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董颜1卞赟2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2、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北京 100081)
摘要
阐述我国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分析专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专业气象服务针对各行各业的应用不足;专业服务发展受到体制机制的束缚;全国与各省专业气象服务有交集;市场竞争力薄弱等。
为此全面提出发展专业气象服务的未来发展对策。
关键词:专业气象服务问题对策公共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包括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和专业服务三大类。
决策服务是为政府领导或有关职能部门防灾减灾进行的气象服务,公众服务是围绕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和各类社会活动、工农业生产而进行的气象服务,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都是政府支持下的公益性服务,是无偿的,也是气象部门的职责所在。
专业气象服务则是针对某些企业提出的有别于公益服务的、专业性很强的特殊要求而进行的气象服务,这种专业服务需要专门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开发和服务,有大量的成本投入。
专业气象服务项目的确立包括用户方提出服务需求,服务方制定服务方案,双方针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成本投入和服务价格等因素进行谈判,旨在建立公平合理、互利双赢的合作。
1 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
气象部门自 1985 年开展专业有偿气象服务以来,密切了气象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系,提高了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自身效益,增加了气象事业的活力和发展潜力,由此而开辟了包括防雷、电视天气预报广告服务、“121”气象信息服务、终端气象信息服务等多项目的气象科技服务体系,为气象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要求气象服务向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 ,专业气象服务市场将逐步开放。
按照WTO关于服务贸易的有关规则和要求,面对国内外的竞争,专业气象服务作为气象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导产品,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气象局从开展专业气象服务以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成立了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与铁道部、交通部、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国家电网、三峡总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等各大部委和企业的长期有效合作,分别在航空气象、交通气象、海洋导航气象、水文气象、能源气象、天气风险等各个气象服务领域为我们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优良的气象服务保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话、手机短信、信息屏等各种媒介和途径,为广大公众提供最及时、最权威的天气服务。
2 专业气象服务现状及面临问题
2.1 专业气象服务针对各行各业的应用不足
目前专业气象服务尚不能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应用。
专业气象服务针对各个行业而开展,但是各行业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大不相同。
这就要求专业气象服务人员有针对性的顺应客户的要求提供服务,但目前由于硬件设施的缺乏,人员资金的不足等因素,导致我国目前
专业气象服务还不能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相应指导。
目前大多数气象局专业气象业务与专业气象服务在不同的平台,专业预报室与客户缺乏沟通渠道,只是被动接受相应的任务,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调查严重不足。
2.2 专业服务发展受到体制机制的束缚
目前全国各地气象局均开展专业气象服务。
专业服务与气象科技服务界面不清,很多单位的专业服务业务主要是由科技服务中心来承担的,主要以盈利为目的,以创收作为考核指标。
在这种体制模式下,专业服务涵盖面很广,业务人员疲于应付各项创收服务任务,专业服务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持续性的投入。
此外,在这种体制下,部分单位的专业服务甚至未纳入基本业务的范围予以管理,造成专业服务与观测、预报等业务脱钩,影响了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目前,在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环境下,公益性专业服务发展与气象科技服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制约了专业服务健康发展。
2.3 全国与各省专业气象服务有交集
全国与各省专业气象服务有交集。
全国专业气象服务,主要以全国范围来做大尺度分析,适用于国家决策问题,及大中型企业进行企业规划衡量的因素之一等等,可以是全国范围,也可以是某几个省的专业气象服务。
地方专业气象服务是创收本地气象局的主要产业,适范围限于本地气象服务,但由于地方的局限性,对于外省份的气象服务就不太适用。
但是,目前各地方的专业气象与全国的专业气象服务有着隐形的竞争,相互之间有交集,同一个专业服务项目几个地方同时做,导致资源的浪费现象明显。
在统一的气象系统中,信息不共享,对于客户的需求调研不足,导致遗漏了很多潜在的客户,为专业气象服务整体发展带来不利。
2.4 市场竞争力不足
目前我们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以公众预报产品和公益气象服务产品粗包装混用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各地分治也使专业气象服务开发的深度不够,并且重复劳动严重,“专、精、细、广”为特征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没有大规模形成,产品明显缺乏竞争力。
服务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其次,经营人才明显缺乏,现有的大多数经营人员是从业务岗位上分流过来的,专业业务素质较高,但经营与管理经验相对缺乏,制约了专业气象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再者,专业气象服务的投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发展后劲不足,致使专业气象服务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难以提高。
专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责任重大,一份预报能否准确地制作、发出,关乎政府和部门能否正确决策、关乎人民生命财产能否不受威胁。
目前开展的专业性气象服务,有些项目还不完全是市场行为,只是一些补偿性的收取费用,而真正的商业性气象服务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如果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尽快提高,一旦市场开放,大量的市场份额丢失将在所难免。
3 专业气象服务的未来发展对策
3.1 有针对性的选择服务领域
专业服务涉及诸多领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目前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立足于市场经济发展,选择对气象条件敏感、对气象服务需求强烈的行业作为重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服务领域对于短期未来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要重点市场调研,收集客户需求,提供专业服务的科技含量
本着为民服务的原则,重点出去收集客户需求,统计分析客户重点关注的天气,有针对性的加强新的观测资料,新的预报产品在专业服务中的应用,强化观测、预测等基础业务对专业服务的支撑;其次通过项目带动加强对专业服务方法研究和能力建设的投入,加强科研成果业务转化力度,以科研开发、项目建设提高专业服务的科技含量。
3.3 加强各部门的合作,提升专业气象服务水平
对于整个气象系统,进行各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分工合作,互利共赢。
要及时关注并总结各地专业服务的先进经验,重点扶持在一些重点专业服务领域具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做大做强,形成辐射能力,面向全国推广,以点带面,促进科技服务的集约化发展;要集中各方力量组织开展解决专业服务共性问题的业务平台联合开发,适时组织推广应用,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深入了解专业气象服务的可突破点,加强信息共享,联合开展专业气象服务新课题,并与客户沟通,从试用到应用,整体提升专业气象服务水平。
4 结语
专业气象有偿服务业务向专、精、细、广目标发展是必由之路。
相互渗透,业务服务国际化、规模化、商业化是专业气象有偿服务的发展趋势。
正确审视专业气象有偿服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客观地分析专业气象有偿服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更加坚定专业气象有偿服务发展的信心,同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善于找差距,从差距中找突破口,及时调整不利于发展的环节,将会推进专业气象有偿服务朝着健康、高效、符合国际潮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矫梅燕.探索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J].浙江气象,2009(4):3-5.
[2]王莘.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青海气象.
[3]冯国标.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机遇与挑战.浙江气象科技.22卷4期
[4] 娜仁高娃.内蒙古专业气象服务浅析.内蒙古气象1005-8656(2011)05-0058-02
[5]高素平,郭志芳,郝鹏.临汾市专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005-6033(2009)13-0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