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练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练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练 习
右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1题。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 .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
C .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
D .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著名抗战歌曲《保卫黄河》中唱到:“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据此,回答2~3题。

2.歌曲描述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 .一马平川
B .谷宽岭低
C .起伏和缓
D .支离破碎
3.“河东河北”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温带荒漠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图5表示分布在Q 线附近的带状景观长廊,该长廊几乎整合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读图回答4~5题。

4. Q 线上地理差异较小的是
A. 地域文化
B. 海拔高低
C. 纬度高低
D. 温差大小
5. 关于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由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火山口储水而成
B. ②地处山区,城市形态为放射状
C. ③垂直带谱与阿尔卑斯山相似
D. ④地周边酸性土壤适合茶树生长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

图10为我国某地区示意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

该地区

5
①纳木错
②成都
③贡嘎山
④黄山
的西瓜以质量优而闻名。

图11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

读图回答6~7题。

6. 关于图10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 .甲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 .甲地附近的铁路属于新欧亚大陆桥组成部分 7. 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 .“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B .“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 .“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 .“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伴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图6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该地区21世纪初期
A .河流径流量增大
B .生物多样性增加
C .地下水位上升
D .湿地面积减少
9. 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A .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B .增加耕地面积
C .改良农作物品种
D .改变耕作制度

6
图11
图10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0题。

10.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气温较高 B .太阳辐射强,气湿高 C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 .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松花江丰满水库(松花湖)位于吉林市东南24公里。

每到冬季,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左右。

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左右时,洁白晶莹的霜花渐渐地缀满了枝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图13为吉林市雾淞景点分布图,表1为某时段的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水温统计表,图14为雾凇景观图。

阅读材料回答11~12 题。

11.该时段图示河段的水文、水系特征是
A .流量大、结冰期长
B .含沙量大、流速快
C .水流从西北流向东南
D .流量稳定、无结冰 12.该地区为著名雾凇观赏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水量丰富
B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C .水温与气温的温差小
D .夜间晴朗、气温低
松花江主要靠雨水补给,流量大,水流季节变化量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河流含沙量小,水位落差小,结冰期长.周围植被覆盖率高
地点 表层水温
甲 1 乙 3 丙 4 丁
-2
表1 图13
图14
图18
40°
图16
13.玉米生长周期较短,是喜温、喜光、怕冻、耗水性作物。

其苗期需水量不大,但拔节与幼穗长大时,需水量剧增。

图16为我国部分玉米制种基地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是 、 、 。

(2)与甲育种基地相比,乙基地玉米育种在气候和水源上的有利条件是。

(3)简述乙基地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美两国不仅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而且经济总量位处世界前两位,中美经济波动不仅影响自身宏观经济稳定,而且对其他经济体也将构成较大的影响。

为此,深入对比了解中美两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差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材料二 图18为“中美两国本土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
(1)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有相同的气候类型,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

图18中b 点分别在中国、美国境内,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但造成该气候特征的成因却有所不同:中国 ; 美国 。

(2城市分布 相同点 不同点
中国
美国
(3)图18中c 处分别为中美两国的重要工业区,试论述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及面临的主
要问题。

有利条件:。

主要问题:。

13.(12分)
(1)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3分)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1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利于玉米营养物质的积累;水源:冰雪融水较多(1分)且稳定(1分)(比降水变率大的季风区有明显优势)(3)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交通条件,拓宽市场;改善生态环境(4分)
14. (14分)
(1)温带大陆性气候(1分)气候干旱,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1分)中国:地处内陆,距海较远(1分)
美国:地处西部高原,西侧高大山脉阻隔了海上湿润气流的深入。

(1分)
(2)相同点:沿海平原城市密集,内陆山区城市稀少;(1分)
不同点:中国西部城市密度小;而美国西部沿海平原城市密集(2分)。

(3)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人口、城市密集,接近市场,农业的基础条件好。

(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个角度分析,任答两点,答对一点
1分,两点2分)
传统工业和资源型工业的衰落;环境质量下降。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