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澄清世人误解_还原历史真相中国十大千古奇冤

澄清世人误解_还原历史真相中国十大千古奇冤

澄清世人误解,还原历史真相中国十大千古奇冤(2014-05-01 13:58:36)转载▼分类:历史与地理标签:转载原文地址:澄清世人误解,还原历史真相中国十大千古奇冤作者:NO.10 李鸿章——替罪羔羊,枉背满清黑锅满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满清实际权力的西太后。

在清朝,特别是在西太后时代,连光绪皇帝都得听太后的,何况一个当北洋大臣的李鸿章。

李鸿章冤,所以尽管当时就有全体军机大臣为其喊冤,集体上奏:“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但总要有人承担责任吧?朝廷岂可将矛头指向自己,岂可轻易引火烧身?所以,那个帽子也只有给他戴上了。

李鸿章签完《马关条约》就被革了职,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着血还在与洋人争辩周旋。

1901年他代表大清国与11列强签完《辛丑条约》后,再次大口大口地吐血。

他死前一小时,俄国公使的还站在他躺着的床头面前逼迫他,其时李鸿章已经是口不能言,唯有眼中不停的流着泪。

李鸿章给朝廷遗折中说“切盼”大清国“举行新政,力图自强”的愿望,并提醒朝廷“一国生事,多国构煽”,要警惕列强对中国存在“野心”。

史实相悖指数:★★世人误解指数:★★综合评定指数:★★NO.9 李道宗——王朝基石,惨变猥琐小人李道宗(600年-653年)字承范,唐宗室,始封任城郡王,18岁从秦王李世民征战刘武周,参加了唐初全国统一战争、唐对东突厥、对吐谷浑、对薛延陀、对高丽的历次对外战争,功勋卓越、影响深远。

道宗虽贵为皇室,但礼贤下士、勤奋读书、生活俭朴、品德高尚,又极富谋略眼光、善于谋划、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一生百战未有所失,同河间王李孝恭并称当代英杰,受世人所敬仰,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

小说《薛家将》把他描述成一个反面人物是不符历史事实了,是对李道宗将军的污蔑,在此必须指出,因此读者要分情历史同文学,不要委曲历史名人还原历史人物原貌。

史实相悖指数:★★★世人误解指数:★★★综合评定指数:★★★NO.8苏定方——军功显赫,何来奸诈之说说起这个苏定方,老一辈的人都会想到著名的武生戏《罗成叫关》里那个动不动就奸笑的白脸大胡子。

在《说唐》和《隋唐演义》里,在窦建德旗下的时候,他设计害死了正面英雄罗艺、罗成父子,尤其是这个少年英武的帅哥罗成,是英雄秦琼的表弟,是天下第一武状元,又是唐军第一勇将,人气高得不得了,结果中了苏定方的圈套,万箭穿身,死得那个惨啊。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其胆略真是绝伦超群。

有人评价苏定方为唐高宗时期天下第一良将。

苏定方一生中,为大唐破灭三个国家,都活捉了他们的君主,献给高宗。

可以军功甚著。

旧唐书评价它为“神略龛张”真是恰如其分。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评价苏定方时说“苏定方名将亦大将”,足见此人之雄略。

史实相悖指数:★★★世人误解指数:★★★★综合评定指数:★★★☆NO.7潘仁美——大宋名将,竟变千古奸臣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

明朝有本叫《杨家府演义》的书,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把潘仁美写成了一个大奸大佞。

随着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潘仁美的形象也被破坏怠尽,怎么看都如那天下的乌鸦一般,横竖都成了黑的了。

潘仁美其实是北宋一名有着赫赫战功的开国名将,把他写成大奸大佞,实在很冤枉。

潘仁美当时乃河北大名人,军校出身,周世宗时,已经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周世宗征西北时,命他为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护军。

宋太祖赵匡胤未即位时,也对他格外信任。

登基时命潘美召集后周宰辅,晓以大义,使这些人对新朝俯首称臣,甚至连改朝换代的圣旨,也是由潘美晓谕天下的。

当时陕西军阀袁彦心怀异志,赵匡胤担心袁彦作乱,命潘美前往西北监其军,胆勇过人的潘美单骑入长安,迫使袁彦入朝,赵匡胤对潘美此举倍加赞赏。

979年,潘美北伐契丹,节节胜利,被封代国公。

潘美南征北战,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与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相提并论。

史实相悖指数:★★★★世人误解指数:★★★★综合评定指数:★★★★NO.6 魏延——一代良将,硬安脑后反骨魏延字文长,是三国后期蜀国的第一虎将,他曾效命于荆州刘表,后来转投他处,在关羽攻城时,义斩太守,救下老将黄忠,成为蜀汉开国元勋的猛将。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却是一个被说成“脑后有反骨”的反贼。

魏延作为蜀国后五虎将时代的战将扛把子,却一直不受信赖,尤其以子午谷奇谋不被诸葛亮采纳最为后人惋惜(当然这个“子午谷奇谋”究竟可行性几何尚有争论)即使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魏延依然奋勇向前,为蜀汉的北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至于魏延之死实乃与杨仪政治斗争的结果,与诸葛亮无关。

魏延虽然才干出众,但他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刚愎自用,同僚们普遍对他敬而远之。

许多人因接受不了魏延的这种性格,便处处让着他,更助长了魏延的这种脾气。

不过,蜀军中掌管后勤的官员杨仪却从不把魏延放在眼里。

杨仪本性狷狭,为人奸诈。

魏延一向看不起杨仪,而杨仪又偏偏与魏延对着干,这使魏延十分恼火,对杨仪恨之入骨。

久而久之,二人积怨很深,犹如水火。

诸葛亮一死,杨仪就让费祎去揣摩魏延的意图。

这时的魏延却对形势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他天真地认为,诸葛亮活着时自己受到压制,才能得不到施展,现在诸葛亮既然已经不在了,那么也就轮到自己大展雄才,伐魏歼敌了。

杨仪便上表朝廷,告魏延谋反。

事后魏延也觉得自己言辞不当,但有口难辩,也告杨仪谋反。

一时间二人羽檄交驰于成都、汉中之间。

而后魏延自知谋反之罪已定,必死无疑,便一不做,二不休,挥军逆击杨仪主力。

杨仪派王平出战。

两军对垒,王平指着魏延大声质问:“诸葛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要谋反吗?”魏延手下将士也都认为魏延理亏,又知孤军难敌,便纷纷倒戈,一哄而散。

魏延无奈,带着几个儿子向汉中逃去,途中被马岱追斩,死于非命。

魏延头颅被割下,作为礼物献给杨仪。

杨仪起身将魏延头颅踩在脚下,咬牙切齿地:“狗奴才,还能再作恶吗?”在杨仪的授意下,魏延全家被满门抄斩,鸡犬不留。

杨仪泄私愤之情,暴露无遗。

史实相悖指数:★★★★世人误解指数:★★★★★综合评定指数:★★★★☆NO.5 廖化——文武双全,岂是平庸之辈中国有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一句话盖棺论定,把廖化说成了一钱不值的平庸之辈:廖化这个人能力一般般,纯属“矬子里面拔将军”,任用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办法。

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吗?曾看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不但不象成语中说的那样窝囊,而且他“高调精彩亮相,武艺无比高强,也曾千里走单骑,差点活捉司马懿”,是一位叱咤疆场的三国英雄。

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最后官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在三国时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

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

蜀国后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这样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辈”,只能是伯乐瞎了眼,岂不是历史上一桩冤案!史实相悖指数:★★★★★世人误解指数:★★★★★综合评定指数:★★★★★NO.4 周瑜——雅量高致,反诬心胸狭小因为一部“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周瑜让人家喻户哓。

但人们所知晓的这个周瑜却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判若两人。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的大都督,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的人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人。

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样一些典故相联系着。

而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是一个德才出众堪为中国古代男人楷模、洋溢着汉代风骨和中国古人崇尚的气节之美、慷慨之气、忠义之气的优秀男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军事奇才,是中国古代优秀男人的典范。

而据民间传说原来周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周循颇有周瑜的风范,但周循死得很早。

而周瑜的二儿子周胤因为言语触犯了孙权,被发配到了当时的庐陵郡(今江西吉安乌东)。

周胤到了庐陵郡,一度落魄不堪,被当地一个姓罗的老员外(也就是罗贯中祖先)收为女婿。

两家结为亲家后,代代相传,一直到元末明初,周家为周叙一代,罗家为罗贯中一代。

“罗贯中每次科举考试都落榜,而周瑜后裔周叙却金榜题名,罗贯中心里非常不服气。

后来罗贯中随父到山西太原一带经商盐业,常出没茶馆听三国戏曲。

当时的三国戏曲都是以刘姓为正统,后人就把周瑜的功劳转移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罗贯中听在耳朵里,觉得有趣,就把平时听来的改编改编,写成了《三国演义》,他不仅没给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周氏祖先周瑜平反,还进行了夸张创作来恶搞周瑜,以达到贬损和自己同时考科举的明代进士周叙的目的。

”史实相悖指数:★★★★★★世人误解指数:★★★★★综合评定指数:★★★★★☆NO.3 登徒子——好色之名,竟因笨嘴拙舌“登徒子”是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但登徒子到底是谁,他究竟怎样好色,很多人都说不清楚。

登徒子是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襄王的大夫,是一位政府官员。

楚襄王很宠幸辞赋作家、屈原的弟子宋玉,登徒子很嫉妒,就向楚襄王进谗言道:“宋玉虽然长得文雅英俊,但是老是喜欢发牢骚,又是一个好色之徒,希望大王为了您的名声着想,不要让他跟随您随便在后宫出入。

”楚襄王没想到在别人眼中,宋玉居然是一个好色之徒,于是回头来质问宋玉。

宋玉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臣不是好色之徒,相反,登徒子先生倒是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

”楚襄王一听来了兴趣,问道:“此话怎讲?”宋玉回答道:“天下的美女以楚国为最,楚国的美女以臣的家乡为最,臣家乡的美女以臣东边邻居家的女子为最。

这个东邻的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搽粉则太白,涂胭脂则太红;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一束白色的生绢,比喻腰细),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就是这样的倾城美女,因为爱慕臣,登上墙头偷偷瞄了臣三年,我至今都没有答应跟她拍拖。

登徒子先生就不一样了,他老婆长得蓬头卷耳,龅牙稀疏,弯腰驼背,身上又长满了疥疮和痔疮。

就是这样一个奇丑无比的女人,登徒子居然还跟她生了五个子女!大王您仔细想一想,我俩到底谁是好色之徒?”楚襄王一听,顿时晕了。

宋玉虽然是诡辩,但是逻辑性极强——我宋玉美色在前连眼睛都不眨一眨,登徒子却连丑妻都爱得要死要活,登徒子难道不是真正的好色之徒吗?这番混蛋逻辑居然说服了楚襄王,楚襄王继续宠幸宋玉,只是可怜了登徒子老先生,自从宋玉把和楚襄王的这段对话写成了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登徒子从此就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

史实相悖指数:★★★★★世人误解指数:★★★★★★★综合评定指数:★★★★★★NO.2陈世美——得罪小人,冤背千古骂名“陈世美科考时,妻子含辛茹苦,对他恩重如山,高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从此便数典忘祖,休了结发妻子,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于是他便成了中国男人忘恩负义的代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