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工岗位作业指导书1、岗位任职条件1.1本工种必须具备初中以上学历;1.2必须身体健康,无癫痫病史和障碍性残疾。
1.3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2、岗位职责2.1必须熟悉和掌握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和用具;2.2必须服从管理,接受安全、技术负责人的管理和安全技术交底;2.3积极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参与工作危险分析活动;接受本工种安全技能培训;2.4认真巡回检查所使用和分管负责的索具、工具、机械设备和场所;2.5使用起重机械、设备、机具做好预警,发现异常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取有效措施;2.6负责分管区域内的消防设施、救生设施检查、保养、维护做到完好可用;2.7对发现的事故隐患,严格按照隐患治理方案进行,排除处理、整改隐患;2.8认真执行单位施工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标准;2.9不违章作业,对他人的违规、违章现象进行制止;2.10拒绝违章指挥的作业;2.11发生事故时积极参加抢救,保护好现场,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经过。
3、岗位操作规程3.1规定、要求3.1.1起重指挥应由一个人指挥,由技术熟练、懂得起重机械性能的持证人员担任;3.1.2指挥人应站在能够照顾到全面工作的地点,信号应事先统一约定,宏亮、准确和清楚;3.1.3吊装80吨以上的设备和构件,在风力达五级时应停止吊装;3.1.4所有人员严禁在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停留或行走;3.1.5使用卡环应使长度方向受力,抽销卡环应预防销子滑脱,有缺陷的卡环严禁使用;3.1.6捆绑物件应使用交互捻制的钢丝绳(钢丝绳安全系数见下表1);3.1.7捆绑有棱角的设备、构件时,对钢丝绳要采取保护措施;3.1.8捆绑精密仪器设备时,对设备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丝绳伤害设备;3.1.9吊装使用的钢丝绳要按照技术交底选用的安全系数、直径、破断力标准选择;表1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注;d;表示钢丝绳直径3.1.10钢丝绳如有扭结、变形、断丝、锈蚀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降低使用标准或报废(见下表2)。
表2- 钢丝绳报废标准(一个节距内的断丝数)3.1.11钢丝绳磨损与腐蚀,应降低钢丝绳吊装能力使用;(降低百分率见表3 )3.1.19吊装的设备、重物边缘锋利,没有对钢丝绳采取防护措施不得进行吊装;3.1.20编结绳扣应使各股松紧一致,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并且不得短于300 毫米。
用卡子连成绳套时,使用卡子不得少于三个;3.1.21地锚(桩)应按施工方案确定的规格和位置设置,如发现有沟坑、地下管线等情况,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采取措施;3.1.22使用绳卡,应将有压板的放在长头一面;3.1.23使用两根(股)绳扣吊装时,绳扣间的夹角如大于100度,应采取防止滑钩等措施;3.1.24使用四根(股)绳扣吊装时,应在绳扣间加铁扁担等调节其松紧度;3.1.25使用开口滑轮车必须扣牢,固定在牢固点上。
禁止人员跨越钢丝绳和停留在钢丝绳可能弹及的地方;3.1.26起吊物件,应合理设置溜绳;3.1.27吊装作业应远离高压线,保持安全距离进行吊装作业;(见表4 )表4 起重机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3.2起重桅杆3.2.1组装桅杆应用芒刺对孔,再穿进螺栓。
高空拧紧和拆卸螺丝时,应用固定扳手,并挂好安全带。
3.2.2捆绑转向滑车或定滑车时,捆绕数不宜多,并必须排列整齐、受力均匀。
捆绑定滑车应有防滑措施,起重量较大的定滑车应使用吊环;3.2.3缆风绳应合理布置,松紧均匀。
缆风绳与桅杆顶应用卡环连接;缆风绳与地锚连接后,应用绳卡轧死、卡牢;3.2.4缆风绳跨越马路时,架空高度不低于7米;3.2.5缆风绳与高压线之间应有可靠的安全距离。
如需跨过高压线,应采取停电、接地、搭设防护架等安全措施;3.2.6定点桅杆应设5根缆风绳,移动式桅杆缆风绳不得少于8根,禁止设多层缆凤绳;3.2.7桅杆移动的倾斜幅度,当采用间歇法移动时,不宜超过桅杆高度的1/5;当采用连续法移动时,则应为桅杆高度的1/20~1/15。
相邻缆风绳要交错移位;3.3结构吊装3.3.1型钢柱子顶端设吊点,不能设吊点的,钢丝绳捆绑时要采取防滑措施;3.3.2起吊细长杆件的吊点位置选定,应经计算确定,吊装型钢柱子过高时,要设缆风绳;3.3.3型钢柱子上要设供人员上到顶部摘钩的爬梯;或使用半自动卡环吊装;3.3.4禁止使用板卡子吊装型钢进行安装作业;3.3.5型钢横梁吊装安装时,要拴两点吊装;若拴一点吊装时要采取防滑措施,要拴死;3.3.6严禁兜吊型钢横梁进行安装作业;3.3.7混凝土柱子吊装时,绑扎方法、绑扎位置和绑扎点数要根据柱子的形状、断面、长度、内部配筋和起重性能等因素确定;一般自重13吨以下绑扎一点;重型柱子或配筋较少而细长的柱子,需要两点甚至两点以上绑扎点;3.3.8混凝土柱子起吊方法一般采用旋转法、滑行法、双机台吊法;3.3.9混凝土柱子就位一般采用垂直吊法和斜吊法;待柱子接近杯口时,作业人员扶助柱子将其引入杯口;当柱子底面距离杯底约3—5厘米时,暂时停止回钩,放入8个木楔子(每个面2个);指挥人员目测柱子的两个方向的平面,通过起重机操作和作业人员调整楔子,使柱子大致垂直;用撬棍和大锤敲打楔子,使柱子的中线与杯底中线对准,落钩,将柱子落到杯底、落实;3.3.10打紧四周的楔子,落钩,摘钩;3.3.11使用抽销卡环吊构件时,卡环主体和销子必须系牢在绳扣上,防止脱落,并应将绳扣收紧。
严禁在卡环下方拉销子;3.3.12无缆风校正柱子应随吊随校。
但偏心较大、细长、杯口深度不足柱子长度的1/20或不足60厘米时,禁止无缆风校正;3.3.13装运易倒构件应用专用架子支护,卸车后应放稳搁实,支撑牢固;3.3.14禁止将物件放在板形构件上起吊。
吊装不易放稳的构件,应用卡环,不得用吊钩;3.3.15屋架吊装时,绑扎点应在节点上或靠近节点位置,翻身或立直屋架时,吊索与水平线夹角不宜小于60度;吊装时不宜小于45度;绑扎中心必须在屋架的重心之上;3.3.16起吊屋架由里向外起时,应先起钩配合降伸臂;由外向里起板时,应先起伸臂配合起钩;3.3.17要吊装的屋架应搁置在道木或方木上,两侧斜撑一般不少于三道。
禁止斜靠在柱子上;3.3.18双机台吊屋架时,如果两机不是同时将屋架吊离地面或落钩到柱顶就位,两机各自的载荷会超过额定的分配载荷;应选择能力较大的起重机,还必须满足两机同时能将屋架吊离地面和将屋架送至柱顶就位要求;3.3.19当使用设有大小钩的起重机时,大小钩不得同时各自起吊物件作业;3.3.20当用两台以上起重机同吊一物件时,事前应制定详细的技术措施,并交底,必须在施工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下进行,起重量分配应明确,不得超过单机允许重量的80%,起吊时应密切配合,动作协调。
3.4设备吊装3.4.1使用三角架(三木塔)吊装时,下脚应固定,倒链应挂在正中,移动时应防止倾倒;3.4.2装运重心高、偏心大或易滚动的设备等,应合理搁置,并采取稳固措施;3.4.3用顶升法装车,托梁应有足够长度和强度。
顶升速度应一致,前后应交错进行,高差不宜过大;3.4.4用滚动法装卸车时,滚道的坡度不得大于20度,滚道的搭设应平整、坚实,接头错开。
滚动的速度不宜太快,必要时应设溜绳。
在滚道一侧的车体下面应用枕木垫实;3.4.5使用管子(滚杠)拖运设备,管子的粗细应亠致,其长应比托板宽度长50厘米。
填管子,大拇指应放在管子的上表面,其他四指伸人管内,严禁戴手套和一把抓管子;3.4.6旋转法起吊时,设备的中心线、桅杆和基础中心应在同一平面内。
采用多根主缆风时,应有调节受力的装置。
在滑车组的相反方向应有制动措施;3.4.7采用人字桅杆起板法吊装时,桅杆两腿间的夹角应不大于45度,受力方向应在两腿的中间。
桅杆的高度,应为设备长度的1/2.5~1/2。
桅杆两腿和设备绞座应放在一起;3.4.8桅杆吊装设备滑行法吊装应遵守下列各项要求:3.4.8.1两桅杆或四桅杆吊装时,桅杆的前倾或后仰应一致,并选用同种型号同速卷扬机;3.4.8.2设备直径大于3米时应设两套溜绳,其间要有平衡轮调节,使滑车受力一致;设备直径小子3米时,可设一套溜绳,但设备中心线、溜绳与基础中心应在同一直线上;3.4.8.3溜绳的滑车组,应有防止扭转的措施;3.4.8.4负载的独脚桅杆倾斜时,应用卷扬机松缆风,并确保缆风受力均匀;3.5.汽车、履带吊车吊装作业安全操作程序3.5.1清理吊车站车和构件及设备放置位置,按照技术要求铺垫碎石,整平站吊车基础;3.5.2专业人员检测地耐力;3.5.3清理吊装路线障碍和吊车回转障碍;3.5.4搭设作业人员所需的操作平台,设置通道、爬梯;3.5.5对站车和放设备位置进行放线、定位;3.5.6设备、吊车按照方案确定的位置,运输进入到指定位置,设置警戒区域;3.5.7铺设跑板,吊车组装,支垫吊车;3.5.8检查绳索与机具、检查吊点或选定吊点、挂绳索或捆绑设备、构件;3.5.9对吊装设备、构件设置溜绳;3.5.10吊装总指挥、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全面检查;3.5.11检查确认合格后,相关人员在吊装命令书签字;3.5.12除工作必须的人员外,所有人撤离到警戒线以外区域,监护人就位;3.5.13起吊指挥人选定指挥位置,发出起吊信号命令—吹口哨加旗语;3.5.14起吊指挥人对吊车操作司机发出正确的起吊信号,开始起吊;3.5.15设备底座或构件离地、立式设备竖直后底座离地100毫米时暂停起升,试吊3—5分钟时间;3.5.16试吊完成确认无异常情况,起吊指挥人发出信号正式起吊;3.5.17吊车司机按照起吊指挥的信号命令操纵吊车,将设备、构件按照预定路线进入到安装位置;3.5.18设备底座离地脚螺栓200毫米高时,安装人员接应吊装的设备、构件,同吊车司机一起共同协作使设备、构件准确就位;3.5.19对设备、构件进行校正、紧固螺栓固定;3.5.20吊车落钩摘钩、拆除吊装绳索、工具等;3.5.21拆解吊车,汽车吊收车离开现场。
5应急处置程序5.1吊装过程中由于转杆吊物、吊杆、后配重悬挂遇到障碍物。
5.1.1指挥人员、观察人员或监护人发现吊装过程中,吊物、吊杆、后配重悬挂遇到障碍物,立即向负责吊装工作的主管领导报告;5.1.2立即暂时停止吊装,回转到没有障碍物的位置5.1.3安排适合的工种作业人员进行清除障碍,如气焊切割、架子工拆除或其他工种拆除;5.1.4指挥人员、技术人员测量拆除后的空间或距离5.1.5拆除后满足吊装需要后,发出继续吊装命令。
5.2挂吊点的钢丝绳在起吊时出现叠压、窜位、打结、刮挡5.2.1指挥人员、观察人员或监护人发现吊装过程中,钢丝绳在起吊时出现叠压、窜位、打结、刮挡问题时,向吊装负责人报告,立即暂停吊装,恢复到最初状态;5.2.2吊装负责人安排有经验的起重工整理钢丝绳;5.2.3技术人员、吊装指挥人对整理后的状况进行检查验收;5.2.4确认无问题后,指挥人发出信号,再继续进行吊装;5.3液压系统突然出现漏油、操纵系统突然失灵5.3.1指挥人员、观察人员、吊车司机或监护人发现吊车液压系统突然出现漏油或操纵系统突然失灵,必须立即停止吊装作业,并向吊装负责人报告;5.3.2就近将吊装的物体放置好,对吊装物体进行加固处置,并设警戒标志;5.3.3专业人员到现场修复液压系统和操作系统;5.3.4司机同修理人员检查检验液压系统和操作系统;5.3.5司机向吊装负责人或指挥人员报告,系统问题修理完毕;5.3.6吊装负责人发出重新继续吊装的命令;5.4发生事故5.4.1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人员受伤害)5.4.1.1停止吊装作业;5.4.1.2通知急救人员带急救药箱和担架到现场;5.4.1.3急救人员抢救受伤人员,对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处置;5.4.1.4向吊装负责人报告、向项目负责人报告、向单位领导报告;5.4.1.5通知应急车辆到事故现场;5.4.1.6将受伤人员护送到医院治疗;5.4.1.7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设警戒线;5.4.1.8监护人看守现场;5.4.1.9事故调查人员到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取证;5.4.2吊装触及高压线事故(人员可能受伤害)5.4.2.1司机立即撤离驾驶室5.4.2.2组织人员扑灭着火的吊车5.4.2.3人员受伤立即通知急救人员到现场,对受伤人员包扎、处置,若人员触电休克做人工呼吸;5.4.2.4向吊装负责人报告、向项目负责人报告、向单位领导报告;5.4.2.5通知应急车辆到事故现场;5.4.2.6将受伤人员护送到医院治疗;5.4.2.7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设警戒线;5.4.2.8监护人看守现场;5.4.2.9事故调查人员到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取证;5.4.3机械事故(人员无伤害)5.4.1.2操作吊车司机撤离驾驶室,作业人员远离事故吊车;5.4.1.3向吊装负责人报告、向项目负责人报告、向单位领导报告;5.4.1.4将事故吊车设置警戒保护现场,设看护人看护现场;5.4.1.5事故调查人员到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