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享受学习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体会学习的苦与乐,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唱《读书郎》的儿歌,提出两个问题:读书郎的心情是怎样的?——乐观、不怕困难的心情。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体味学习(一)学习中有快乐活动一:“寻找读书的快乐”的活动故事一: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一生的发明有一千多种,平均15天就有一种新发明,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发明家。
为了搞发明创造,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18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
他说:“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的工作,我每天都其乐无穷。
”故事二:宋末遗民翁森在他的名作《四时读书乐》中写道,春天“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锄”,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字里行间流露出学习的无穷乐趣和他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从中感受到快乐,有时候也有辛苦。
(二)学习中有辛苦活动二:“寻找读书的困苦”的活动请同学们找寻有关表达学习是辛苦的成语或诗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头悬梁”“锥刺骨”的典故——“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名言说一说:在学习遇到这么多困苦时,你是怎么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有的同学:努力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解决了问题,感觉自己真能干,有一种超越自我的自豪感。
有的同学:怕苦,放弃努力,问题解决不了,失去信心,感觉自己真笨。
教师总结:学习中有辛苦,尽管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三)学习带来的享受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教材P21)说一说:1.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你有哪些快乐的体验?进入初中以后,又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体验?在未来的学习中,你希望的快乐是什么?提示:此处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回答。
2.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提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比如,我有过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在做数学练习题的时候,我好长时间想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我把自己知道的公式全都用了一遍还是解不出来。
当时我很伤心,觉得自己很没用,晚饭也没有吃,还是一直在思考数学题。
后来我换了一种解题思路,很轻松就做出来了。
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很想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教师总结: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目标导学二:学会学习(一)保持兴趣活动四:探究与分享(教材P22第一处)想一想:1.你有哪些学习的困扰?2.面对这些困扰,该怎么办呢?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展示兴趣迁移法。
当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我们可以运用兴趣迁移法,利用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来带动不感兴趣的那些科目,训练时遵循下列做法:①问自己愿不愿意把这门学科学好,用肯定的语言来回答自己,比如“我一定能将数学学好”“这些单词我很快就会背了”。
这样反复默念,形成一种潜意识。
②进行身心放松训练。
慢慢做三次深呼吸,将心情放松,不要感受到压力。
③想象上自己所喜欢的科目的情景,让心情愉悦起来。
④想象上自己不喜欢的科目的情景,然后将上喜欢的科目的愉快心态迁移到不喜欢的课程上,让自己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⑤立即开始学习。
教师总结: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二)掌握方法活动五:探究与分享(教材P22—23第二处)思考:1.比较这两幅图有哪些不同。
2.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回顾自己的一周,你的时间去哪儿了?你该怎样有效利用时间?教师总结: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三)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六:分享学习方法说一说:1.有哪些学习窍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享学习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总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在交流切磋中共同完成任务。
三、课堂总结学习中有苦更有乐,初中三年的学习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把握好初中的学习生活,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不断地提升着我们的精神境界。
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登上新的知识高峰,实现新的自我超越。
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经历中的快乐瞬间,让学生明白与学习中的困难相比,学习本身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的态度。
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的同时,也不能回避学习的苦。
本课时不足之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苦后,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第2课时享受学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学习的滋味,了解学习带来的多种感受。
2.享受学习的快乐,承担学习的责任。
能力目标1.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学会享受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
重点难点重点如何享受学习的快乐。
难点在多种学习感受中寻找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第22页“探究与分享”情景图;教材第23页“方法与技能”情景图。
学生准备:总结自己进入中学以来的学习感受。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初中学习生活,你对初中学习生活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大家还是选一种表情代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吧。
出示表情图片。
再看看身边的同学,和你选择的表情一样吗?二、问题研讨,构建新知(一)体味学习1.出示教材第20页的“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怎样让学习成为自己想做的事情?指导学生分享交流各自的感受,并将其分别写在教材的空格内。
问题展示:例如,增强自己对某方面知识的兴趣,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2.正确认识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0页最后一段及第21页正文第1、2段,思考:你在学习中有哪些体会和感受?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交流。
问题提示:(1)学习中有快乐;(2)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3)学习中也有辛苦。
3.怎样做到享受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下方的“探究与分享”和第3段正文内容,思考:怎样做到享受学习?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
问题提示:只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地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才能在更深层次上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把学习当成自己的责任,就有了对学习的义务感,更能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困难,更能为学习吃苦、付出。
(二)学会学习1.出示教材第22页“探究与分享”的情景图,结合情景图交流:(1)你有哪些学习的困扰?(2)面对这些困扰,该怎么办呢?处理方式:(1)让学生思考是否存在类似情景中提到的问题。
(2)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扰。
(3)初步交流学习上遇到困扰该怎么办。
2.如何学会学习(1)培养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的正文,思考:学习兴趣对学习有什么重要作用?阅读后找同学总结回答。
问题提示: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
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步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A.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下方“探究与分享”的情景图,思考问题:a.比较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b.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可能有哪些?c.回顾自己的一周,你的时间去哪儿了?你该怎样有效利用时间?逐个研讨上述三个问题,指名回答和自由发言相结合。
B.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正文第1段,提出问题:a.学习为什么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b.对自己而言,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生研读课文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并相互交流为什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C.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方法与技能”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做课堂笔记的方法,深化对学习方法作用的认识。
(3)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阅读教材第23、24页正文,思考: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的是哪种学习方式?②学习还有哪些其他方式?问题提示:①合作学习。
②自主学习。
三、课堂小结享受学习的快乐,提升学习的能力,承担学习的责任,我们才能搞好初中阶段的学习。
板书设计享受学习⎭⎪⎬⎪⎫1.体味学习 (1)学习是一个过程 (2)学习的苦与乐2.学会学习 (1)学习兴趣 (2)科学的学习方法 (3)不同的学习方式2.2享受学习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学习与个体生命成长的关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自主的学习态度,形成热爱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体会学习中的快乐与辛苦,享受学习的过程。
2.能力目标学会学习,逐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压力,调节学习中的不良情绪。
3.知识目标知道学习是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知道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了解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学习观念,知道终身学习的意义。
理解学习对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
设计依据1.学情依据(见教学用书P36,略)2.课标依据(见教学用书P37,略)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苦与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