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3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作答。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渲.染xuān 河蚌.bàng 迥.jiǒng然不同俨.然yǎnB、血渍.zì蓦.然mò庇荫..yìn 纤.细xiānC、深谙.ān 伎俩.liǎng 楹.联yíng 掳.掠lǚD、诘问..jié殷.红yān 叱咤.chà剽.悍piāo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恣睢惧惮闲情逸致漠不关心B、隽永杀戮锋芒必露循循善诱C、恻隐睿智罪魁祸首暗然失色D、驽钝遐想一愁莫展冥思苦想3.选出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2分)A.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B.在团委的精心策划下,我校“五四”联欢晚会办得栩栩如生....,得到同学们的赞扬。

C.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每到一个城市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吸引了数十万人袖手旁观。

.....D.四川汶川发生8。

0级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4、请找出下面文字的两处语病,然后进行修改。

(2分)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健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第句有语病,修改:(2)第句有语病,修改:5.名句填空。

(5分)(1)、《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消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2)、平时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会灵活自如,朱熹《观书有感》有两句作证:“,。

”(3)、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都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才成为今天优秀的航天员的。

(要求用《〈孟子〉二章》原句回答)(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6.名著阅读。

(5分)A、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好事情”,大家都用讥笑的口气说他;那个快乐的军人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和“巫师”,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者是。

(2分)(2)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谁?请概括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一件事。

(2分)B、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1分)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名著引领我们的人生。

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在《繁星﹒春水》中对母爱的深情歌颂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遇到挫折磨难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填人名)的不屈意志激励我们去勇敢面对。

7.阅读下面这个小故事,请用简单的话概括两封信的内容:(2分)据说,歌德在《浮士德》这一著作完成后,稿件发给出版商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的:“?------歌德”不久出版商也写了同样形式的一封信:“!------出版商”结果可想而知,时间不长,这部文学著作终于问世了。

歌德是意思是:出版商的意思是:第二部分阅读(40分)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8题。

(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三、阅读《桃花源记》,回答9~l2题(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2)向:10、(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见渔人,乃大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③既出,得.其船④设酒杀鸡作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11、(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2、(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

(9分)麦黄黄杏黄黄李翔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手握镰刀,肩上挎着塞满干粮的黄挎包,对母亲说:“今年想走远些,多挣几个,赶麦子搭镰了再回来。

”父亲见我在被窝里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指着腰间的黄挎包说:“听话,好好念书,到时候给你买一口袋杏子回来。

”③父亲做过多年的麦客。

每次回来,他都会喜形于色地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

“咔嚓咔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④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母亲:“爸爸啥时回家呀?”母亲摸着妹妹的羊角辫说:“去地里看看,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

可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⑤下过一场透雨,接着又暴晒了好多天,麦子真的熟了。

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可父亲一点消息都没有。

母亲急了。

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若再等下去……母亲心焦似火。

第二天一早,母亲带领我们上了地。

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

母亲心焦了。

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不见人影,却忽然发现身后未割的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

“哦!是爸爸,爸爸回来啦!”我和哥哥不约而同地叫出了声。

母亲两眼霎时湿润了。

父亲很快赶了过来,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

父亲对我们苦涩..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地笑一笑,淡淡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隔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上。

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

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

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

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

妹妹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用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妈,你吃吧。

”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然后塞给了我。

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悲切地说:“爸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

”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碰了碰,说:“多好的杏,真甜哩。

”父亲说着把杏子随手给了哥哥。

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吧咂吧嘴,又塞给了妹妹。

⑨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雇麦客的人少了,父亲没找到活。

正要回家,遇到一个孤单无助的老婆婆。

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一分钱。

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

父亲用仅剩的一分钱买了这颗杏子揣在兜里,赶了两天两夜的路,才回到二百多里外的家。

⑩那颗杏子在妹妹手心里宝贝似的攥着,到第二天晚上才吃完。

第二年春天,我家门前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杏树苗。

至今,那棵杏树还长在我家的院子边上,长在我的记忆里。

(摘自《散文百家》第1期,有删改)13.第⑦段中,“父亲”为什么“苦涩..地笑”,又“淡淡..地说”?(3分)14.第⑧段中,“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如何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3分)15.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

(8分)专家破译欧洲远古文字获进展①2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破译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伊比利亚半岛最古老的书面语言的“西南文字”。

去年,当考古学家们在葡萄牙南部发现一块写有文字的大石板时,他们简直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

②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东西。

在这块棱角分明的泛黄的石板上,刻着一些有规律弯曲着的神秘符号,它们带有明显的古伊比利亚语言风格。

这种被称为“西南文字”的语言目前已经绝迹。

这块石板上共刻有86个字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的铁器时代文本。

③目前已经发现了约30块刻有古代文字的石板,但大多已经不完整。

其中一些文字看上去歪歪扭扭,还有一些像交叉的木棍。

其中一个像是数字“4",还有一个就像一个蝴蝶结。

它们都是被认真刻在石板上的。

整篇文字笔迹连续,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隔,念法应当是从右到左。

④尽管随着新石板的不断出土,科学家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依据,但他们的研究还是困难重重。

科学家们几乎没有任何原始资料,也没有掌握来自这一时期和这一地区的任何可读的文字。

西南文字专家皮埃尔·斯威格斯说:“对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或宗教信仰,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⑤逐渐达成的一项共识是,这些文字来自2500年至2800年前。

多数专家认为,它们是由一个名叫塔特西安斯部落的人们创造的,但几个世纪后他们便消失了。

⑥破译工作的另一个难题是这些字迹并不标准。

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改编自腓尼基语或希腊字母,因为它们沿袭了其中的一些书写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