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解释:
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状态:是在特殊情境中形成的暂时性的心理持续状态。
3.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
4.无意注意:是有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所引起的。
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6.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7.注意的转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情的反映。
11.遗忘:对认识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重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重视。
1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13.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14.现象:是人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现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15.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16.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
17.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又
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8.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
19.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0.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
21.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解答题
1.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2.识记后的复习
(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常试重现与反复识记阅读相结合(4)多样化复习
(5)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
3.想象的功能作用包括
(1)有预见行为结果的作用(2)有理解知识的作用(3)有补充和整合知识经验的作用(4)有调节人体心理活动的作用
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几个因素
(1)创造动机强度的影响(2)知觉情境的影响(3)思维定势的影响(4)功能固着的影响(5)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6)已有知识的影响(7)人格的影响5.良好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3)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4)思维的目的性和可控性(5)思维的条件性和逻辑性
6.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的积极性(2)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和创造活动(3)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5)要使学生了
解自己的思维品质(6)组织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大胆创造
7.挫折的对策
(1)正确的对待挫折(2认真分析挫折原因(3)调整目标及行为方式(4)调整自己的
需要(5)寻求他人的帮助
8.人格的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独特性(3)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4)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9.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10.学习动机的激发有内部和外部
(一)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1)明确学习目的(2)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兴趣和爱好(3)以正确的期望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4)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外部学生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有效利用学生结果的反馈与评价(3)增强学生任务的趣味性(4)合理利用奖励与惩罚
11.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12.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答:能力与知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十分紧密的。
没有知识,能力根本不能得到发展,特别是策略性的知识,它能力形成和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可以这样讲,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前提,没有相应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良好能力的发展。
论述题
怎样去教育学生善于认识,改善自己的气质?
答;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发展成不良品质的可能,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善于驾驭自己的气质。
如教会学生经常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上消极的方面,发展积极方面,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
教育者对自己的气质的控制是教育成功的保证之一,不管教育者属于何种气质类型,都需要发挥气质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
《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郎,勇敢,进取和主动心理品质,要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征的产生。
《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媒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个性的产生。
《黏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幼,冷淡,迟缓等品质。
《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自尊和自信等品质。
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