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雇佣合同的区别
(姜颖)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雇佣合同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又有区别的三种不同的合同。但在理论上还缺少对这三种 不同合同的
界定和认识 ,立法只在劳动法中对劳动合同进行了规定 ,而对劳务合同和雇佣合同却没有任何法律加
以规定,导致实践中三种合同的混淆。 因 此,正确认识三种合同的不同特点及其本质 ,对于厘清理论上的认识和
指导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劳动合同,我们前面已有论述,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规定在劳动法中。对于劳务合同及其定义 少有教科书和著作述及 ,立法中也没有规定 ,但在实践中劳务合同的运用及争议却十分普遍。 对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特性作明确的界定 ,导致实践中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界限难以划分, 出现很多劳动合同
纠纷却按照劳务合同处理的现象 ,使适用的法律、处理的程序以及处理的结果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 ,明确两种
合同的界限并加以区别,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问题。
劳务合同属于民事合同的一种
,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
另一方接受劳务并支付对价
而达成的明确相互间权利义务的协议。 根据给付的标的,合同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财产为给付标的的合同, 如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用合同;
第二类是以劳务给付为标的的合同
,如承揽合同、委托合同、保管合同 ;第
三类是以共同从事一定工作为目的合同,
如合伙合同。根据上述合同的分类 ,第二类以劳动为标的合同类型为劳务
合同,具体包括:承揽合同、基本建设承包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委托合同、信托合同和居 间合同等。①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相似之处在于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都是以劳动体现合同的内容
,接受劳动
的一方应向提供劳动的一方支付劳动报酬。但这两种在很多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
1.
法律关系不同。劳动合同建立的是劳动关系 ,劳务合同建立的是民事
关系。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在性质、
适用法律、调整模式以及立法宗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2. 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特定的, 一方是劳动者,即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条件,具有劳动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年满 16周岁具有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可以成为劳动者。另
一方是用人单位 ,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劳动关
系中,劳动者必须加入到用人单位中成为其成员并接受用人单位的领导和管理,双方当事人之间是隶属和从属关 系,"反映的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关系 ”。②劳务合同的当事人则没有上述限制。
劳务提供方
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 织。劳务接受方一般是法人或其他组织
,但范围不限于劳动合同的用人
单位,要宽于劳动合同的范围。劳务合同的当事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事关系 ,劳务提供者不是劳务接受方的内部成
员。双方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也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反映的是一次性使用劳动力的商品交换关系。
3. 合同目的不同。劳动合同以实现劳动过程
,取得非物化的劳动成果为目的。劳动过程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
程,但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者实现劳动过程的形式多样
,有的形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价值 ,而有的形式并不
创造价值,如劳动者被派往国外学习 ;女职工在产假期对用人单位并没有提供劳动 ,没有创造价值,但在这一 特定阶段,女职工的待遇仍与其未脱离劳动岗位一样 ,在产假期视其履行了劳动义务。而劳务合同则不同 ,它不 关注劳务提供方的劳动过程,而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约定的劳动成果之取得。
4. 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同。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 ,劳动者必须亲自履行劳动义务
,
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 ,并且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劳动权利和待遇 ;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不仅 要提供相应
的劳动工具、防护用品和相应的工作条件
,并且要遵守劳动法的规定 ,在工资、工时、社会保险等方
面承担义务。劳务合同中 ,劳务提供者和劳务需求者之间是纯粹的财产关系 ,双方的权利义务可以自由约定 ,在 无特别约定的情况下 ,劳务合同的订立者可以替代履行 ,而不必亲自履行。同时 ,劳务提供方大多利用的是自己 的生产资料,可以自由支配劳动力 ,自行组织、安排劳务活动 ,不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权利。
5. 劳动报酬的性质和给付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的工资分配形式须遵循 ”按劳分配”的原则,应由用人单位向
,目前我国
很 由于在立法中没
劳动者持续、定期支付,工资支付以劳动合同还在履行为条件;劳务合同的劳务报酬数额之确定须遵循商品交换规则,按照市场价格协商确定,其支付方式为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
6. 承担的劳动风险不同。劳动合同中的劳动由用人单位负责组织,享有劳动支配权,因而对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劳动风险有义务承担,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现伤亡事故,应被认定为工伤并享有工伤的待遇。劳务合同中,劳务提供者自行安排和组织劳动,因而由其自己承担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劳动风险。
7. 适用法律不同。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律规范调整 ,劳动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 ,其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弱者
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法律制度设计和安排上
,突出对劳动者的保护 ,如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
动合同的履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等均与民事合同有很大的不同。 而劳务合同则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
,民法属于私
法范畴,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予以平等地保护 ,受此影响,劳动合同中的许多条款在劳务合同中不可能出
现。
8. 处理争议的程序不同。由于劳动争议涉及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 ,为及时解决劳动争议 ,我国规定
了处理劳动争议的特定程序
,即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 ,对于调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
,但劳动争议仲裁
委员会的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对违反劳动合同的解决方式适用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而劳务合同的解决方式适用于民事争议的处理方式 ,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9. 国家干预不同。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法出于对劳动者的保护和调整劳动关系的
需要,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等制度均有明确的规定 ,用人单位必须遵守
和履行。如有违反
,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给予用人单位警告、责令改正、罚款等行政处罚
很多劳务派遣用工的方式 ,被认为是劳务合同的一种类型。因为劳务派遣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 节中将专门进行探讨。
(二)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 雇佣(employment)的概念,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有不同的理解。
经济学对雇佣的理解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民法学对雇佣的理解,往往将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混合称 为"雇用"。① 对雇佣的表述有以下几种 :
(1)
"雇佣,谓当事人约定一方于一定或不定期间内 ,为他方服劳务,他方给付报酬之契约
”;②
(2)
"雇佣关系是受雇人利用雇佣人提供的
条件,在雇佣人的指示、监督下 ,以自己的技能为雇佣人提供劳务
并获取报酬的劳动关系";③
(3)
"所谓雇佣关系,就是一方于一定或不定
之期限内为另一方进行劳动 ,无论劳动成果如何 ,对方均给付相
应劳动报酬的社会经济关系 ”。④从以上的表述看
,虽然对雇佣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对雇佣的特性有着比较一致的
认识,即雇佣是一方付出劳动,接受劳动的另一方给付劳动报酬形成的一种交换关系。
雇佣关系具有双务有偿性、 诺成性和非要式性的特点 ,并且,雇佣关系不以劳动结果作为支付劳动报酬为条件 ,而是以劳动给付为要件
,
即只要一方付出劳动 ,不论结果如何 ,另一方就应该支付劳动报酬。
这一点与劳务合同建立的劳务关系有明显的
区别。
1.
对”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之关系的不同观点 对雇佣关系
与劳动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 ,理论界和
实务界存在以下不同的观点
:①
(1) 并列说。此种观点将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互相并列
,认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雇佣关系与劳动关
,体现了国家对劳动
合同制度的干预。而劳务合同完全适用双方意思自治的原则 私法救济之途径即可,不允许行政干预。
以上是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主要区别。在这些区别中 当是界定两者之间区别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否具有管理关系 国家对此不加以干涉 ,当事人如违反合同,只采取 ,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隶属和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应 ____
,可以从劳动者是否成为用工组织中的成员、劳动者
是否要遵守用工组织的劳动纪律、 服从用工组织的指挥与调配、用工组织对劳动者有无处理和处罚权限等方面进行
判断。
总之,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有重大区别 的结果反映在对劳动者的保护程度不同。因此 生
的劳动关系和基于劳务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
由于两种合同体现的法律关系不同
,合同的法律性质不同 ,最终
,从理论上阐明二者的关系 ,有利于在实践中辨别基于劳动合同产
,有利于劳动行政部门、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正确适用法律和处理
争议,从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目前 ,劳务合同主要存在于建筑业、加工承揽等行业。近年来 ,各地出现了 ,我们在后面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