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1.《古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昼、耘、供、稚、磬、陂、漪”7个生字,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停顿,读出古诗的音律和节奏。

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边读边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练习】
一、课文朗读(对应目标2)
1.读准字音。

学习提示:一边读一边标注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直到会读为止。

借助工具书、拼音或注释读准古诗字音,把古诗读两遍,能读正确、流利。

2.读准节奏。

学习提示:借助于停顿符号,将古诗词读出节奏。

(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3)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 宋 ]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 宋 ]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主要内容(对应目标3)
学习提示:阅读这三首古诗,可以通过注释、作批注、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等,大体了解这三首古诗的内容。

自主练习: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课学到的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村()(填季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代的()。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的情景。

(3)《村晚》的作者是()代的()。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诗的后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图。

四、理解体会(对应目标3)
学习提示:借助注释或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古诗大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练习:
1.根据下列语境,填充合适的诗句。

(1)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在家搓麻线,村庄里的男女老少都各有各
(2)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看到这样的美景,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诗句:“。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积累背诵(对应目标2)
学习提示: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古诗。

自主练习:
1.背诵古诗三首。

可以将你的积累成果分享给你的家长或者老师、同学。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小练笔。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六、学以致用
学习提示:阅读主题丛书1中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诗句描绘的情景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自主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
[ 宋 ] 范成大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①。

老翁欹②枕听莺啭③,童子开门放燕飞。

注释:①熹(xī)微:天色微明。

②欹:同“倚”,靠。

③啭(zhuàn):鸟儿婉转地鸣叫。

1.这首诗描写了(填季节)的景色。

2.“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读这两句诗,展开合理想象,将你眼前浮现的情景写下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阅读
课下搜集其他描写古人童趣的古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