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化公司大爆炸
a
18
这是飞到两千米以外的爆炸的大罐碎片
据说一a骑摩托的人在两千多米外的电厂门口附近被砸死
19
这是在两千米以外罐的碎片 落地后又反弹起来进入半公楼里
a
20
3.5 第5次爆炸
14时50分,爆炸声再次响起,且明显较前几次剧烈,一股 橙红色的"蘑菇云"升起. 警戒区内仅存的消防车辆上陆续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 空气中浓重的化学品气味让人无法呼吸. 该厂附近及104厂一些留守工人开始撤离,附近一公里 范围内已被交警部门圈出警戒区域.
a
38
健康危害
毒性:中等毒性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 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苯胺的毒作用,主要因形成的高铁血红蛋 白所致,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 系统和其它脏器损害。
a
39
急性中毒:中毒者的口唇、指端、耳廓发绀,病人有 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进,皮 肤、粘膜严重青紫,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抽搐甚至 昏迷、休克;重笃者可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肾损伤。
a
25
5 救援
医院随时接收苯中毒者
吉林市卫生局在14时10分时,紧急通知各医院做好救治 伤员的准备,全力救治伤者.吉林市各大医院绿色通道 已全部打开,免费接纳紧急伤员,同时也做好了接收苯 中毒者的准备.
a
26
截至14日18时30分,本次事故造成近70人受伤,其 中20余人来自双苯厂,20余人来自吉丰农药厂,其 余来自龙潭化工厂和附近小工厂,还有部分路过群 众及居民.其中住院50余人,另有部分伤者在吉林 市中心医院和吉林市第二医院就诊.
a
27
在吉化二医院3楼,吉林市公安交警支队龙潭交警 二中队的一位年轻交警的头被厚厚的纱布包裹着, 露出眼睛和嘴,据了解,他就是在现场附近协助维 持秩序时受伤的.
a
28
事故给附近居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a
29
6 人员疏散
当时现场很乱,不少老百姓跑过来看热闹,里面的人往 外跑,外面的人向里拥. 直到拉起警戒线,现场才被控 制住. 可是,正当巡警们正准备冲入爆炸区时,局长于 伟突然命令,拉起警戒线,压住群众,退到500米以外。
撤退是因为有消防员听到了刺耳的尖叫声.由于管道内苯液 体受到阻挡,急需释放,可断裂的管道口狭小,液体就尖声" 鸣叫",发生爆炸信号.
a
15
3.3 第3次爆炸
14时37分,突然响起"轰,轰"连续两声爆炸声,当时地面 剧烈震动,正在疏散的群众受到惊吓,顿时或趴或坐或 捂头逃跑.
a
16
3.4 第4次爆炸
a
24
现场爆炸声此起彼伏,每次撤退都无法听到号令,只能 打手语,有人听到撤退命令,就赶紧拉起旁边的伙伴,一 个带一个,在50秒之后,退出300米以外. 防护服,呼吸器,灭火装置,每个消防员身上负重都达三 四十斤,有消防员的面罩当场被烤化了. 14日凌晨4点,在消防官兵全力扑救下,经确认,现场物 料(有毒物质)燃烧殆尽后,火势随即全部被扑灭.
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发 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发生湿疹。
a
40
毒性:中等毒性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 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a
41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a
5
C、消防演习
2005年11月9日,吉林市消防支队刚在吉化厂区展开过
一次大型消防演习。
专对吉化制定防爆预案,实地演练,这是消防支队各单 位的工作重点.单是特勤大队,当年就已在吉化厂区进
济南 炼油 厂
行了三次演练.
a
6
2 事故损失
中国石油吉化股份有限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 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 江水体特别严重污染事件。
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 打开了预热器蒸气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 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 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 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 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a
34
B、间接原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及双 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 整改不力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劳动组织管理存在 的问题。
a
32
目击者回忆,即便如此,仍不断有 走失儿童,老人摔倒等“突发事 件”,有人好像吓蒙了,逆着人 流跑,说要回去安玻璃,否则丢 东西就找警察算账. 另外,老百姓当时都已知道爆炸 源是苯,含剧毒,谣言四起,有的 人还出现了条件反射,总是感觉 身体不舒服.
a
33
6事故原因
A、直接原因
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 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 物料气化;
a
8
双苯厂(101厂)距离居民区 约有几百米,爆炸发生后, 附近居民区楼房的玻璃均 被震碎;在距离厂区五公 里左右的路上,有些居民 楼的底楼窗户亦被震碎。
a
9
吉化公司双苯厂100吨左 右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 江水体,造成松花江流 域水污染事件。进而导 致全市停水4天、渔业严 重受损等。
a
10
3 事故过程
a
23
爆炸使得一个1500立方米,两个2000立方米苯罐爆炸, 起火,燃烧面积瞬间达到900平方米,火势顺着风向,向 邻近罐扑去. 直至20时30分,燃烧了8个小时后,3个苯罐大火才被彻 底扑灭.半个吉林市区的警报才解除. 21时30分,最大危险源――3个苯罐火势刚被扑灭1小时, 苯胺车间装置区内的反应釜突然大幅度倾斜,随时有可 能坍塌,爆炸.
36
苯胺性质
(1)纯净的苯胺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含杂质时呈微黄色, 有强烈气味;在空气中氧的影响和光的照射或高温时易被 氧化,颜色变化过程为:无色-黄色-红棕色-黑色;
(2)闪点:70℃;熔点-6.2°C,沸点184.4°C,自燃点615°C; 密度d420=1.0219;相对密度(空气=1)3.22;
a
7
13日,吉化苯胺二车间苯罐区和苯胺装置共经历了15 次爆炸,过火面积达8000平方米,灭火时间长达15个 小时。
事故造成新苯胺装置,1个硝基苯储罐,2个苯储罐报 废,导致苯酚,老苯胺装置,苯酐装置,2,6二乙基苯胺等四套装置停产。
为避免中毒,警方疏散了处于工厂下风口的两个居民 小区的居民和北华大学北校区,吉林化工学院部分学 生共三万人。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 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监测毒物,进 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a
42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5%醋酸清洗污染 的皮肤,再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注意手、足和指甲 等部位。
3.1 第1次爆炸
13时30分左右,发生第一次爆炸。
现场目击者描述:一个高压锅盖大小的白色金属物体 随着一声巨响,带着呼啸声从天而降,厚度足有2厘米, 而路左电线杆上,一条拇指粗细的黑色缆线也被砖石 砸断,沿途一些送料的管线也被爆炸震碎,流水不止, 并升起白色水雾,其他装置不同程度泄露,并很快被 蔓延的火势点燃。
中石油吉化双苯厂 “11.13”大爆炸
a
1
事故水 排放失控
2005.11.13 吉化爆炸
a
2
1 背景资料
A、公司双苯厂
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现有职工1300多人,主要化工产 品为“苯胺”和“苯酚丙酮”,是国内最大的苯胺生产基 地(2003年产量13.6万t/a,2004年产量达15.3万t ),此外 还生产MEA(一乙醇胺 )、DEA(二乙醇胺 )等农药中 间体。
a
11
13时45分,在双苯厂爆炸现场,该厂附近200米内,所有 的玻璃全部被震碎,消防官兵进入现场.
据目击者介绍,当时火势非常猛烈,不但上空弥漫着有 毒气体,燃烧的装置也随时可能再次爆炸,形势十分危 急.
a
12
13时50分,第一次爆炸发生半小时后,爆炸点周围几十 米范围内,集结了82辆消防车,近400名消防员.水枪,水 炮,泡沫从各个方向包围住各个火点. 冷却,灭火.
a
30
刚把千余群众压到安全地带,执行命令的巡警们就感觉 到"天黑了",地皮下陷,回头一看,刚才所处的位置已被 气浪,浓烟吞没.
"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哭,喊,争着往前拥",这是吉林市 "都市110"现场记者描绘的场景,她从14时起一直站在 警戒线边缘,目睹着一万多人向江南大疏散.
a
31
当日17时许,处于下风区的两个居民小区万余居民接到 了撤退的指令. 11月16日下午,年逾六旬的王老太太回忆起这一幕时, 仍惊魂未定,“我最后看了眼家,不知道回来的时候,它 还在不在了.” 巡警支队张玉海说,大疏散时,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踩踏 事故,只好用巡逻车夹住人流,来回跑;拉起人墙警戒线。
a
3
苯胺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a
4
B、吉化公司大爆炸之前的爆炸事故
2000年~2005年共发生16起爆炸事故。 2004年4月20日,吉化集团中部基地一个容器爆炸起火, 2死2伤。 2004年12月30日,吉化102厂合成气车间爆炸,3人死 亡,3人受伤。 2005年1月26日晚,吉化公司辽源市精细化工厂一生产 车间爆炸,2死2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