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硬盘主引导记录★由于病毒的破坏或操作上的失误,使硬盘主引导记录和分区表损坏,硬盘将无法启动。
①KV3000作为一款著名的杀毒软件,KV3000同样具有非常强大的主引导记录和分区修复的功能。
我们可以先用软盘启动后,执行KV3000,按下F6键,就可查看已经不能引导的硬盘隐含扇区,即查看硬盘0面0柱1扇区主引导信息是否正常,如果在硬盘的0面0柱1扇区,没有找到关键代码,即硬盘分区表关键代码“80”“55 AA ”,那么硬盘本身将不能引导,即使软盘引导后也不能进入硬盘。
这时,可按动翻页键PgDn或PgUp键,在硬盘的隐含扇区内查找,如有,会在表中出现闪动的红色“80”和“55AA”,并响一声来提示你,下行会出现一行提示,“F9 = Save To Side 0 Cylinder 0 Sector 1 !!!”。
这时,按一下“F9”键,就可将刚找到的、即在表中显示出的原硬盘主引信息, 覆盖到硬盘0面0柱1扇区中,然后,机器会重新引导硬盘,恢复硬盘的起动性能。
②FDISK用FDISK/MBR覆盖主引导记录的代码区,但不重建主分区表。
适用于主引导记录被引导区型病毒破坏或主引导记录代码丢失,但主分区表并未损坏的情况下。
注意:FDISK/MBR并不适用于清除所有引导型病毒,因此要慎用。
③FIXMBRFIXMBR是专门用于重新构造主引导扇区的小工具,使用方法也简单。
直接运行FIXMBR的情况下它将检查MBR结构,如果发现系统不正常则会出现是否进行修复的提示。
如果回答“YES”,它将搜索分区。
当搜索到相应的分区以后,系统会提示是否修改MBR,回答“YES”则开始自动修复,如果搜索的结果不对,可使用/Z开关符,重新启动系统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如果想详细了解FIXMBR的使用方法,可以用/H开关来查看。
★修复硬盘分区表★①KV3000在KV3000的主菜单上,按下F10键,就可对系统的有关参数和硬盘分区表快速测试,如果硬盘分区表不正常,KV3000会先将坏分区表保存到软盘上以防不测,再自动重建硬盘分区表,使硬盘起死回生。
但如果硬盘只有一个分区,而且文件分配表(FAT表)、文件目录表(ROOT表) 严重损坏,数据已经都没有了。
那么,用这个功能即使恢复了C盘分区表,也不能使C盘引导,数据也不能恢复。
这时需要配合其它的硬盘修复工具来恢复数据。
如果硬盘还有D、E、...等几个分区,一般情况下,KV3000能找回后面没有被破坏掉的分区,重建一个新的硬盘分区表,然后,再用DOS系统软盘引导机器后,就可进入硬盘后面几个分区,将数据备出后,再将硬盘重新分区、格式化。
KV3000修复硬盘的详细使用方法,大家可以查看KV3000杀毒软件的使用说明文件,也可以到江民网站去查看。
②FDISK用FDISK还可以新建立分区、重建主分区表,但这种方法不覆盖主引导记录的代码区。
如果要保证硬盘内数不受破坏,分区时必需与原来的分区相一致,否则数据不保。
具体的使用方法我就不哆嗦了,建议大家使用FDISK的汉化版,很容易上手。
③DiskManDiskMan过人之处就在于它的硬盘分区表恢复功能,并采用图形界面,以图表方式表示分区表的详细结构。
使用方法详见《宝刀不老的小工具——DiskMan 》★挽救硬盘FAT(文件分配表)和DIR(根目录表)★如果FAT表损坏,就可能丢失所有文件,即便对DOS很精通的人,要修复FAT表损坏的磁盘文件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①NDD(Norton Utilities 8.0)启动NU工具包中的磁盘修复程序NDD,在其菜单中选择Options/General确认NDD 将进行包括主引导区和CMOS在内的全面检查,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Diagnose Disk对硬盘进行诊断,NDD在发现错误时将会自动报告,并提示错误描述(Description)和推荐意见(Recommendation),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修复与否。
修复时注意保存UNDO磁盘,以便恢复操作之用。
在修复过程中,尤其是在表面测试(Surface Test)过程中如果提示读写错误,则说明硬盘存在物理损坏,数据可能会丢失。
在诊断、修复结束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若能对C盘进行访问则大功告成,可以通过备份数据、重装操作系统简单地恢复硬盘功能。
否则只能进行恢复操作(UNDO),尝试手工或通过其他方法恢复。
但NDD(Norton Utilities 8.0)只能在DOS下运行,且不支持FAT32格式。
②SCANDISK微软操作系统自带的类似NDD的硬盘检测工具,大家对它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在WIN 9X非法关机后重启时它就会自动运行扫描硬盘,用法有点类似NDD。
③CHKDSK同样也是微软操作系统自带的DOS下专门用于检查硬盘的工具,CHKDSK/F命令格式专门用来捡回硬盘的丢失簇并释放丢失的硬盘空间,有时我们可以在它运行以后生成的*.CHK文件里找到一些重要的数据。
硬盘的FAT表与根目录随着用户写入和删除文件而不断变化,如果能经常备份FAT表和根目录,当FAT表损坏时用回写FAT表、根目录的方法,可以使硬盘恢复到上一次保存的状态。
当硬盘的FAT表或根目录损坏,需要将保存的FAT表、根目录数据回写时,必须保证FAT表和根目录的起始逻辑扇区号和长度(扇区个数)正确。
★恢复误删除的分区★①FDISK & formAT如果在误删除分区后没有执行过其他分区操作,按照下面的方法一般都能够恢复原来的数据:执行FIDSK分区程序,重建删除的分区,但是注意要保持分区与原来分区在大小、位置上一致;重新启动系统到MS—DOS模式,执行“format X:/u/q”(X为误删的扩展分区盘符)。
这时系统首先会警告说:“这是一个大硬盘,如果格式化,数据将全部丢失”,这时选择“YES”;而后系统会告诉你该分区无法进行快速格式化并问你是否进行“完整格式化”,回答“NO”。
该步骤的关键是加入参数/q(快速格式化),这样进行一次“假格式化”后,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应该可以访问该分区的数据了。
另外,该方法恢复的分区有可能在再次重启系统后无法访问,虽然仍可以按上面的方法恢复数据,但我们建议恢复分区后备份该分区所有数据,而后执行完整的格式化过程。
★硬盘零磁道损坏的抢救★①DE (PCTOOLS 9.0)如果运行ScanDisk扫描C盘在第一簇出现一个红色的“B”,即说明C盘零磁道损坏!在DOS下运行DE,先进入Options菜单,选项Configuration,按空格去掉Read Only(只读模式)前面的“√”号(按Tab键切换),保存退出。
接着选主菜单Select中的Drive;进去后在Drive type项选Physical,按空格选定,再按Tab键切换到Drive项,选中hard disk,然后选OK回车。
之后回到主菜单,打开Select菜单,这时会出现Partition Table,选中并进入,之后就可以看见硬盘的分区表信息。
例如:该硬盘有两个分区,那么在硬盘的分区表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1分区就是C盘,该分区是从硬盘的0柱面开始的,那么将1分区的Beginnig Cylinder的0改成1就可以了。
保存后退出。
重新启动进入BIOS,运行自动侦测硬盘可以看到CYLS的个位数减少了一位(例如:782→781),保存退出,重新分区格式化,大功告成。
但DE不支持FAT32格式且只在DOS下运行,而且PCTOOLS 9.0现在已经不太好找了,想当年它与Norton Utilities 8.0在工具软件之中是两朵奇葩……②PQMAGICT大名鼎鼎的分区魔术师(Partition Magician)可能是大家最常用的硬盘分区工具。
PQMAGICT是它的DOS版的工具,用它来修复损坏的硬盘零磁道可谓易如反掌。
假设一块硬盘有两个分区(C、D),用ScanDisk检查D盘时显示D盘零磁道损坏,因此不能用formAT不能进行格式化,如果用FDISK重新调整逻辑D盘的大小,使D盘的逻辑0磁道向前或向后移动,跨越这个坏磁道,但这样一来,就会破坏C 盘上的所有数据。
因此这时我们必须借助PQMAGICT的威力。
首先在DOS下启动PQMAGICT(必须先把PQ COPY到C盘),选择查看D盘,此时屏幕会显示D盘的分区和容量信息,然后选择Option菜单中的Reszie Selected Partition,用鼠标拖动左边的容量标尺,让D区减少一点,或者直接手动输入分配D区的容量大小,目的是空出坏的区域,确定后PQMAGICT便开始对D区进行转换,完成以后退出PQMAGICT。
这样对C盘上的文件秋毫无犯,且D盘又重见天日了。
②SPecialFDiskSPecialFDisk在建立主分区时可由使用者自定启始柱面,故可跳过损坏的柱面区域。
此招是SPecialFDisk的一个必杀技,使用方法请详见《宝刀不老的小工具——SPecialFDisk》★抢救被“逻辑锁”锁定的硬盘★①DM中了“逻辑锁”的硬盘不能用软盘、光驱、双硬盘正常启动,但我们可以利用软件DM 为硬盘解锁。
因为DM是不依赖于主板BIOS识别硬盘的硬盘工具,就算在主板BIOS中将硬盘设为“NONE”,DM也可识别硬盘并进行分区和格式化等操作。
首先你要把DM拷到一张系统盘上,接上被锁硬盘后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将IDE硬盘设为“NONE”(这是关键所在!)。
保存设置后退出,系统即可“ 带锁”启动。
启动后运行DM,你会发现DM可以识别出硬盘。
选中该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就可以了。
但是,这种方法的弱点是硬盘上的数据将全部丢失。
硬盘软故障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病毒、误操作,甚至一次意外掉电都可能使硬盘崩溃。
因此平时一定要养成备份硬盘重要数据的习惯,在关键时刻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