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0
4.75~31.5 95~100 90~100 75~90 60~75 40~60 20~35 0~5
粒 4.75~9.5 95~100 80~100 0~15
0
-
-
-
级 9.5~16
- 95~100 80~100 0~15
0
-
-
9.5~19
- 95~100 85~100 40~60 0~15
0
-
在各等级的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应优先使用道路 水泥。特重、重交通道路更应优先使用道路硅酸盐水泥, 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等以下交通量的 路面,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 宜在混凝土路面中使用。
现行水泥规范中所规定的强度等级由抗压强度确定,并不 完全代表水泥的抗折强度,在要求抗折强度的同时,对水 泥的抗压强度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水泥的采购和使用时 必须要先明确其强度等级,水泥强度是抗压强度等级和抗 折强度双指标要求,两者应同时满足。各交通等级路面水 泥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强混凝土用I级高强砂;C30~C60的中强度及有抗冻、抗
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用II级中强砂;C30以下的普通混
凝土用III级低强砂。 因此,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
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有抗(盐)冻要求
的三、四级公路和城市支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砂类别不应
低于II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和城市支路
交通等级
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轻交通
龄期(d)
3
28
3
28
3
28
抗压强度(MPa) fr≥
抗折强度(MPa) fs≥
25.5 4.5
57.5 7.5
22.0 4.0
52.5 7.0
பைடு நூலகம்
16.0 3.5
42.5 6.5
各交通等级路面所使用水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性 能等路用品质要求应符合表16—5(见教材)的规 定。水泥进场时每批量应附有齐全的化学成分、 矿物组成、物理、力学指标合格的检验证明。使 用前应对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用 水量、抗折强度、细度等主要技术指标检验合格 后,方可使用。水泥的存放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碎石、碎卵石和卵石技术指标
项目
碎石压碎指标(%) 卵石压碎指标(%) 坚固性(按质量损
失计%) 针片状颗粒含量(%)
I级 <10 <12 <5
<5
技术要求 II级 <15 <14 <8
<15
III级 <20 <16 <12
<20
含泥量(%) 泥块含量(%) 有机物含量(比色
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
量(%) 岩石抗压强度
表观密度 松散堆积密度
空隙率 碱集料反应
<0.5 <0 合格
<1.0 <0.2 合格
<1 <1.5 合格
<0.5
<1.0
<1.0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 >2500 kg/m3 >1350 kg/m3 <47%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 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选用水泥时,除满足表16—5(见教材)的各项规 定外,还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配制 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优选适宜的水泥品种、
强度等级。
二、集料
集料是水泥混凝土中份量最大的组成材料,粒径4.75mm 以上者,为粗集料;粒径4.75mm以下者为细集料。
1.粗集料
集料的颗粒形状、级配、矿物成分、表面特征对所配制 的混凝土抗折强度、用水量、工作性、界面粘结有较大的 影响。水泥混凝土粗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其强 度及压碎值等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路面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III级砂。
➢ 细集料的级配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路面和桥 面用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使用细度模数在 2.0~3.5之间的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 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 配合比中的砂率后再使用。
第十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第十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第一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要求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三节 路面混凝土施工 第四节 块料及其他类型混凝土路面
第一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要求
➢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是以水泥与水合成的水泥 浆为结合料、碎(砾)石为骨料、砂为填充料, 经拌和、摊铺、密实和养生而成的。
16~26.5
-
- 95~100 55~70 25~40 0~10
0
16~31.5
-
- 95~100 85~100 55~70 25~40 0~10
2.细集料
➢ 路面用细集料可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 人工砂和混合砂。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8(见教材)的 规定。
➢
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分为I、II、III级。C60以上的高
粒径 级配类型
筛孔尺寸(方孔筛)(mm) 2.36 4.75 9.50 16.0 19.0 26.5 31.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合 4.75~16 95~100 85~100 40~60 0~10
-
-
-
成 级
4.75~19
95~100 85~95 60~75 30~45
0~5
0
-
配 4.75~26.5 95~100 90~100 70~90 50~70 25~40 0~5
水泥混凝土粗集料的技术要求分为I、II、III级。混 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60时用I级;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 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用II级;强度等级小于C30 可用III级。
用做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
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
掺配,并应符合下表合成级配的要求。
➢ 常用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品种有:硅酸盐水泥、普 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 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道路硅酸盐水泥。其 技术性质应符合表16—1(见教材)中所列的规定。
➢ 六种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标准,见表16—2(见教 材)。
➢ 道路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应符合表16—3(见教 材)的规定。
➢ 混凝土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主要是抗弯拉 强度)和抗磨性,良好的耐冻性(在寒冷地带需 要考虑)以及尽可能低的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
➢ 应有适当的施工和易性。为此,应对路面混凝土 及其组成材料提出一定的要求,并确定合适的配 合比例。
一、水泥
➢ 原则上应采用抗折强度高、耐疲劳、干缩小、耐 磨性和抗冻性好的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