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中国历史故事》,是由汪小川所著,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的书籍。
中国历史太长,讲历史多离不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皇皇盛世,几乎一样长久的变乱年代则经常被轻描淡写。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新朝末期全国一片混乱,反莽起义无处不在。
公元17年,以铜马、绿林、赤眉为代
表的农民起义在全国爆发。
起义过程中,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和豪强列霸,也乘机聚兵
起事,攻城掠地,大闹天下,全国又处于一片互相残杀的混乱之中。
国破家亡,各民族之间互相残杀。
处在这种灾难之中的人民,他们日夜思念曾给他们带来幸福的高祖刘邦的西汉王朝。
就在这时,南阳大地主刘演、刘秀兄弟打出“复高祖之业”的旗帜,组织了一支七八千人的春陵军举兵反莽。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
刘秀自幼丧父,孤儿寡母在叔叔刘良的照顾下生活,直到
他长大。
年轻时的刘秀,身材高大,一表人才。
他为人讲究诚信,处世谨慎,性情温和善良。
他在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的基础上,依靠地主阶级的“功臣”、“良将”们,抗击群雄。
各地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
起义军将领们都主张拥立一个刘姓的皇帝,以此统一号令,顺应人心。
他们认为刘玄懦弱,容易左右,因而于公元23年在宛城南面的洧
水拥立刘玄为皇帝。
刘玄是春陵侯刘仁的曾孙,在平林军中,号称更始将军。
刘玄当皇帝后,改元为更始元年,并封了一大批官,封刘演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南阳一带的起义军严重威胁着王莽,王莽很快集结了43万人马,号称百万,命司空
王邑与司徒王寻讨伐起义军。
公元17年6月,王莽军队首先与刘秀相遇,刘秀的将领见
敌多势盛,不敢作战,都跑回昆阳(今河南叶县)城中。
西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
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
其中《春
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三国时期,魏国由司马氏执掌政权。
魏国吞并蜀国后,司马炎索性夺了帝位,建立晋朝,他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晋武帝。
此时,杜预主张出兵灭吴,一统天下,他给晋武帝写了
一道奏章。
晋武帝看罢奏章后,觉得杜预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就不顾众臣的反对,下了伐吴的决心。
公元280年,杜预率领几路大军向吴国发动攻势。
他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上游许多城镇,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都投降晋军。
吴军都督孙歆等二百多名官员被俘、被杀。
杜预想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一下子把吴国灭掉。
可是有人却认为,吴国是个大国,实力非常雄厚,要把它一下子灭掉实在很困难,况且当时正是夏季,暑热难当,雨水丰盛,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时停止军事行动,等到冬季再发动进攻也不算晚。
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坚定地说:“从前,燕国的乐毅靠着济西一战,一口气就占
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
取胜的原因,除了乐毅指挥有方以外,就是靠士气旺盛。
现在我方士气旺盛,如果及时进攻吴国,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剩下的就可以迎刃
而解,不会受到什么阻碍了。
”
杜预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与敌军作战。
凡是他的旌旗所指之处,敌人没有不被打得
大败的。
很快,晋军攻下了建业,吴主孙皓被迫投降。
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
征南军队班师回朝后,晋武帝封杜预为当阳县侯,以表彰他平定东吴的盖世功勋。
杜预认为天下虽然安定,但爆发战争的可能依然存在,绝不能掉以轻心。
于是他仍然
勤于军备。
后来,他还利用军队兴修水利,为人民造福。
他的这些功绩,都长久地留在人
民的心中。
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国富民强,同意商鞅的建议,对各项制度进行改革。
商鞅制定了新
的法律,为了使新法深入人心,他决定树立朝廷的威信。
新法颁布的第一天,商鞅就让人
在都城南门外的空地上,竖起了一根三丈长的直木,并且四处张贴告示说:“移动直木至
北门者,赏十金,绝不食言。
”
百姓们根本不相信国家的告示,所以围观的人挺多,就是没人去移动直木。
他们认为,只不过将直木移动一下,怎么能捞到这么大的好处呢?可能是君王没事干了,拿百姓寻开
心吧!商鞅见无人移动直木,就不断提高赏金,直至五十金。
终于,有人将直木移至
北门,结果真的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
众百姓见朝廷说话算数,从此信任朝廷,觉得朝廷
言出必行。
不久,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大怒,让太子的老师替太子受刑,割掉了他的鼻子。
众
百姓见太子犯法都要受惩罚,对法律越来越敬畏了。
由于秦国老百姓遵纪守法,辛勤劳作,秦国很快就富强了。
太子继承王位后,为了报辱师之仇,给商鞅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
商鞅见势不妙,就逃跑了。
他在逃跑途中想住店,可是由于他不能拿出身份证明,因此无法入住。
新法是商鞅自己制定的,却想不到把自己给害了。
他不由得自怨自艾。
秦王很快把商鞅抓住。
按照新法,谋反者必须处死。
可怜商鞅,惨死于五马分尸的酷刑之下!
据说,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续一妾名叫姣娘,年方十八,长得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婚后,王安石身为宰相,整日忙碌常不回家。
姣娘正值妙龄,独居空房,便跟府里年轻仆人私下偷情。
王安石有所耳闻,便使一计,谎称上朝,却悄然藏匿家中,入夜潜藏在卧室外,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床上调情,气得他火冒三丈,欲砸门捉奸,但他转念一想,自己当朝堂堂宰相,为爱妾如此动怒实在犯不上,便转身即走。
不料,没留神撞上院中的大树,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鸹窝,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一根竹竿,捅窝几下,老鸹惊叫而飞,屋中仆人闻声跳后窗而逃。
而后,王安石佯装无事。
一晃到了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
酒过三巡,他即席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
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
”不用细说,才女姣娘已品出诗中寓意,知道自己与仆人偷情一事败露,顿感无地自容。
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
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王安石细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豆蔻年华,偷情之事可以理解,还是来个两全其美吧。
时过中秋,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与那仆人成亲,远走他乡。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中国历史故事集》主要讲述了从春秋、战国、东汉、西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比如《千金一笑》、,《退避三舍》、《三家分晋》、《统一中原》、《昭君出塞》、《投笔从戎》。
每一个故事多令人难忘。
掩卷沉思,里面的无数英雄好汉无不令人折服。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项羽了。
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
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等只是这乱世的配角。
在钜鹿,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项羽挥戈于千军万马,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看书从未有过这样真实的感觉,不知是司马迁传神的笔抑或是那喊声本存在于虚空之中。
钜鹿是他的一个起点,那时起,他注定是楚人的骄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的誓言在项羽的振臂间得到应验。
面对危难,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退缩终将成功,是项羽为人们所立的榜样。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如,《张良拜师》让我明白了,最人要谦虚并尊重他人。
就像张良尊重老人一样。
有好人也有坏人,如《千金一笑》中周幽王为了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
最后一直外族入侵时无人来救。
这告诉了我们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而花“大价钱”。
还有宋襄公为了“仁义”二字,以至于惨败。
这让我们知道了为人处事要灵活变通,不要一味的遵守一些条件。
否则,会导致失败。
历史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它可给我们知识,可给我们借鉴。
让我们一起去理解更多的历史吧!
中国历史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