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企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审定稿)介绍

2014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企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审定稿)介绍

2014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企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一、实验区企业发展概况 (1)1.企业总量快速增长 (1)2.平均注册资本规模较大 (2)3.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 (2)二、实验区产业发展概况 (4)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4)2.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 (4)3.产业结构与郑东新区相近 (5)三、实验区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6)1.航空运输对物流业的带动作用突出 (6)2.高技术制造业集聚效应显现 (8)3.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10)四、实验区企业再投资行为分析 (11)1.企业再投资总额近百亿元 (11)2.实验区为企业再投资首选之地 (12)3.再投资行为呈多元发展格局 (14)4.富士康的全产业链投资模式 (16)五、小结 (18)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全国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和省政府批准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2013-2040年)》,实验区是郑(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是“以郑州航空港为主体,以综合保税区和关联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发展航空货运为突破口”,逐步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一、实验区企业发展概况1.企业总量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实验区存续企业1603户,同比增长125.8%;注册资本510.75亿元,同比增长33.6%。

实验区的增速远高于全省乃至郑州市的平均水平。

实验区、郑州市、河南省企业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25.8%、36.0%、27.1%;注册资本同比增速依次为33.6%、31.6%、26.7%。

2013年以来,实验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

— 1 —— 2 — 图表 1 实验区存续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的发展趋势 428498535710160312.3%16.4%7.4%32.7%125.8%2010年底2011年底2012年底2013年底2014年底企业数量(户)同比增幅139.69189.84 274.80 382.30 510.75 44.5%35.9%44.8%39.1%33.6%2010年底2011年底2012年底2013年底2014年底注册资本(亿元)同比增幅 2.平均注册资本规模较大与郑州市相比,实验区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较大。

实验区企业总量仅占郑州市企业总量的0.82%,但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规模段的中大型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1%,其中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占郑州市的9.09%。

图表 2 实验区各注册规模段企业占郑州市的比重3.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截至2014年底,实验区内资、私营、外资存续企业数量分别为388户、1163户和52户,占比分别为24.2%、72.6%和3.2%。

实验区内资、私营、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分别为325.72亿元、138.34亿元和46.69亿元,占比分别为63.8%、27.1%%和9.1%%。

与郑州市相比,实验区的外资企业占郑州市同类企业比例最高,企业数量占比和注册资本占比分别为2.7%和6.9%。

图表 3 2014年底实验区各类存续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存续企业中,实验区的进出口企业1所占比例较高。

实验区进出口企业数量占比为11.2%,注册资本占比为31.7%,均高于郑州市和河南省的进出口企业平均水平。

图表4 各区域存续进出口企业占比1以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时的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进出口”来界定,经营范围包含“进出口”的企业则定义为进出口企业,否则是非进出口企业。

— 3 —二、实验区产业发展概况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14年底,实验区第一、二、三产业存续企业数量分别为22户、250户和1331户,占比分别为1.4%、15.6%和83.0%,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

实验区第一、二、三产业存续企业注册资本依次为1.11亿元、83.91亿元和425.73亿元,占比分别为1.4%、15.6%和83.0%。

实验区第三产业的数量和资本增长较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从存续企业的波士顿矩阵图2来看,实验区的支柱行业有交通运输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优势行业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潜力行业有信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文体娱乐业;其他行业为实验区的基础行业。

总体来看,实验区发展呈现以电子、医药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以科研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以及物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的态势。

图表 5 实验区存续企业数量的波士顿矩阵图2“波士顿矩阵”是分析经济结构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基本方法是:选取两个合适的指标,将不同产业进行分类定位,以显示不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通过规模指标(产业增加值)和发展指标(增长速度),来衡量不同产业(行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和发展特点,并可大体划分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潜力产业和基础产业。

由于存续企业数量和产值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采用波士顿矩阵的方法来观察、分析不同产业(行业)发展态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这里选取存续企业数量和同比增速两项指标,来定位不同产业(行业)在实验区的发展状态。

— 4 —3.产业结构与郑东新区相近实验区与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市高新区同属于郑州市重点发展的经济区。

从产业结构上看,实验区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度较低,分别为0.689和0.565;与郑东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为0.903。

说明实验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与郑东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相似。

实验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有利于形成区域差异化发展,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实验区与郑东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相似,且两个区域在空间上相连,适宜通过建立有效的规划协调机制,形成区域一体、产业联动、和谐发展的格局。

图表6 实验区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郑东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5 —0.9030.5650.689三、实验区重点产业发展情况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规划,实验区包含的三个功能区产业定位分别是:航空港区主要发展航空物流业,以及航空航材制造维修相关产业;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主要发展通用航空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

因此,以下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航空航材制造维修相关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实验区重点分析的产业。

1.航空运输对物流业的带动作用突出截至2014年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存续企业121户,同比增长83.3%;存续企业注册资本74.95亿元,同比增长4.3%。

3其中,118户分布在航空港区,2户分布在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1户分布在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图表7 实验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存续企业情况3其中2013年9月27日新成立的“中国南方航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60亿元,受该大型企业的影响,实验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自2013年底大幅提升。

若不考虑该大型企业,则截至2014年底实验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存续企业注册资本为14.95亿元,同比增长26.0%。

— 6 —— 7—实验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进出口企业有30户,占比为24.8%,比实验区平均水平高出13.6个百分点,比郑州市同类企业高出21.2个百分点;进出口企业的注册资本为62.87亿元,占比为83.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存续企业中,注册资本占比最大的是航空运输业,为68.22亿元,占比为91.0%。

企业数量最多的是道路运输业,为52户,占比为43.0%。

航空运输业为实验区物流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表 8 2014年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存续企业情况2.高技术制造业集聚效应显现截至2014年底,实验区高技术制造业4存续企业有25户,同比增长56.3%;存续企业注册资本42.03亿元,同比增长10.8% %。

从空间而言,存续高技术制造业全部分布在航空港区。

从经营范围而言,涉及进出口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有9户,占比为36.0%;涉及进出口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注册资本为38.22亿元,占比为90.9%。

说明航空港区高技术制造业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集聚效应显现,数量最多的是医药制造业企业,有13户,占比为52.0%;注册资本最多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38.51亿元,占比为91.6%。

图表9 实验区高技术制造业的存续企业发展情况具体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存续企业中,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多,为33.89亿元,占该类产业注册资本的88.0%。

医药制造业存续企业中,郑州后羿制药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多,为8000万元,占该类产业注册资本的23.18%。

医疗仪4高技术制造业的标准参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

— 8 —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存续企业仅有1户。

实验区内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由大型企业带动,医药制造业的企业注册资本规模分布相对均衡,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发展则处于初始阶段。

图表10 2014年底实验区存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名单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企业名称注册资本(万元)成立年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338873.2 2010 郑州迅迈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5000 2014郑州航空港保税区天语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有限公司10000 2014 郑州朝虹科技有限公司3000 2013 业成科技(郑州)有限公司1542.74 2013 郑州祥合电器有限公司1510 2003 郑州东欣电子有限公司100 2014 郑州卫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00 2014 郑州市正弦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60 2014 酷派通信科技(郑州)有限公司3946.80 2014 河南众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1000 2014医药制造业郑州后羿制药有限公司8000 2001 河南中光明泰实业有限公司5000 2003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5000 2007 河南后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000 2013 河南牧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3000 2004 河南迪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00 2006 郑州泰丰制药有限公司1500 1998 河南普尔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1200 2001 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200 2005 河南亚卫动物药业有限公司1120 2003 河南省仲轩中药制药有限公司1000 2013 郑州市金惠邦动物药业有限公司1000 2010 郑州瑞上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100 2014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河南移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500 20143.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14年底,实验区存续现代服务业共629户,同比增长155.7%;注册资本288.88亿元,同比增长3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