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意见采纳情况说明该文属于规范性文件,只是对《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进行细化,并作些程序性规定。
已采纳2在制定该管理办法时,请参照《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
已采纳3建议尽量不对国家湿地公园作相关规定,我省文件不能规范国家湿地公园。
已采纳4为适应当前“放管服”工作需要,建议精简申请省级湿地公园的申请材料,且改革要求,规范性文件不得设置证明材料。
已采纳5江西省林业局林政处建议将第九条第(五)点“拟设湿地公园范围和各功能区边界矢量图”修改为“拟设湿地公园范围和各功能区边界1:1万纸质地形图和矢量图”。
此条已删除6建议将“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向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总体规划等相关申报材料”作为第十条的第(一)。
此条已删除7建议在第十条第(三)点最后增加一句“并同时在拟设立湿地公园的权属地进行公示,征求社会意见”。
此条已删除8建议将第十四条第(二)点“组织实施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改为“组织实施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湿地公园范围和各功能区范围的标桩定界工作”。
已采纳9建议将第二十三条第(三)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修改为“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和标桩定界工作完成情况”。
未采纳,原因:参照《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林湿发2017)150号10江西省林业局人事处根据省有关要求,各地各部门杜绝在部署工作、印发文件中对下级“夹带”机构编制要求,防止出现干预市县机构编制的现象,建议本办法第十二、十三条须做修改。
已采纳11南昌市林业局湿地办建议将第四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修改为“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
”理由:南昌市现有两处省级湿地公园均不是林业主管部门在管理,均为其县区城建或城管委等部门实行管理职责,且很难将这两处湿地公园移交给林业主管部门。
未采纳,原因: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林湿发2017)150号保持一致12浮梁县林业局建议将第九条第(七)项删除。
理由:因为第十条第(一)项明确了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向省林业主管部门申请。
此条已删除13建议第十三条第二款改为: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根据职能配备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未采纳14建议增加省级湿地公园的湿地管理内容;建议增加乡村小微型湿地的建设内容,助推乡村振兴。
未采纳,湿地公园的管理不包括小微湿地。
15建议第十四条第(五)项修改为:组织协调湿地公园内的有关事务。
未采纳,表述不清晰。
16建议第十六条修改为:湿地公园实行分区管理,应当划定保育区,可根据自然条件和管理需要,划分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
保育区不得开展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无关的活动,保护、监测、科学研究等必要的保护管理活动除外……未采纳,原因: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林湿发2017)150号保持一致17第十八条建议修改为:湿地公园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和超出湿地资源的再生能力,禁止对湿地动植物资源造成破坏性损害。
未采纳,原因:湿地公园的建设应遵循《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要求18第十九条对湿地公园土地的征占用没有提出审批机关,只是提出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议明确审批机关。
已采纳19第二十一条要求,凡需在湿地公园内引入外来物种的,应当依法报批。
建议增加明确审批程序、审批机关的条款。
建议第二款修改为:湿地公园禁止引进破坏生态环境的外来物种。
未采纳,原因:引进外来物种有法定的审批程序20建议第二十二条与第二十三条对调。
原第二十三条建议修改为: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监督检查与评估工作由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评估结果未达标的,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监督检查与评估内容包括:(一)湿地公园本底资源变化情况;(二)能力建设与制度执行情况;(三)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四)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与利用情况;(五)科研监测、宣传教育与建档立卡情况;(六)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未采纳,原因: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林湿发2017)150号保持一致21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作为独立条款。
同上22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作为第二十五条。
同上23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顺延。
同上24抚州市林业局建议增加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实施公园范围内的行政处罚。
(依据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五十条规定)。
未采纳25赣州市林业局建议第二十二条“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省林主管部门报送所在地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情况及年度数据”修改为“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每年向省、市、县林业主管部门报送所在地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情况及年度数据。
”未采纳,原因: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林湿发2017)150号保持一致26建议第二十三条“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对辖区内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状况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修改为“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对辖区内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状况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未采纳,原因: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林湿发2017)150号保持一致27建议第二十四条“因自然因素造成湿地公园生态特征退化的,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调查,指导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制定实施补救方案,并向省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经监督评估发现存在问题的湿地公园,设区市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通知其限期整改。
限期整改的湿地公园应当在整改期满后15日内向下达整改通知的林业主管部门报送书面整改报告。
”修改为“因自然因素造成湿地公园生态特征退化的,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调查,指导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制定实施补救方案。
经监督评估发现存在问题的湿地公园,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通知其限期整改。
限期整改的湿地公园应当在整改期满后15日内向下达整改通知的林业主管部门报送书面整改报告。
”未采纳,原因: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林湿发2017)150号保持一致28吉安市林业局第一条第二款建议修改为:我省行政区域内省级湿地公园的设立、建设、管理和撤销应遵守本办法。
已采纳29第四条建议修改为: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全省湿地公园建设工作。
湿地公园所在地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湿地公园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与渔业、水利、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共同做好湿地公园的有关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湿地公园相关管理工作。
未采纳,原因: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林湿发2017)150号保持一致30建议删除第二十二条。
理由:该条内容作为全省每年湿地例行工作部署到各地,由各湿地公园所在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报送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情况及年度数据给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再汇总上报省湿地办。
同上31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建议修改为: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11月底前组织对辖区内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状况进行自查,自查结果报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抽查和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同上32九江市林业局第七条建议修改为“新建湿地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不得重叠或者交叉。
”已采纳33第十条(一)中建议删除“对申报材料不完备的,及时要求申报单位补充申报材料;对不符合评审条件的,退回申报单位并说明理由。
”未采纳,原因:删除后情况表述不清34第十四条(二)中建议删除“及湿地公园范围和各功能区范围的标桩定界工作。
”未采纳,原因: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林湿发2017)150号保持一致35第十九条建议修改为“禁止擅自征用、占用湿地公园土地。
因工程建设确需征用或占用湿地公园内土地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征求省林业主管部门意见后,方可办理相关用地审批手续。
征用、占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已采纳36萍乡市林业局第三条: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三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公园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为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保障。
建议增加人员编制。
未采纳,原因: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林湿发2017)150号保持一致37第十条:申请设立省级湿地公园的程序第(三)小点,对符合评审条件的申报材料,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并在二十个工作日内会同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旅游等主管部门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
建议各主管部门的名称调整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最新“三定方案”规定名称。
已采纳38上饶市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1. 项目征占用湿地公园,应该明确要不要征收湿地恢复费等;2. 侵占、破坏湿地公园湿地,应该明确处罚标准。
未采纳,原因:管理办法属于规范性文件,不能涉及行政处罚。
39修水县林业局1. 能否明确湿地公园内刑事案件的处罚依据。
2. 对省级以上重要湿地实行湿地生态补偿。
同上40宜春市林业局1. 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要求湿地公园应当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建议管理办法明确林业部门对湿地公园专门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
未采纳,原因:原条款已明确林业部门的管理职责41宜春市林业局2.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要求设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要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状况开展评估工作。
建议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评估边界。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