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数学模板范文
【篇一: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模板】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平行【第一课时】
作者:马玉强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二上册第5章第1节。
本
节内容由两个主体部分组成,分别是:认识平行、认识垂直。
本节
课为第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主要内容是平行的认识。
之前,学生们学习了直线的相关知识,了解了直线的相关特点。
这
为学习本节课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学生们树立了基本的几何图形
认知。
本节课重点探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可
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平面几何认识判读能力。
这也顺利地引出了
下一节《平行四边形》。
学好本节课,是学生学好以后知识的基础。
从本章的内容上看,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材的安排上,直线位置关系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本节课将围
绕这一知识点展开详细讲解。
平行知识点为教材处理关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普遍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在生活中也能
经常见到平行的事物,但学生直停留在印象感观,并没有很好的认
识学习。
本节课正是研究我们身边的平行现象,得到归纳出数学基
本知识——平行。
平行,每位学生都可以眼见感受得到,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会抱有很大热情和积极性。
但是关于两条看似不相交
其实相交直线的判读,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喜欢有趣地多媒体动画,借助演
示动画帮助学生产生空间想象,进一步理解。
让学生体验探索知识
的乐趣,感受“快乐学习”的理念。
知识和技能
1.知道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举出平行的例子。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从平面的角度分析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通过动画演示,培养学生平面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节课认识到数学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2.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乐于思考,积极动脑。
【教学难点】
1. 平面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分类过程。
2. 理解平行。
【教学重点】
相交和不相交。
平行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动画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篇二:小学数学教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
1
2
【篇三:高中数学教案模板(1)】
课题: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使用
学校莱钢高中姓名李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使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分析式的方法,根据分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
(2)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3)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分析问题、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难点:将某些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
三、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
容是三角函数的使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和,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
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
涨潮散、云卷云舒,情绪的起起落落,庭前的花开花谢,一切都逃
不过数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眼睛洞察我们
身边存在的周期现象-----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使用。
(二)典型
例题
(1)由图象探求三角函数模型的分析式
例1.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分
析式
设计意图:切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同时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做好基础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和后续教学活动。
解:(1)由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20 c;
t
=14-6=8∴t=16 2
∵t=
8
30-10?a==10??a=10?2又∵? ∴?
b=20??b=30+10=20
?2?
8
x+?)+20
+?)=-1, 4
将点(6,10)代入得:∴
, ,k∈z,取?=
44
∴y=10x+)+20,(6≤x≤14)。
84
【问题的反思】:
①一般地,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应当特
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
②和学生一起探索?的各种求法;(这是本题的关键!也是难点!)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有学生动脑分析,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形
结合的数学思考习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借助三角函数模型研究的思想方法研究一些较复杂的三角函数。
设计意图:升华为思想方法。
变式(或跟踪)训练:某动物种群数量1月1日低至最小值700,7
月1日高至最大值900,其总量在此两值之间变化,且总量和月份的关系可以用函数
(2)由分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
例2.画出函数y=sinx的图象并观察其周期.
设计意图:通过画函数的图象来研究性质。
由已知函数模型来研究
函数,培养学生使用已知函数解决问题方法。
解:法1:去绝对值,化为分段函数(体现转化和化归!);
①利用图象的直观性,通过观察图象而获得对函数性质的认识,是
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
变式(或跟踪)训练:f(x)=sinx+sinx的周期是.
f(x)=sin(x+
3
)的周期是.
f(x)=2+sinx的周期是.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开阔思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数行结合
求周期。
(三)拓展提升
如果在北京地区(纬度数约为北纬40)的一幢高为h0的楼房北面盖一新楼,要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两楼的
距离不应小于多少?解:a、b、c分别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时楼
太阳光
h0h0
=2h0 =
tanctan26?34
即盖楼时,为命使后楼不被前楼遮挡,要留出当于楼高两倍的间距。
(四)归纳小结
的简单使用,进一步突出了函数来源于生活使用于生活的思想,体
验了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
五、
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1)习题1.6 1---3
(2)一半径为3m的水轮如右图所示,水轮圆心o距离水面2m,已
知水轮每分钟转动4圈,如果当水轮上p点从水中浮现时(图中
求p点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m)和时间t(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p点第一次达到最高点约要多长时间?
2.探究性作业:请学生分小组对以下的问题或自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将各组的结果(无论成和败)制成ppt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
问题1 电视台的不同栏目播出的时间周期是不同的。
有的每天播出,有的隔天播出,有的一周播出一次。
请查阅当地的电视节目预告,
统计不同栏目的播出周期。
问题2 请你调查你们地区每天的用电情况,制定一项“消峰平谷”的
电价方案。
问题3 一个城市所在的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影响日出和日落的时间的?收集其他有关的数据并提供理论证据支持你的结论。
这一过程是探究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是对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
六、教学反思
以问题引导教学,让学生听有所思,思有所获,获有所感。
问题串
的设计,使学习内容在难度和强度上循序渐进而又螺旋上升,并通
过互动逐一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较好的提高了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超级链接
1、设y=f(t)是某港口水的深度关于时间t(时)的函数,其中0≤t≤24,
下表是该港口某一天从0至24时记录的时间t和水深y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