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借鉴意义内容提要:中国2009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2010 年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不过,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而自二战以来,日本有效利用了各种新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利用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引言: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日益密切,双方相互依存,各有优势。
中国正努力向贸易强国发展,借鉴日本的对外贸易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本对外贸易概况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4629.6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9.2%。
其中,出口7701.1亿美元,增长32.7%;进口6928.4亿美元,增长25.6%。
贸易顺差772.7亿美元,增长169.4%。
12月当月,日本货物进出口1379.8亿美元,增长20.7%,其中,出口733.4亿美元,增长21.9%;进口646.3亿美元,增长19.4%。
贸易顺差87.1亿美元,增长44.4%。
2010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3030.6亿美元,增长30.6%。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96.9亿美元,增长36.6%,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4%,提高0.5个百分点;日本自中国进口1533.7亿美元,增长25.2%,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2.1%,下降0.1个百分点。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36.8亿美元,下降71.6%。
截止到12月,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以上数据可知,日本经济的崛起多得益于其自身对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也反映日本对外贸易对日本国民经济的所处的重要地位。
日本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发展快,主要出口机械产品和电子产品,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
例如:2007年1-9月日本出口商品中主要载人的机动车辆,(8702的车辆除外)占出口商品同比的12.2%,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占出口商品同比的12.3%,货运机动车辆占出口商品同比的16.8%。
日本进口商品中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占进口商品的16.0%,铁矿砂及其精矿,包括焙烧黄铁矿占进口商品的1.4%,煤;煤砖、煤球及用煤制成的类似固体燃料占进口商品的24%等等。
日本对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中国等,其中与美国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20.4%,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11.6%;与中国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5.2%,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20.7%。
日本在“贸易立国”的基本方针指导下,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发展。
从日本的贸易看,日本具有以下竞争优势。
第一,日本国外资本雄厚,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善于研发高新技术,具有内在优势;第二,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拥有优良的海港,东京,大阪,名古屋等。
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第三,日本政府长期采用开放式保护政策,实行“产、官、学”一体化,建立灵活多样的关税制度,有效的保护了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提高,继续大力推行产业政策以促进出口,强化深加工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日本的对外贸易也面临考验。
日本虽然已是成熟的经济大国,但其贸易体制却仍停留在传统的加工型贸易上。
片面追求出口增长的“加工贸易主义”政策,对外贸易的膨胀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
进入90年代后,这种内在的不协调决定着日本的贸易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冷战后日本国内经济萧条,对外贸易“独秀”,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突破传统框架 ,贸易的地区结构进一步向亚洲倾斜 ,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互相推动 ,“外压型”依旧是推动日本贸易真正走向自由化的主要动力;对外贸易长期畸形发展的状态,贸易盈余差距较大,贸易摩擦增多;在贸易自由化问题上的态度被动、消极。
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日本相应出台政策解决措施。
1、转变贸易的商品结构。
扩大内需,继续提高制成品在进口中的比率,保持较为合理的的出口规模,同其它国家之间形成“水平分工为主、垂直分工为辅”的产业分工格局。
消除对外贸易长期畸形发展的状态,缩小贸易盈余,缓和贸易摩擦;2、进一步调整贸易的地区结构(区域集团化、资本、贸易自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在这种趋势下,发展与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关系,并力求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同时日本开拓和巩固亚太以外的市场。
力求在贸易的地区结构上形成以亚太为中心,向全球扩展的格局;3、积极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扩大内需,以恢复经济活力。
在对外贸易管理体制上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
日本业已存在的一整套组织完善、行政指导性强的管理体制,在保持其科学、合理、高效率部分的前提下,减少行政干预,增进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外贸管理体制能够建立在反映市场内在规律的基础上。
近年来,日本积极稳妥的推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总结经验,使日本在对外贸易的重要领域创造了比较优势,获得经济发展。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贸易出口国,日本最大进口国的中国该为何要发展自身的对外贸易呢?二、中国对外贸易借鉴日本外贸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必要性1.中日双边关系具有互补性、互惠性、互动性的特点。
日本已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型,现阶段以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虽然近几年出口日本的工业制成品数量成上升态势,但不可否认,中国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在贸易结构方面双方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而现阶段两国的双边经贸合作已然超越了两国的范围,日本通过中国“迂回”扩大对美、对欧贸易; 其二是我国也在同日本的合作中扩大了对美、对欧出口。
因此,现在的中日经济关系对双边经济合作都产生了波及效应,互惠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另外,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增加了对日资本、技术和产品的需求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高涨,在欧美开始扩大向中国投资的同时,日本唯恐落后,不得不加快对华直接投资步伐;同时,双边政府间资金合作的加强为中日双边贸易互动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比日本有优势,但是中国人口占世界比重高于自然资源占世界比重,因此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和使用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而且中国的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产值能耗高即单位能耗创产值低,我国每公斤标准煤能源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为0.36 美元,日本为5.58 美元,是中国的15.5 倍;中国的每万美元GDP 能耗也高于日本4 倍多,故在自然资源使用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
3、在人力资源方面,东亚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是日本,据预测,日本人口老龄化将持续到2045 年左右,届时老年人口的比例将高达28.4%,4、中日贸易摩擦难以避免且可能加剧。
主要原因包括:(1)尽管目前中日产业分工与贸易结构仍以“垂直———互补”为主要特点,但势将朝着“水平———竞争”方向加快发展。
(2)中日经济增长态势方面的差距将继续存在,由此导致所谓“中国威胁论”在日本难以根除,从而将对中日贸易的顺利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5、中国外部的本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内部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
三、中国对外贸易借鉴日本外贸发展的重要意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轨迹足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何保持发展势头、提升外贸出口竞争力是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日本作为我国的近邻,两国有着相似的经济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
日本也曾经历过对外贸易高速增长阶段,也曾经历过一段痛苦的外贸发展期。
我国要从日本的教训中汲取经验,启示我国的外贸事业应注意以下几点(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一围的产业结构决定了该国的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必能带动外贸产品结构的升级和附加值的提高。
长久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种类集中在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两类上,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已经出现了要素价格均等定理所预示的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的苗头。
(2)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
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有效地降低区域内的贸易壁垒,促使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专业化生产和规模效益,继而能够整合区域资源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
作为发展中大国,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同发达国家进行竞争的能力,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维护正当的贸易利益。
(3)积极调整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
几十年来我国以出口促增长的发展模式被认为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在大国经济体的成功范例;但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问题,譬如说对外依存度过高、国内消费不足、过分强调出口数量等。
把发展对外贸易的重点从对数量的追求落到对附加值和技术的追求上来,是防止我国出现类似日本曾经的严峻的贸易摩擦高峰期的重要措施之一。
(4)循序渐进地推进汇率改革。
中国尚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市场手段、市场工具和市场积累都不适宜汇率的快速走升,而我国目前确实存在着长期的外贸收支顺差所导致的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所以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进行汇率改革,既是我国调控国内经济的必要手段,也是防止对外贸易出现反复的重要措施。
(5)政府应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政策预期环境,中国外贸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对外贸易的科技含量、附加价值和竞争能力,从而掌握国际定价权,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不过,正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各国经济发展相互关联的程度也进一步加强,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可避免地将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中国借鉴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2011.05.26参考文献:1、杨逢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6.92、战后日本贸易发展的政策与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3、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4、国别数据网2010年12月日本贸易简讯2011-02-22 09:275、日本对外贸易PPT材料 20076、李左东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浅谈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借鉴意义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09级英语(2)班学号:2009021617姓名:吴秀梅授课教师:刘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