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以具体作品为例,浅析中国古典戏剧以“乐”为本位的审美特征
以具体作品为例,浅析中国古典戏剧以“乐”为本位的审美特征
三、具体作品分析—《牡丹亭》
3.身段(舞)
–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梳头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 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 晴丝,是春天特有的空气中的游丝。蜎飞蠕动,印证 生的迹象。此处不以蝴蝶、不以鸟雀、而单以晴丝见 示于丽娘,其一种静中之躁动、实中之虚渺不言而喻 ,故而摇漾春如线,恍惚也,没来由也,没去处也, 上下茫茫,左右空空,中心梦梦。观之,晴丝二字岂 可轻放。丽娘之“拈住”与春香之“吹去”,恰是二 人情窦之一开一塞,一醒一睡,省却此种,减色不少 。殆情之所由生,一丝也,一线也,若有若无间也。 得之者得之也,其天也。
三、具体作品分析—《牡丹亭》
诗
戏 舞
歌
三、具体作品分析—《牡丹亭》
1. 唱词(诗)
– 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 魂》影响最大。 – 代表昆曲唱段《皂罗袍· 游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 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 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 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 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 。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 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 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四、总结
• 综上所述
– 结合作品《牡丹亭》,中国古典戏曲在长期的发展过 程中始终保持着“诗、歌、舞”的一体性,无论其发 展出任何题材、形式或称谓(如“歌”称为唱功等) ,其本位的“乐”,始终一以贯之,造就了中国古典 戏曲。
– 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特征始终基于以“乐”为本位的 基础之上。分析任何一部中国古典戏曲,其方式都不 能脱离“诗歌舞”的体制框架。无论是演绎戏曲还是 分析鉴赏戏曲都不能从单一角度出发,“诗、歌、舞 ”三元素缺一不可。
三、具体作品分析—《牡丹亭》
2.唱法(歌) • 杜丽娘:
– 属闺门旦,花旦中的一种,即未出阁的闺女少女、大 家闺秀形象。这类角色大多是性格内向、腼腆,与正 旦(青衣)以及花旦相近。 – 嗓音讲究宽而甜、腔要柔,柔中仍需有抑扬顿挫,实 腔与虚腔要分明。唱腔必须在细腻庄重中表达出内心 的情感。
三、具体作品分析—《牡丹亭》
王阳明指出“今之“戏”字尚与古“乐”字相近。
• 两部大型“古乐”——《韶》、《武》
《韶》表演舜帝德政,《武》表演武王伐纣。
• 中国古代戏曲与“乐”有着密切的、结构性的关系 ,因而形成了中国古典戏剧的"乐"本位性质。
在古代,“乐”的概念意味着演出的综合性,并非音乐之义。
山东临淄 齐国历史博物馆
二、中西方戏曲对照
• 中国
– 唱词(诗史系统)的发 展变化
• 诗—词—曲
• 西方
– 上古时期戏剧同样是诗 歌舞合为一体 – 随后出现分歧
• 话剧(言) • 歌剧(歌) • 舞剧(舞)
– 技艺传承
• “百戏”“散乐”
– 宋元南戏、杂剧—明清 传奇、京剧—现代戏曲 – 以“乐”为本位的“诗 歌舞”的综合性。
三、具体作品分析—《牡丹亭》
– 再说梳头。闺中气与春天气两相接洽,只在此梳头一 项。要出闺门是件重大之事,梳头者,重其仪轨也。 古时女子年轻时,每天早上有梳头娘子提着梳头盒挨 户来梳头。每梳一个头,要用个把时辰。那时梳头用 的是刨花水,有香气,又能令头发油黑抿拢,过腰的 长发再加上花样钗与簪,自然可以梳就各式各样的发 髻。这一段梳头的详细表现,全来自真实,富空间感 ,显示着幽幽深闺的生命痕迹,将宗教般的神圣与闺 阁的神秘打为一片。在前后唱词的隙阴里,袅晴丝的 芳春,可算绝美而空灵,倘不省却,生色十分。
四、总结
– 双刃剑:“乐”本位体系,既是一种本土文化的特色 与优良的艺术传统,又是一种局限。其本身的表现力 虽说尚没有衰竭,但戏剧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导致了 古人对戏剧创造的局限性。
谢谢观赏
ROZWEL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Office
浅析中国古典戏剧以“乐”为本的审美特征
壹
中国古典戏剧的形成
贰 中西方戏曲对照 叁 具体作品分析—《牡丹亭》 肆 总结
一、中国古典戏剧的形成
• 定义:有人演,有人看,表现了一定的内容、故事 情节,就是戏剧。
分歧:某些论者以完整剧本和“较为完整的艺术形式”为标准 的 片面观点。
• 早期的戏曲称为“乐”,包括了诗、歌、舞三要素 。
• 春香:
– 属花旦,区别于正旦,是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 女子,为戏剧带来些喜剧色彩。
– 在表演上以做工和念白为主,比如“闺塾”一段,春 香与老先生的念白趣味十足。
• ……
• (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生可是 烂熟的了么? • (末)一句都背不出来,还说烂熟的了,回去重读。 • (贴)这样熟还要读,读它什么介!
二、中西方戏曲对照
• “乐”本位体系成因
– 内因:长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稳固性、封闭性及儒 家“礼乐”教化的文化控制,导致中国戏曲内部无法 产生大的变革。 – 中国历来实行的禁海闭关政策导致中西方艺术文化交 流受阻,阻断了西方戏剧文化的传播。直到近代受到 外来文化剧烈冲击,中国才开始出现话剧、歌剧、舞 剧等独立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