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航运金融服务新品牌

创建航运金融服务新品牌


四创新发展创精品
在航运金融方面,在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 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中提出: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服务,加快开发航运金融服务产品。 为我国航运企业控制风险创造条件。目前,由于外汇管制等原 因.中外资船公司的国际结算中心一般皆设在境外,但是随着上 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的出台,相信针对航运企业的政策会有 所变化。客观上,航运中心建设需要金融银行业提供一整套既能 满足客户营运需要。又能适应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金融服务和产
二、和谐竞争树品牌
很长一段时期,国内中资银行间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客 户在信任度和安全性上还存在质疑.如果要实现品牌化.还得在客 户培养上下更大工夫.更需要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商业 银行创新水平的持续提高,当前创新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 层次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会得到显著改善。金融市场上将 不断出现更丰富多样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个性化的金融产品。 在《意见》出台后不久,各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一批股 份制中小银行积极谋划在上海成立服务于航运类企业的金融服务 中心。这表明伴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升 温,上海航运金融发展开始启动引擎不断提速了。 各大银行在上海地区成立服务中心仅仅是创立航运金融服务 品牌的第一步,相信各行将会根据航运行业的需求和国际经验不 断研发金融创新产品,不断为由航运公司及其上下游船代公司和
晶牌战略
创建航运金融服务新品牌
——政策搭台变“逆市而上”为“顺势而为、破茧成蝶”
●陆一晨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一、政策搭台路宽广
综观包括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发 展的历程,其中心地位的形成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密切联系。 一方面。国际航运的发展需要金融业提供融资、保险、国际结 算、资金管理等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国际航运对金融服务的需 求以及所产生的资金流,又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强大的助推
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尽快把上海 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 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至此上海进入了建设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新征程。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发言时指 出。上海要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 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推进国际经 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的建设。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审议并通过了《关于 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将上海 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还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航 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此次国务院发布的《意见>,是中央政府首次具体提出推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 政策措施。对金融支持航运业提出了明确的政策,积极探索航运 金融方式的创新。《意见》的出台为沪上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 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品。
@万方数据
<商场现代化》2010年7月I上旬刊J总第616期
投资分斩
近年来,在航运业金融服务领域.工行正积极筹划建立专业 航运金融平台,拟在上海成立专业的航运金融服务队伍,包括将 联合总行航运金融产品设计及工银租赁等部门,成立专门化分支 服务机构,全力支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通过对航运行业的政策 研究、分析和趋势研判,规划和组织实旋航运行业的业务发展战 略和产品服务策略。创新航运行业产品和服务模式,将航运金融 打造成特色业务。 从近几年的市场调研来看,航运服务的阀门已渐渐开启,如 何引领这股洪流将会是摆在各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未来三 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航运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是需要我们进 一步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可以总结 出诸多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 首先。解放思想尤为重要。创新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从市场出发。用全面、辨证、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 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解决工作中突出的 矛盾和问题。对于我国的航运金融的发展,既可以传统型金融服 务业务为基础。如融资租赁、结算汇兑、海运保险等,也可以创 新型金融服务业务。如资金管理、财富管理产品等予以辅佐,在 加快发展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其次。发展始终是主线,也是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 径与有效方法。在发展航运金融,创服务品牌的过程中,诸多矛 盾和问题将不断凸显,清楚地认识和分析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以 发展的眼光统一思想。用加快发展的办法来化解矛盾,将成为我 们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上海航运金融产业的发展 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不能完全复制也无法完全复 制。上海航运金融产业也不仅是区域性的,应于全国的发展紧密 联系,着眼于发展,围绕着发展,逐渐摸索出一套具有上海特色 的航运金融发展的道路。 此外,以人为本是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以人 为本需要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依靠素质的提高来实现业务的可持 续发展。只有通过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意识,积极依靠员工的智 慧合力,才能不断加快航运金融创新的发展步伐,从而创造出具 有优势的精品服务。 所以,任何一个金融机构,唯有举全力、拼创新、辟新径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国际资本不断流动。发达国家 间的国际资本双向渗透成为主流。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 已经成为了国际投资的~个壳点,其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巨 大。而怎样有效地利用好国际直接投资来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也 成为了我国必须处理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些年,虽然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有很大改善。但是与国际 问发达国家相比,的确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资本和技术密 集型的产业发展上而言,更是有着很大差距。因此,我们更应把握 和利用好国际问的直接投资,来帮助我们完成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发 展。 在诸多文献中。几位大家的理论值得深思:江小娟提出: “针
器。
物流公司等组成的航运行业客户群提供集结算服务、营销支持、 电子银行等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意见》的出台,也将驱使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多方共同 努力,齐心协力创造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创建诚信公平有序的 良性竞争秩序、建立银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我们坚信在不久的未 来,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又不断推陈 出新的繁荣局面。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逐年增加,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 大。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快速健 康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入世之后,中国将实施投资更自由化的 政策,开放不少新的投资领域。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及投资环 境的改善,都非常地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 上述几位大家的理论.都充分体现出国际直接投资对于一个 国家产业升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其对于国家的经济发 展。产业升级方面深远的意义,可以说国际直接投资确实能够为我 国的产业升级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分 析我们将如何更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来实现我国产业升级。
一、在外商投资领域中引进竞争机制
引进先进技术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在早期,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较少.国内企业竞争力又较差。一些规模 较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上处于垄断地位,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 业之间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竞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减少了跨国公司先进技术开发和运用的能力,使得我国先前确定的 。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通过开放部分国内市场,鼓励外商投资 企业向我国转移先进技术)在实施中的效果并不理想。竞争才是跨 国公司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的正真推动力。20世界90年代中期以 来.随着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大量投资,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之间形成 了激烈竞争。以汽车为例,自1 990年以来的六七年内,我国轿车 行业一直是大众公司一枝独秀。上海大众生产的普桑车型几乎没有 什么变化。是德国大众公司在国际市场已经淘汰了的车型。后来随 着上海别克、广州本田雅阁的投产。德国大众才改变了态度,将先 进的奥迪A6引入一汽大众,将帕萨特引入上海大众,使B2级的桑 塔纳跃升三个等级。一次性升为B5级的帕萨特。此时中国汽车才 可以说跟上世界潮流。在其他行业,如移动通信设备、办公设备
万方数据
‘商场现代化>2010年7,eJ(上旬刊)总第616期

创建航运金融服务新品牌——政策搭台变"逆市而上"为"顺势 而为、破茧成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陆一晨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商场现代化 MARKET MODERNIZATION 2010(1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cxdh201019045.aspx
论更好利用FDI对中国产业 升级的对策
●俞康祥兴业银行上海分行
对在近年来我国生产能力和资金都过剩的情况下,提出了为何还要 强调利用外资的问题,内资之所以不能替代外资的原因就在于外国 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能起到改善资产质量、促进技术进步、提升 产品结构、带动人力资源开发等的作用。。武海峰提出: “随着
五、破茧成蝶展翅飞
’。莫畏前路多坎坷,破茧成蝶展翅飞”。综上所述,开创航 运金融服务的崭新局面,关键还在于“破茧”。破茧的过程正是 蝶儿赋予自身力量的过程。不经历破茧的艰辛征程,蝶儿永远无 法成为美丽的蝴蝶.展翅飞翔。 上海开埠至今区区160多年,然已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迅猛 发展。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已突破了地理概念,新世纪的 上海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今的上海正以得天独厚的通 海之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再创辉煌。 上海航运金融业发展的号角已全面吹响。我们应加快前进的 步伐,“作茧自缚”还是“破茧而出”,主动权把握在我们自己 的手中。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 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把握此次。破茧”的机遇,为上 “两个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三、顺势而为破瓶颈
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82亿吨,同比增长 3.6%,继续保持世界第~。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00.6万 标准箱,同比增长7.1%,位列世界第二。我们可预计,未来航运 金融业的这顿“饕餮大餐”在沪上的各大银行间将展开又一轮激 烈的市场博弈。 目前在沪上,无论是中外资银行间或是中资银行间.在经营 理念、管理机制、销售渠道、风控体制、历史优势和创新发展等 方面存在优势差异,但是从大的背景来看,特别是历史上形成的优 势,正在逐渐弱化。甚至变成劣势。如国有商业银行,从技术层面 来看,存在利润分享,投资者基础重叠等问题;此外,尽管多元 化平台优势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样增加了成本核算管 理的难度:再有,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影响业务发展的因素较 多。那么,采取何种市场博奔的方式来激活自身的优势,突破由 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市场拓展瓶颈呢7静态博弈的以不变应万变显 然先天不足,而动态的合作性博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与其他参与 者形成协议或联盟关系,其结果对各方应均有利,最终可实现在 合作过程中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完美结果。 合作性博弈旨在借力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发展合 理。实现互利共盈的局面。航运中心金融产业将是一座蕴含丰富 的“金矿”,是沪上银行分享区域发展成果,把握地区发展机 遇,紧紧抓住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