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有关土地的基本概念
2、地籍管理
3、地权管理
4、土地利用管理及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难点:
1、土地分等定级
2、土地登记
3、土地产权流转管理
4、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管理学总论(章节备课)
章节
第一章 绪 论 (理论课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全面掌握土地的含义、特性、功能、地位与作用,了解人地关系矛盾与人口、土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程序有哪些? 土地等与土地级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土地分等定级? 按土地质量的分等定级与按土地利用效果的分等定级有何区别?
5、简述道路通达度作用分值计算过程.
6、特尔菲测定法在土地定级中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它应用步骤有哪?
7、土地级别划分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
8、定级因素作用分值计算方法有哪些?并用其中任两种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土地管理学教案
土地管理学教案
课程名称
土地管理学总论
学时安排
总学时:72 其中课堂讲授56学时;实验16学时
授课对象
国 土 资 源 管 理专业二年级15班
教材说明与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章炳林主编 土地管理学总论 .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年
资料:
林增杰 主编 地籍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樊志全 主编 土地登记理论与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樊志全 主编 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樊志全 主编 土地确权理论与制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国土资源报等期刊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土地管理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土地管理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 地籍管理 (理论课18学时,实验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全面掌握地籍与地籍管理概念,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与地籍档案管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掌握土地调查的三种形式、城市土地定级、土地登记与土地统计等.
难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室内判读,土地分等定级的应用与土地登记表格的填写
3.土地初始登记的内容程序和主要文件
4.土地变更登记的内容程序
5.国外土地登记制度及借鉴
6.土地统计
7.土地统计的任务和类型
8.土地统计表和土地统计图
9.土地统计分析
10.地籍档案管理
11.地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12.地籍档案的分类和编目
13.地籍档案的鉴定和统计
14.地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讲授为主
理论课18学时.室内判读、模拟定级、课堂模拟答辩以及模拟土地登记共8学时.运用幻灯投影
理论课4学时.
作业
1、你是怎样理解土地是自然历史综合体的?
2、根据土地的特性,谈谈如何合理利用土地。
3、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含义。
4、现阶段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5、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土地经济学、 地规划学等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
参考资料
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国土资源报等期刊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一、地籍管理概述
1.地籍与地籍管理
2.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二、土地调查
1.地籍调查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土地条件调查
三、土地分等定级
1.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2.城镇土地定级
3.农用地分等定级
四、土地登记
1.土地登记概念和法律依据
2.土地登记的类型和原则
9、商服繁华影响度作用分值计算中的相对距离与道路通达度作用分值计算中的相对距离有什么区别?
10、单元内商服繁华影响度分值与道路通达度分值计算有什么区别?
参考资料
1.林增杰 主编 地籍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2.樊志全 主编 土地登记理论与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3.樊志全 主编 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作 业
1.地籍和地籍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们在土管中有什么作用?
2.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你对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表格的内容和设计有什么改善的建议?
4.如何确定土地分等定级的单元和选择参评因素?
答辩:
1、什么是定级单元? 单元划分原则是什么?
2、简述商服繁华影响度分值计算过程.
讲授为主辅以幻灯投影.
理论课4学时.
作业
1.土地管理原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
3.什么是相对封闭原理?在土地管理中如何运用该原理?
4.在土地管理中如何运用人本原理?
5.在土地管理中如何运用动态管理原理?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土地科学、 中国土地、国土资源报等期刊
土地管理学总论(章节备课)
4.樊志全 主编 土地确权理论与制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土地管理学总论(章节备课)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土地的含义、特性、功能,土地管理的涵义与内容
难点: 人口、土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与资产管理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1.土地的基本概念
2.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4.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幻灯投影.
土地管理学总论(章节备课)
章 节
第二章 土地管理原理 (理论课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全面掌握土地管理的四个原理与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四大原理的内涵
难点: 结合土地管理如何运用该原理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一、人本管理原理
二、系统管理原理
三、动态管理原理
四、管理效益原理
辅助手段)
一、土地管理目标的设置
二、土地管理的组织设计
三、土地管理
作业
1.如何正确地设置土地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目标
2.在土地管理中为何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和法律的方法管理土地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土地科学、 中国土地、国土资源报等期刊
土地管理学总论(章节备课)
章 节
章 节
第三章 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理论课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全面掌握土地管理目标的设置,土地管理的组织设计及土地管理职能运作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土地管理目标的设置及土地管理的方法
难点: 理解在土地管理中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和法律的方法管理土地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