讲述了一件让人伤心的事:“我的小女儿常常不听话,我不得不批评她。
但是有一天,她特别乖,没有做一件会挨批评的事。
当天晚上,我给她盖好被子、准备下楼时,听见她在抽泣。
我走回去,发现她把头埋在枕头里。
她一边呜咽一边问:…难道我今天还不够乖吗?‟”5、“那个问题,” 那位妈妈说,“像把刀一样刺痛了我。
当她做错事时,我总是急于纠正,可是当她努力表现得好些时,我却没有注意。
我哄她睡觉时连一句称赞的话都没有。
”6、同样的准则——说友善的话——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
我小时候住在巴尔的摩,当时街坊里开了一家新的药店,为此我们那位技能娴熟、资历颇深的药剂师老派克·巴洛很生气。
他指责他的年轻对手出售廉价药品而且在配药时没有经验。
最后,那位受到伤害的新来的药剂师考虑以诽谤罪起诉对方,于是他去见了一位明智的律师托马斯·海斯。
“别把争端扩大化,”海斯建议说,“试试友善(地处理)。
”7、第二天,当顾客们告诉他他的对手在讲他坏话时,这位新药剂师说,一定是哪里发生误会了。
“派克·巴洛,”他对他们说,“是这个镇上最好的药剂师之一。
他能在任何一刻、任何一天或任何一晚配出急救药方。
他的细心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这个街坊已经扩大了—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容下我们俩。
我把他的药店当作我学习的典范。
”8、当那位老人听说这些话时——因为称赞和丑闻一样会长着闲聊的翅膀迅速散播——迫不及待地要亲自见见这个年轻人,给他一些有用的建议。
怨恨因真挚诚实的赞扬而化解了。
9、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对于那些能让其他人高兴的事实避而不提呢?“给生者一朵玫瑰,其意义远远胜于送给逝者华丽的花圈。
”一位风度翩翩的老绅士以前常常顺路去新罕布什尔州靠近康韦的一家古董店里推销商品。
有一天,等他走了以后,古董商的妻子说,她很想告诉他他的来访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乐趣。
丈夫回答说:“下一次我们告诉吧。
”10、第二年夏天,一个年轻女子来到店里,她自我介绍说是那个销售员的女儿。
她说,她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从那天以后,”古董店老板说,“不管什么时候当我想到一个人的优点,我就会立即告诉他。
也许我不再有另一个机会了。
”11、如同艺术家们在把美展示给别人的过程中能获得满足一样,任何一个掌握赞美艺术的人会发现它对给予者和接受者来说都是一种幸福。
它给陈词滥调注入温暖和愉悦,将喧嚣的世界转变成优美的音乐。
12、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我们只是需要把它说出来。
Unit2 你当然有创造性1、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创造性”一词的周围有一堵墙,我们却在墙外边。
我们会申辩说,我们没有那份天赋,创造性非天才们莫属。
2、但是,创造性并非是少数天之骄子才有的特殊天赋,或者是那种一个人要么有、要么没的灵光乍现。
在我所认识的最具创造性的人中有一位老妇人,她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偏僻的牧羊场内。
她是智利人,16岁时嫁给一位美国船长,移居到了丈夫的国度,学会了他的语言。
她在那个偏僻且薄雾缭绕的海岸上安了家,过上了日子,创建了一片精神和经商兼顾的产业。
她买卖土地,接生孩子,在剪羊毛的时节得给30个男人做饭。
她生了5个孩子,教他们读书、写字、骑马,还教他们在海洋里像海豹那样舒适自在地游泳。
看到她90高龄还能爬到屋后的山丘上去看日落的海景,你会心潮澎拜、叹服不已。
3、除了出于需要、爱心和巨大的勇气而自学的那点知识,她是个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女人。
但是,她从不辜负自己并且还总能超越一点,因而明白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将之自如地应用于自己和他人——那便是创造力。
4、如果把创造力想象成是随便发生的事那就错了。
创造的能力是人类固有的,但是运用这种能力是件艰苦的工作。
那不是作为嗜好或是通过“上上课”、“忙个不停”就能做到的。
创造性是带有方向性的工作,是朝着某个理想做出的持续努力。
5、当代天文学之父威廉姆·赫歇耳爵士着手制作世界上最精密的望远镜时,他得先学习如何磨制镜片、如何给镜片泡光。
虽然经过数月的努力,他的第一块镜片仍不完美。
他尝试了两百次才制作出一架自己满意的望远镜。
勃拉姆斯花了近20年的时间才创作出他的《第一交响乐》。
6、我们也许没有造桥、写诗或发现新星的天赋,但如果我们不想浅薄地活着,想过富有创造性的生活,我们就必须工作、再工作,以展示自己如何理解活着的意义。
工作本身可能很平凡,但是如果它能激发快乐、好奇心、创新发明,那么我们运用的力量就与天才无异。
创造性与其说是一种天资,倒不如说是一种态度。
因此,创造性在任何地方都用得上,不论是做柠檬馅饼,还是造登月火箭。
那些被我们叫做“天才”的人本能地知道这一点,而我们其他人得通过学习获得。
7、确切的过程尚不清楚,但创造性也许十之八九始于对于比我们更重要的事情做出反馈。
观看日出的奇迹时,你在一瞬间感觉到地球缓慢而又威严的转动;完成一件非常艰难的任务后,你的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敬畏感;看到整个景观倒映在和碟子一样浅的水坑时,你对无限性的惊鸿一瞥——这些都是创造性的前兆。
在此之后便是反思,是领悟到自己的意识,察觉到自己的思考。
8、意识之后是希望凭借自己的感知有所作为的冲动。
不幸的是,这里也恰恰是我们很多人走岔道的地方。
当发现制作东西和做事情都如此艰难时,我们会半途而废。
因为想法或计划并不是很容易成型的,我们会断言说那没有什么用处,还说自己就是没有创造才能,而事实则是:要产生任何东西,既需要聪慧,也需要韧劲。
即便莫扎特能在一刹那构思出交响乐的整个乐章,他也得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把这个闪念记录下来。
9、有些人坚持说自己没有大想法,也没有什么革命性的设想。
但是,好主意每天都在对我们狂轰乱炸——它们来自别人,来自旅行,来自阅读。
只要善待已经萌生的想法——利用那些想法、尝试那些想法、在给那些想法一个机会之前不轻易将之抛弃——任何人都会获得更多的想法。
有些人雨后春笋般地萌生想法,但却因为对起步太小不耐烦而让想法烟消云散。
如果他们开始的时候无法夺人眼球,他们就会选择索性不去开始。
这种做法对创造力是致命的。
海伦·凯勒写道:“当我们听任决心或一份纯洁的感情无果而终时,我们不仅仅失去了机会,还常常妨碍未来意图的实现。
”10、除了想做一些实事来落实我们的感受外,还需要艰苦的、循规蹈矩式的工作——“循规蹈矩”一词如今我们已经不太在意了。
然而事实上,创造性却体现在细微的、日常的、时时刻刻的磨练中,而不是在成功加冕的时刻。
有个故事,说一个妇人在音乐会结束之后冲到弗里茨·克莱斯勒跟前哭着说道:“我也想像你一样把生命献给小提琴演奏。
”小提琴家冷峻地答道:“我已经献了。
”11、如果我们想富有创造性,我们也必须这样。
献出一生意味着从众多的可能性中挑出某个目标,然后耐心地朝着它努力,即便在倦怠、困惑或害怕的时候也不放弃;意味着干什么爱什么,不仅仅喜爱那些精彩时刻,而且乐于日复一日地努力;意味着目标坚定地闯过内心深处和外部世界的重重风暴、磨难、试验、失败、再尝试,直到我们的决心和自身都得到升华,两者都准备就绪。
12、我认识一位70多岁的演员,一生都只演小角色。
有一天,我问起此事。
“快50岁的时候,”他说,“我承认自己永远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大明星了。
我也不愿意做其他工作,因此我决定全力以赴去把每个活儿做好,哪怕是跑龙套的角色。
那样,我为自己闯出了一片天地,得到了什么都带不走的满足感。
”他认识到了创造性态度给内心世界带来的奖励,那完全不同于对掌声的渴望。
13、实际上,我们时常说的却是:“告诉我如何才能有创造性。
”提出这个要求本身就是拒绝创造性。
创造性就是发现自己、发现自己回应生活的独特方式,这是个伟大而且能让人脱胎换骨的真理。
发现的潜台词意味着知道了别人不知道的事。
那是件独自完成的事情,宛如出生或死亡。
认识并接受这一点,不再问该怎么做,就是在自我的创造性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Unit3 合适的期望与过高的期望1、学生既不是囚犯,也不是雇员。
缺少教学才能的教师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所教的乃是一批必须服从命令的受制于人的听众。
但是,他们错了。
也许各州要求年轻人在16岁前必须受教育,但没有人能够强迫他们学习。
学生本质上是志愿者,好教师都知道,学生必须情感积极投入,学习才会富有成效。
情感的投入有一个过程,从心理沟通开始。
情感是不能强行左右的。
幸好年轻人生来就好奇──而好奇心则是趋向心理沟通的第一步。
2、一般来说,教师喜欢看到年轻人学习,最欣赏具有挑战性的学生。
但好教师不会设定过高的期望。
(这也许使人感到吃惊!)相反,他们为每位学生设定合适的期望。
有才能的教师对什么是合适的期望有着一种天生的直觉。
3、一位市区的中学教师说:“学生设定了他们想要的结果,那我的基本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掌握那些实现目标所需的活动。
学生未必总是怀有最崇高的目标,但他们总为自己设定了某种目标。
这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
如果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些了不起的事,他们会付诸行动的。
”4、每位教师必须对学生制定和实施一些基本规则:准时上课,作好准备,集中精力和积极参与。
但除此之外,还有对学生所寄托的期望,这和学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假设有个数学成绩是C的学生想在下一份成绩单上得A,那就是过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