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THE NEW VOICE OF YUE —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陈雪慧(1972~)女,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钢琴音乐中的《霓裳羽衣曲》作者简介:陈雪慧钢琴独奏《霓裳羽衣曲》由谢耿教授编曲,首先发表在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1984年第四期中。
90年代初被收录在《钢琴曲四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1年3月第一次印刷)一书中。
从创作角度看,这首保持着古典韵味和传统中国风格的乐曲在第五届羊城音乐花会中获音乐创作奖;在1996年的“喜玛拉雅杯”首届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国际比赛中获“国家电台广播奖”。
从演奏角度看,这首作品曾在专门的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中,为参赛选手带来了获奖荣誉,并且能够在钢琴音乐会中营造出远远超出点缀小品的效果。
一、乐曲的素材来源据谢耿教授自述,《霓裳羽衣曲》是根据《华氏琵琶谱》中的《月儿高》并参考彭修文改编的同名民族器乐合奏曲谱改编而成,彭修文在民族器乐合奏乐谱的扉页有一段说明:“这是根据《华氏琵琶谱》中的《月儿高》改编而成的乐曲。
有一时期又名《霓裳羽衣曲》。
《月儿高》是一首描绘月色的乐曲……。
”根据该说明,谢教授在改编钢琴曲时面临过用什么曲名和表现什么内容的选择,如果是用《月儿高》曲名,则要求乐曲诗情画意般地描绘月亮从海上升起直到西山沉没,月光下的种种美丽景色,这对钢琴的乐器性能来说难度很大;然而如用《霓裳羽衣曲》的曲名提示并根据史料有关唐代大曲《霓裳羽衣曲》的种种传说来构思改编,对钢琴而言则会有很大发挥余地。
中国音乐词典中记载:霓裳羽衣曲——唐代大曲中的法曲名作。
有注: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也。
后又演化成为唐玄宗梦游月宫,见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帝默记其音调而作之传说。
诗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更详细描述了乐曲的曲式结构、速度变化、音乐表现、歌舞场景、乐器配制等,最后注: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
所有这些记载与以海岛冰轮等12个小标题组成的《月儿高》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上却是不谋而合。
时史变迁,年代久远,唐代的《霓裳羽衣曲》乐谱早已失散,遗留下来的零碎片断,与《华氏琵琶谱》中的《月儿高》(霓裳羽衣曲)在音乐上是否还有联系和相似,已缺少资料可查。
因此钢琴改编曲采取了《月儿高》原曲调(略有删节)力图在钢琴上模仿民族乐器以表现其古典韵味和风格,同时取“月宫仙乐、霓裳歌舞”之意加强了乐曲的幻想和歌舞描写,并定标题为《霓裳羽衣曲》。
二、乐曲的结构这首钢琴曲长约9分钟,改编时将小段落归纳大致分为四部分:[内容提要]钢琴独奏《霓裳羽衣曲》由谢耿教授根据《月儿高》改编而成,在这首长达九分钟的乐曲中,作者以不同的钢琴技法从画境渲染、歌舞场面、乐器演奏等方面来描述大唐盛世歌舞升平的场景。
作者笔触细腻,乐曲委婉典雅,东方音乐之神韵跃然纸上。
这首乐曲创作的最大特点是把中国民族音乐之声韵与西方乐器巧妙融合起来。
[关键词]霓裳羽衣曲/月宫/唯美/民族乐器/舞者/创作[内容类别词]表演艺术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52第一部分:散序。
白居易诗中提到“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打击乐阵阵涟漪,舞者未动,音乐由远而近,好似月宫映入眼帘……。
从乐曲开始到第13小节,是一个节奏自由的散板段落。
第二部分:歌声起。
第14小节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个和弦为承,第三四拍为启,第一部分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音乐从第15小节开始上板,歌声悠扬而起。
到第102小节止。
第三部分:群舞动。
诗云:“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这热闹的歌舞场面,从第103开始到第165小节。
这部分各种乐器、人物、舞蹈互动,逐一粉墨登场,曼妙轻姿,使看者动容,听者动情。
第四部分:尾声。
曲终人散,月儿西下,晨曦在朦胧中苏醒,大地一片虚无缥缈。
这部分从第166小节开始至曲终。
三、乐曲的细节这首钢琴曲的音乐风格像中国诗歌般唯美,轻逸、雅致是整首曲子的风格基调。
乐曲的开始,是画面气氛的渲染:一声深沉浑厚的中国锣敲响之后,徐徐拉开了这场歌舞盛宴的帷幕,钟、磬齐鸣,金石之声由远而近,从天外飘来,像天籁之音渐渐逼近,逐渐增加力度,至掀起一股强烈的音浪,把整个月宫画面推到眼前,笼罩在这一圈又一圈、一层又一层的泛音之中……,这一乐段以低音乐器的一句叹息而稍作停顿。
突然,三连音的装饰音模仿琵琶扫弦之声,骤然而起,正如诗句中的“跳珠撼玉何铿铮!”。
这一段落中,节奏快慢紧松结合,声音明暗强弱相间,极为讲究演奏者的心领神会。
第二部分,音乐进板,速度不慌不忙,展现出一幅风清月白、碧空如洗、繁星点点、庭院楼阁,诗情画意的宁静夜景。
歌声起,歌声是幽幽的,淡淡的,旋律在丝竹乐器衬托下流动起来,舞者悄然起舞,似乎是为这孤单的歌声作伴,步法细腻而轻盈,动作柔软舒展,第22小节左手伴奏声部中的同音反复,正是作者对曼舞碎步的描述。
当旋律变化重复时,声部增多,音域加宽。
这里的音符演奏模式,成为了不同民族乐器的声响符号:长琶音快速的上行或下行滚动,是古筝的滑奏;连续的八度旋律中夹杂着四、五度的音程叠置,那是笙箫相辉映;带着“pp”标记的非连音,是琴者轻抚丝弦,微弱之处,更以泛音和之,似有恐惊天上人之意。
随着乐思的推进,出现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始于第52小节术语Ardente),歌者高亢,舞者飘洒。
随之音乐回落进入“Agitato tempo rubato”乐段。
此段仿如历史故事中的风云突变,八度旋律被分裂开,往上抛起,如琵琶的轮指和抓奏。
欲断还连的旋律,节奏伸缩变换,琶音翻腾鸣响,折射出一幕幕当年宫廷的变幻莫测和沧桑。
此段情绪变化大,音乐推至此段的第二次高潮。
第三部分,群舞动,慢步而起,热闹而收。
第103小节开始有着浓郁的复调风格,只见低音声部引出了一排舞者,徐步而前,稍后中声区带出了另一排舞者,与前者间插而舞。
随着高音区另一排舞者的加入,三排舞者互相穿梭,你中有我。
在这个声部交错的过程中,声响、速度大幅度增加,由轻而重,由松至紧,逐渐地推到了标记“Appassionato con forza”的乐段。
音乐由女性的阴柔之美,突然转换为男性阳刚之气,带重音记号的大和弦三连音,展现的是强壮的体形,干净利索的动作,伴随着与之逗趣的女性,轻巧妩媚。
其中的装饰音、跳跃的短句,恰好对应了白居易诗中的“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缨累累佩珊珊”。
舞蹈刚柔并进,情绪愈发高涨,正当激昂澎湃时,音乐极富戏剧性地收住(145小节),仿佛是一种舞蹈动作的定格,小节线上的延长记号就像是一个恰到好处的休止符,使全场在那一瞬间万籁俱寂,营造出无声胜有声的气场。
等欣赏者回过神来时,刚才定格的舞者又开始把身体的关节逐一扭动起来,动作由慢而快、由小至大,逐渐起身旋转,碎步绕圆场,衣袖飘飞,忽远忽近,若隐若现,音乐随之渐强渐弱,犹如霓裳羽衣在云中穿越……。
最后,歌罢舞毕,一切渐渐隐去。
第四部分,轻柔、均匀、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衬托着一个悠长、简朴的旋律,营造出了月儿西沉,东方鱼白,晨雾朦胧的景象。
在宁静中,传来深处的寺庙晨钟,一声声虔诚执着,始终如一,缓缓地,与世无争地流淌着,迎着又一天的开始。
在钟声的敦促下,红日终于喷薄而出,光芒四射……。
乐曲的最后一乐句,重奏开头的主题,节奏、速度拉宽,再现宽广宏伟的盛世形象,犹如冉冉升起的太阳发出万丈光芒,润泽世间万物,钟声淹没在云海间。
正是白居易所道“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似乎,这盛世乐舞将会在人世间永远流传下去。
全曲最后一个和弦是在羽音上建立的小三和弦,但随之延续的分解琶音却省去了羽小三和弦中的三度宫音,色彩越发暗淡,声音随风远去……。
这首乐曲当年的首演者周博士回忆说:“我偏爱这首乐曲,这首乐曲就好比是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从每个窗户看出去都有一道不同的风景。
这首乐曲放弃了西方音乐的张力、解放,它不是挖掘内在的矛盾,而是营造了玲珑剔透的意境,心境很纯粹,音乐非常自然”。
综观此曲,其创作手法多样,归纳起来,乐曲采用了以下的手法来实现它的意图:1.以中国风格的和声手法为全曲定基调。
全曲的和声运用,遍布了典型的非三度叠置和弦,其中有大量的平行四、五度和声语汇,这些和声既模仿了民族乐器声响效果又为乐曲营造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
2.织体的创作以表现音乐内容为本。
音乐中的许多音乐织体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在这里运用的钢琴织体远远超出衬托声部的狭小意义,它们更多的是使其发出的音响为听众展现各种场面。
其中有人声歌唱的描写;有民族乐器的演奏陈雪慧:钢琴音乐中的《霓裳羽衣曲》153场面:打击乐、拨弦乐、管乐;有舞蹈的场面:独舞、双人舞、群舞等等。
复调织体的运用犹如人影交错、画面切换,五彩缤纷的音乐形象交织成了一场富丽堂皇的宫廷夜宴。
3.音乐句子极具意境美。
乐曲的音乐分句清晰,乐句的进入、走向、结束以及呼吸,都自然流畅,音调柔美、脱俗,宛若天外飘来之仙音,勾画了舞姿轻盈飘逸的仙女形象。
4.装饰音型的运用。
大量的装饰音不仅修饰了旋律,增加美感,而且正好折射出了五彩服饰珠玉散发的熠熠光芒。
四、演奏中需留意之处1.第147小节开始的右手八度要求具备相当快的速度。
这个段落开始标记的速度并不快,但在很短时间内,八度弹奏速度就要求从慢至很快,技术上有一定难度,演奏者需要较好的基本功,不但声音要清楚,旋律要连贯,而且要用渐强渐弱的变化来描绘出变换流动的舞蹈场面。
2.第103小节开始的复调段落要注意声部的主次安排。
一开始突出左手声部,到了第112小节主要声部出现在中声部,由左手移交到右手弹奏,右手要兼顾高声部的同时突出中声部,直到第117小节第二拍,旋律声部完全由右手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大幅度加速的标记,随后而来的左手大跳需要做足够的练习,以保证准确性。
3.这首乐曲中贯穿有大量装饰性织体,弹奏时要用恰当的触键方法,使之发出的声音圆润且光泽亮丽。
4.运用踏板要灵活。
虽然乐谱上标记踏板的地方不多,但这也正好是作曲者留给演奏者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二度创作的想象力。
演奏者需恰当结合使用钢琴的三个踏板。
延音踏板可结合使用在弹奏前、弹奏后及弹奏声音没有消失而逐渐放踏板的方法。
例如乐曲第2小节的乐思呈示,其表演声响应该是连中带点的感觉,需要先踩下踏板,再触键,每一个音都换踏板,采用逐层放踏板的方式,但又不完全放完,使之产生每一个音往外飘送、渐渐远去的意境。
结语钢琴独奏《霓裳羽衣曲》为我们展示的不仅是听觉的享受,而且还有视觉和空间的想象。
从作品的创作技法来看,这首作品不以标新立异的作曲技术取悦于人,没有空洞的炫技,没有故弄玄虚的戏剧性,有的只是“水到渠成”的技法与意境融合,一切自然而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