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公需课)作业与答案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公需课)作业与答案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公需课)作业与答案
1、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

A 、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
,
B 、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
C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D 、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
2、以下对霍华德设想的“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表述正确的是( )。

A 、建议人口为88000人
B 、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C 、城市之间独立联系
D 、中心城市的绿化规模略大些,人口越少越好
3、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 )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

A 、生产的集聚
B 、交通的集聚
C 、市场的集聚
D 、产业的集聚
4、17世纪中叶之后,“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地集中于( )国家。

A 、英国
B 、雅典
C 、美国
D 、德国
5、城市化是西班牙城市规划师依勒德本索·塞尔达于( )年提出。

A、
1865
B、
1867
C、
1870
D、1872
6、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A、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
B、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
C、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D、以上表述都正确
7、田园城市理论是由()提出。

A、柯布西耶
B、简·雅各布斯
C、埃比尼泽·霍华德
D、奥姆斯特德
1、2002
年度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将全世界的城镇化分为()三种类型。

A
、发达国家城市化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C、转型国家城市化
D、不发展国家城市化
2、凯文·林奇将城市的“功能的模式”归纳为()。

A、城市是独特的历史现象
B、城市是人类聚落的生态系统
C、城市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决策系统
D、城市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舞台
3、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

A、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
B、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选择自给自足,此时没有市场,也没有城市
C、分工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
D、分工网络的扩大与交易费用成倍增加之间权衡的结果,导致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这种狭小的地理范围就是城市
4、经济腹地与核心区之间的联系形态经历()阶段。

A、区域工业化起步阶段
B、区域工业化成长期阶段
C、区域工业化成熟期阶段
D、区域的后工业化时期阶段
5、城市的辐射效应包括()。

A、交通辐射
B、经济辐射
C、文化辐射
D、产业辐射
6、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
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 )。

A 、贸易
B 、农业
C 、市民
D 、市政府
1、高德步认为: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



2、“退二进三”和“退二还一”是实现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双重再集聚的关键。



3、目前已成型大都市连绵区有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特区。



4、古代城镇化的起点是城市及其狭小的领域,中世纪的起点则是城市。



5、中世纪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比较平坦顺畅。



6、《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按照“绿色、智慧、包容、人本、特色”的理念,全面提高我省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7、在老城区的改造上可以不必考虑保留老城区的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等。

对 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