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A.211年B.222年C. 220年D. 263年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 曹操C.诸葛亮D.孙权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 诸葛亮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台湾B.海南岛C西藏 D. 广州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A.江苏省境内B.湖北省境内C. 江西省境内D.安徽省境内二、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3、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2 B 3 D 4 A 5 D 6 A二材料题:1、魏、蜀、吴;2、赤壁之战3、官渡之战第16课两晋与南北朝一、选择题1.西晋灭吴,统一南北的时间是A.263年B.265年C.280年D.316年2.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A.羯族B.鲜卑族C.匈奴族D.氐族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方相对安定4.东晋主张坚决抵抗前秦军队进攻的宰相是A.谢玄B.谢石C.谢安D.王猛5.江南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两晋C.三国、两晋到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二、论从史出材料1 (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材料2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稔:丰收。
)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覆衣天下:这里指江南地区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阅读材料回答:(1)材料2中描写的江南地区与材料1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2 C 3 C 4 C 5 C二材料题:(1)江南地区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统治者的重视;南方比北方相对安定。
一、选择题1.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B.西魏C.东魏D.北齐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氏族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4.北朝包括的朝代有①宋②齐③梁④陈⑤北魏⑥东魏⑦西魏⑧北齐⑨北周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B.洛阳C.开封D.邺城二、论从史出6.“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
……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阅读材料回答:(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进行的改革?(2)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3)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参考答案:1 A 2 B 3 D 4 C 5 B6(1)北魏孝文帝(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3)北魏孝文帝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文化,大力推行改革,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者。
第18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一选择题:1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它是()。
A、《齐民要术》B、《水经注》C、《本草纲木》D、《天工开物》2下列著作由北朝人撰写的是()。
①《缀术》②《水经注》③《齐民要术》④《论衡》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下列不属于《齐民要术》内容的是()。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C、农业生产要要遵循自然规律D、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进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
①南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①5下列关于祖冲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在北朝时代的数学家②最突出的成就是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③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④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八位⑤编写成《缀术》一书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参考答案:选择题:1 A 2 C 3 D 4 C 5 C第19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一、选择题1、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西汉B、东汉末年C、东晋D、西晋2、《神灭论》倡导的是()。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信仰佛教D、信仰道教3、开凿石窟的最初目的是()。
A、统治者宣传佛教B、灭教C、显示劳动人民的智慧D、保留文化遗产4、“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作品的称赞()。
A、王羲之B、顾恺之C、张择端D、赵孟頫5、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分别位于哪两个省()?A、陕西、河南B、山西、河南C、甘肃、陕西D、山西、甘肃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了,精神也随之消失。
请回答:(1)上述思想是哪位思想家的?他是哪一朝的人?(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主要阐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参考答案:选择题:1 B 2 B 3 A 4 A 5 B材料题:(1)范缜南朝(2)《神灭论》无神论思想。
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A、西汉B、东汉C、三国D、秦朝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A、小麦B、玉米C、水稻D、白菜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周平王迁都B、盘庚迁都C、北魏孝文帝迁都D、明成祖迁都7、与下列人物比较,范缜属于下列哪一类人物()A、王羲之、顾恺之B、荀子、王充C、祖冲之、郦道元D、司马炎、孝文帝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佛教空前盛行B、封建国家大分裂C、民族出现大融合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展9、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A、魏B、蜀C、吴D、西晋11、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A、绘画艺术的发展B、佛教的盛行C、社会动荡不安D、社会相对稳定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B、友好相处,不断融合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13、为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A、《水经注》B、《开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A、麻醉人民B、发展石窟艺术C、扩大寺院势力D、维护封建统治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1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诸葛亮B、刘备C、班固D、孙权17、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B、江南的初步开发C、豪强地主势力的衰弱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8、初后人尊称书圣的是()A、张旭B、王羲之C、颜真卿D、柳公权19、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录了钱国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而且把水道流经地区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历史传闻等,作了具体生动的记述。
这本书是()A、《水经注》B、《徐霞客游记》C、《东方见闻录》D、《资治通鉴》20、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少个朝代在洛阳建都。
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以下政权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①东汉②曹魏③北魏④西晋A、①③④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二、列举题21、根据所给的历史信息,写出有关名称:(1)、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___。
(2)、他是北朝的农学家,他的著作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成果。
他是:___。
(3)、他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周圆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是:___。
(4)、他是北朝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他是:___。
三、材料分析题22、阅读下列材料: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
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
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除上述内容外,他还有哪些革命措施?23、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3)大批北方移民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24、探究题学习《三国鼎立》一课后,历史兴趣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派同学认为“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另一派认为“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他们说的对吗?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历史现象的?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D4、A5、A6、C7、B8、D9、C 10、C 11、B 12、B 13、D 14、D 15、D 16、C 17、A 18、B 19、A 20、C二、21、⑴张仲景⑵贾思勰⑶祖冲之⑷郦道元三、22、①北魏孝文帝目的:接受汉民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统治②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