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爬梯平台标准及安全管理规范

爬梯平台标准及安全管理规范


总体要求
3、斜梯内侧净宽度应≥450mm,宜≤1100mm。单 向通行:宜600mm, 经常性单向通行及偶尔双向通行:宜800mm, 经常性双向通行:宜1000mm。
总体要求
4、在斜梯使用者上方,由
踏板突缘前端到上方障
碍物沿梯梁中心线垂直
测量距离不小于1200mm。 障碍物
由踏板突缘前端到上方
≥1.2m
底脚); ■ 拉伸绳索和滑轮是否完好;
移动扶梯的检查
梯子名称: 使用区域:
序号
梯子入厂/定期安全检查表(示例)
梯子编号:
使用人: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合格 不合格 本条不适用
1
直梯不超过5米。延伸式的梯子总长度不超过11米, 最少须重叠1米,且须连接妥当
目视检查梯子是否破损、扭曲、断裂、腐蚀、整洁或 2 缺少横杆等,若发现危险应禁止使用,并立刻送修或
≥80mm
踏步宽g
10~35mm
踏步高 r
踏板要求:
3、顶部踏板的上表面应与平台平面一致,踏板与平 台应无间隙。
4、踏板应采用防滑材料或至少有不小于25mm宽的防 滑突缘。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mm的花纹钢板,或经 防滑处理的普通钢板,或采用25×4mm扁钢和小角 钢组焊成的格板或其他等效的结构。
5、底部踏板பைடு நூலகம்的梯梁应自踏板突缘向前突出不小于 50mm
与水平面成30°~75°倾角的踏板钢梯
盘梯
直梯:梯长不可调的非自支撑的梯子
伸缩梯:由两部分或三部分组成的便携式梯
子,且每一部分的梯框平行于另一部分的梯框。 其长度可以通过一次升降一个梯级来改变。
人字梯:一种自行支撑的便携式梯子,形状
类似人字,长度不能调节。
固定式钢直梯
固定式钢直梯技术标准
1、梯梁:用来安装踏棍或其他横向承载
移动扶梯的检查
移动扶梯的检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 梯子的功能是否适合该项工作; ■ 梯子的安全性,是否短少踏棍或梯身破损、断裂、腐
蚀、变形、有裂缝; ■ 梯脚是否良好; ■ 梯子有无检查合格标识; ■ 限位器是否完好; ■ 踏棍或踏板的状态,是否有泥土、机油或油脂附着; ■ 五金件是否完好(拉杆、铆钉、撑杆、螺母、螺栓、
r/mm 160 175 185 200 210 225 235 245 255 265
g/mm 280 250 230 200 180 150 130 110 90 70
踏板要求:
2、踏板的前后深度应≥80mm,相邻两踏板的前后方向重叠应 ≥10mm,≤35mm。在同一梯段所有踏板间距应相同。踏板 间距宜为225~255mm。
移动扶梯的检查
检查合格后,应当做好标识。可以刷色环,或粘贴标签 最上两级未漆 红
无检查合格目 视标识
安全绳不合格
无止滑脚
移动扶梯使用要求
5、一个梯子上只允许一人站立,并有一人监护。严禁带 人移动梯子。
6、梯子使用时应放置稳定。在平滑面上使用梯子时,应 采取端部套、绑防滑胶皮等防滑措施。直梯和 延伸梯 与地面夹角以60°~70为宜。
件的梯子侧边构件。
2、踏棍:使用者上下梯子时脚踩踏的梯
子构件。
3、护笼笼箍 4、护笼立杆 5、栏杆 H、梯段高:梯子上端基准面至 基准面
的垂直距离,简称梯高。
h、栏杆高 s、踏棍间距;
总体要求:
1、钢直梯应与固定的结构表面平行并尽可能垂直水平面设 置。当条件限制不能垂直水平面时,两梯梁中心线所在 平面与水平面倾角应在75°~90°范围内。
2mm的矩形管。 3、梯长不得超过5m。 4、梯宽不得小于300mm。 5、踏板间距为275mm~300mm。 6、工作角度为75°土5°。 7、梯梁与踏板的夹角(锐角)最大不超过87°15ˊ。 8、踏板必须作防滑处理。
移动扶梯技术标准(GB 7059.3 )
9、最下一个踏板与梯梁底端的距离应为275mm。 10、梯子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允许有歪斜、扭曲
盘梯的最大升角为50度,一般宜取45度;同一罐 区内盘梯升角宜相同;
踏步的最小宽度为200mm;
相邻两踏步的水平距离与两踏步之间高度的两倍 之和,不应小于600mm,且不大于660mm;整个 盘梯踏步之间的高度应一致;
踏步应用栅格板或防滑板;
斜梯: 550~700
盘梯的技术标准
盘梯栏杆上部扶手应与平台栏杆扶手对中连 接;
3、护笼内侧深度由踏棍中心线起应≥650 mm,≤800 mm。圆形护笼的直径应 为650 ~800 mm,其他形式的护笼内侧宽度应≥650 mm,≤800 mm。护笼 内侧应无任何突出物。
4、水平笼箍垂直间距应≤1500 mm。立杆间距应≤ 300 mm,均匀分布。护笼 各构件形成的最大空隙应≤0.4㎡。
3、对未设防护笼的梯子,梯子中心线到侧面最 近的永久性物体的距离应≥ 380mm。
非连续性表面
4、对前向的进出式梯子,顶端踏棍上表面与到 达平台或屋面平齐,由踏棍中心线到前面最 近的结构、建筑物或设备边缘的距离应为 180mm~300mm,必要时应提供引导平台使 通过距离减少至180mm~300mm。
变形及其他影响强度的缺陷。 11、梯脚应采用通用合成橡胶(丁苯橡胶)制造。 12、撑杆设在梯梁中心处,并能锁固。 13、铰链销钉直径不得小于8mm。 14、凡是装有平台的轻金属析梯,平台与梯子必须牢固连接。 15、延伸梯全程延伸长度不应超过11m,并应装备限位装置以
确保延伸部分与非延伸部分至少有1m重叠。
销毁
3 确认梯子的止滑脚是否良好
用榔头轻敲梯子所有的横杆或踏步,通过声音 4 判别梯子结构是否有缺陷
检查结论: 检查人:
检查日期:
移动扶梯的检查指南
1、爬梯梯级或横档松动(用手可以转动)、破损、 弯曲或损坏?
2、爬梯梯级或横档油腻或易滑脱? 3、螺丝、螺栓、铆钉或其他金属件松动? 4、立杆或支柱弯曲、破裂、断裂? 5、摇晃? 6、链松动、弯曲或破裂? 7、伸缩锁具松散、破裂或缺损? 8、爬梯伸展后锁具有问题,不能正常就位?
7、使用梯子时,人员处在坠落基准面2m(含2m)以上时 应采取防坠落措施。
8、在梯子上工作时,应避免过度用力、背对梯子工作、 身体重心偏离等,以防止身体失去平衡而导致坠落。
移动扶梯使用要求
9、若梯子用于人员上、下工作平台,其上端应至少伸出 支撑点1m。在支撑点以上的梯子部分(指直 梯或延伸 梯)只可在上、下梯子时作扶手用,禁止用其挂靠、 固定任何设备或工具。
盘梯外侧应有栏杆,当盘梯内侧与罐壁的距 离大于150mm时,内侧也应有栏杆;
盘梯应全部支撑在罐壁上,盘梯侧板的下端 与罐基础上表面应留有适当距离。
移动扶梯
移动扶梯技术标准
移动扶梯技术标准(GB 7059.3 )
1、梯梁的截面尺寸不得小于50×30×3mm。 2、踏板截面尺寸不得小于长44mm、宽20mm、厚
安全规范标准培训
爬梯、平台标准及 安全管理规范
南山电厂安监科
主要内容
固定式钢梯安全管理规范 移动扶梯相关标准及使用规范 钢平台安全管理规范
爬梯分类
固 定 式 钢 梯
爬梯
移 动 扶 梯
钢直梯: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
上,与水平面呈75°~90°倾角,主要构 件为钢材制造的直梯
钢斜梯: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
1、梯子扶手中心线应与梯子的倾角线平行。 2、梯子封闭边扶手的高度应为860~960mm。 3、斜梯敞开边的扶手高度应不低于GB4053.3规定。
扶手高度h2 封闭边:860≤h2≤960 敞开边:执行GB4053.3
盘梯
盘梯的技术标准
斜梯: 450
盘梯的最小净宽度为650mm
斜梯: 30~75
空间环境要求
1、对未设防护笼的梯子,由踏棍中心线到攀登 面最近的连续性表面的垂直距离应≥760。对 于非连续性障碍物,垂直距离应≥600mm。
2、由踏棍中心线到梯子后侧建构筑物或设备的 连续性表面垂直距离应≥180mm。对非连续 性障碍物,垂直距离应≥ 150mm 。 (成人鞋子长度300mm左右)
3、当护笼用于多段梯时,每个梯段应与 相邻的梯段水平交错并由足够的间距, 设有适当空间的安全进、出引导平台, 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踏棍及梯梁要求
1、踏棍长度应为400~600mm,同一梯段
上应相同。由于工作面所限,攀登高度 在5m以下时,梯子内侧净宽度可小于 400mm,但不应小于300mm。 2、相邻踏棍垂直距离应为225~300mm, 且应相等。最下端踏棍距基准面距离应 ≤450mm。
2、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梯子及其所有部件的表面光滑、无 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梯子使用者造成伤害或 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3、在室外安装的钢直梯和连接部分的雷电保护,连接和接 地附件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
4、无基础的钢直梯,至少焊接两对支撑,将梯梁固定在结 构、建筑物或设备上。(当梯梁采用60×10mm的扁钢, 梯子内侧净宽度为400mm时,相邻两对支撑的竖向间距 应≤3m。)
(成人肩宽约600mm)
向上延伸1050
225~300mm ≤450mm
护笼要求
1、护笼宜采用圆形结构,应包括一张水平 笼箍和至少5根立杆。
2、水平笼箍采用不小于50 ×6 mm的 扁钢,立杆采用不小于40×5 mm 的扁钢。水平笼箍应固定到梯梁上,立 杆应在水平笼箍内侧并间距相等,与其 牢固连接。
连续性表面
非连续性表面 连续性表面
梯段高度及防护要求
1、单段梯高宜≤10m,攀登高度大于 10m时宜采用多段梯,梯段水平交错 布置,并设梯间平台,平台垂直间距 宜为6m。单段梯及多段梯的梯高均应 ≤15m。
2、单梯段高度大于3m时宜设置安全护 笼。单梯段高度大于7m时,应设置安 全护笼。当攀登高度小于7m,但梯子 顶部在地面、地板或屋顶之上高度 (坠落高度)大于7m时,也应设安全 护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