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要收获酵母菌的代谢产物

要收获酵母菌的代谢产物


2.规律: 调整期:细菌一般不分裂,代谢活跃,大量合成细 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及其他细胞成分。
对数期:快速分裂(2n),代谢旺盛,形态及生理 特性比较稳定,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的 材料。
稳定期:繁殖速率与死亡速率相等(营养消耗、有 害代谢产物积累、PH变化)活菌数目最 多,代谢产物尤其是次级代谢产物积累, 某些细菌开始形成芽孢。 衰亡期:死亡速率大于繁殖速率,细胞会出现多种 形态,有些细菌开始解体,释放出代谢产 物等。
§3 一、发酵工程的概念 1.概念: 采用现代工 程技术手段,利 用微生物的某些 特定功能,为人 类生产有用的产 品,或直接把微 生物应用于工业 生产过程的一种 新技术。
调整期 ① 一般不立 生长 即繁殖, 量及 处于对新 测定 环境的适 应时期。 大量合成 代谢 酶、ATP及 特点 其他细胞 成分。
② 对数期 快速繁殖时 期,繁殖> 死亡,对数 式增长。 代谢旺盛、 个体形态、 生理特征稳 定。
③ 稳定期
④衰 亡期
群体生长 测量 a.计数器 计数 b.称干重 或湿重 微生物的 生长受温 度、pH、 氧的影响 认识和掌 握生长曲 线,具有 重要的实 践意义。
(1)图中生长曲线形成的条件为:
பைடு நூலகம்
某种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
(2)BC段表示的是 对数 期,该时期与种群 增长的 J形增长 曲线相似,其形成的条 件是 营养物质充足、环境条件理想。
(3)AD段与种群增长的 S形增长曲线相似, 其形成的条件是 营养物质、环境条件有限。
(4)从生存斗争角度考虑,种内斗争最激烈 的是 稳定 期,对应曲线的 CD 段,形成 这一态势的主要生态因素 生存空间有限、 pH发生变化、温度升高、溶氧减少等 (5)生产上要想扩大培养需选用 BC 段的 菌体,如要获得较多的产物则应延长 CD段 的时间,延长的方法是进行 连续 培养,采 取的主要措施是 以一定速度添加新培养基、放出旧培养基、 加人pH缓冲物质、搅拌散热、增加溶氧等。
(6)衰亡期对应图中 DE 段,该期的特点主 要是
死亡率超过繁殖率、出现畸变、细胞解体等。
二、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1.温度:
绝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 高温下降的原因是:蛋白质和核酸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2. PH:
最适PH值: 植物:5.0~6.0 动物:7.2~7.4 细菌: 6.5~7.5 真菌 :5.0~6.0 放线菌:pH7.5~8.5 下降的原因是: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
3.(多选)右图为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下 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BCD ) A.诱导酶一般是在a段时期内产生的 B.b段培养过程中应给予充足的氧气 C.若要产生大量酒精,则在c段应将发酵罐密封 D.连续培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延长c段时间
4.下图为酵母菌细胞的模式图和生长曲线。请回答: (1)从细胞核的结构看,下列选项中,与该酵母菌同属 一类的生物是( ) C A.乳酸菌 B.放线菌 C.变形虫 D.噬菌体
繁殖≈死 繁殖< 亡,活菌 死亡, 数最多, 活菌数, 接近K值。急剧降。 代谢产物 积累,生 产次级代 谢产物。 畸形, 自溶, 释放代 谢产物
采用适宜 生产 连续培养, 的菌种和 应用 获取菌种和 缩短培养 培养条件, 科研材料。 周期,提 及控 缩短调整 制 高产量。 期。
如何缩短调整期? 1、增加接种量 2、用与培养菌种相同的培养基 3、利用对数期的菌种
A.对数期
B.稳定期
C.衰亡期
D.调整期
1.与调整期长短有关的因素中,最全面的一组是( C ) ①用与菌种相同的培养基 ②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③稳定期获得的菌种 ④对数期获得的菌种 ⑤接种时间提前 ⑥接种量加大 ⑦接种量减少 ⑧接种种类增多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⑦ C.①④⑥ D.②④⑤⑥⑧ 2.在光亮处用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绿藻和酵母菌,其 结果如右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培养液中( C ) A.缺少无机盐 B.含氧量太高 C.缺少有机养分 D.不含二氧化碳
1
Ig(细胞数)
1
2
细胞核
细 胞 核
Ig(细 胞数)
B
C
D
C
D
E
4
2
3
A
A B
E
时间
3 4
图33—5
时间
(2)下列与酵母菌发酵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可自由通过[4]结构 B.[1]的形成与细胞核的存在有密切关系 C.发酵时,处于稳定期的细胞,细胞核的代谢最活跃 D.生产酒精时,葡萄糖进入[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要收获酵母菌的代谢产物,应选择生长曲线的 [CD] 期。为了获得更多的代谢产物,要延长该时期,工业上 采用的方法是 连续培养法 。 (4)细胞出现多种形态,甚至畸形的是曲线中的[DE] 期。 (5)如果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细胞中[ 2 ] (结构)数量会发生明显差异。
3.氧:
好氧型微生物(多数细菌和大多数真菌) 兼氧型微生物(如:酵母菌)
厌氧型微生物(如:某些链球菌、甲烷杆菌)
.作为生产用菌种和科研的材料,常选哪个时期的 细菌( A )
.微生物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抗毒素、抗生素、色素 等的最佳时期是( B ) .细菌芽孢形成的时期通常在( B ) .细菌群体在生长过程出现形态变化甚至畸形是在 (C ) .在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中,种内斗争最显 著最激烈的时期是( B )
连续培养法:进入稳定期后,补充营养物质, 不使进入衰亡期,从而提高代谢 产物的产量
能力培养:改编细菌生长曲线图 细菌的生长曲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 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作的图。请你将其 改绘成种群增长速率(v)-培养时间(t) 曲线,其中横坐标表示v,纵坐标表示t。
A
B
C
D
例.下图是某种细菌的生长曲线。请据图 回答:
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1、微生物的生长 2、发酵工程简介
以谷氨酸的发酵生产为例
酶工程简介不作要求
§2.3
微生物的生长
常以微生物群体为单位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 一、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
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
人工培养、定期取样、测定群体生长情况 测定方法:测细菌细胞数目、测重量
1.调整期 2.对数期 3.稳定期 4.衰亡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