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题型与答题方法》精讲精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题型与答题方法》精讲精练


考点1——内容 意境 情感
【题目形式】
•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2、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考点1——“内容 意境 情感”
【答题技巧】 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 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炼字 情感
3《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4 如何理解《望江南》这首词的主题?
内容
意境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表现手法
考点一 内容 情感 意境 考点二 表达技巧 考点三 语言 炼字
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运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悲凉景
致;“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 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反映出军情紧急 ;也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为国 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
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位女子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 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 但是“千帆过尽”却仍就不见归人, 写出了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女子的生活状况 和内心情感,表达出女子的相思之情。
考点2——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怎样的效果? 4、谈谈某句诗的妙处。
考点2——表达技巧
直接抒情 (又叫直抒胸臆)
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1)衬托 正衬 反衬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
表现手法 (5)以小见大
(6)渲染 (7)以动写静
(8)多角度描写 (9)比兴 (10)象征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题目上看,这首词是以什么内容为主题?
题目是“秋思”。这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代表作。
2、本诗出现了哪些意象,表达什么感情?
雁云、边声、长烟、落日、孤城, 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 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关联的对象、特点及作用。
4、谈谈作者的情感。
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 写出了……的……特点(或烘托出……的意境),表 达了诗人……的情感。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
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
小结 欣赏诗词基本方法
明确诗(词)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内容
体会诗(词)表达了什么感情?
思想感情
了解诗(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能够概括诗(词)的风格
表现手法 语言风格
学会推敲诗(词)中的字、词
字句推敲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 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表达了作者希望受朝廷重用的爱国情怀。
中考冲刺专题复习精讲精练
古诗词赏析
题型与方法
复习目标
1、借鉴其他省市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中考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1、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和诗歌意境 2、理解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词语的锤炼。
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
饮酒 (其五)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考点1——内容 意境 情感
【 答题步骤 】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词)通过 形象或景物,写出了 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 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 兴 (2)比 喻 (3)拟 人 (4)夸 张 (5)对 偶 (6)用 典
考点2——表达技巧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用了这种手法的作用? 3、这种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 )+表达作用(情感)
考点3——语言风格及炼字
【题目形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语言风格 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炼字
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 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考点3——语言风格及炼字
【解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修辞、表现手法或语言特点。
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