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 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依照本法执行。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个体经济组织:一般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 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事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
组织。
不包括集体所有制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户 和列入民法适用范围的雇主。
2、劳动关系的含义
劳动关系
人与自然
劳动者与劳动者
人与人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 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 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 关系。
3、劳动关系的特征
➢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 单位。
➢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劳动关系产 生于劳动过程中。
➢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属性。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外国法人 驻华机构等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也属于劳动法调 整范围。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除公务员 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以外的劳动关系归 劳动法调整;
(3)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非合同劳动 关系,即公务员和依法参照执行公务员制度的劳动 者的劳动关系,以及农村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 家庭佣人等的劳动关系,不归劳动法调整。
夏某与纺织厂因借款而产生的关系属于劳动关系吗?
4、劳动关系的分类 劳动关系的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劳动
关系可进行多种分类。特别应注意以劳动关 系表现形式为标准的分类,分为的标准劳动 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借调、试用、中止、 劳动派遣)之区分意义。
5、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1)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 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归劳动法调整;
我国境内的三资企业是否适用我国的劳 动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夫妻店”是否 适用劳动法调整?
6、全球化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1)劳动关系的运行更加市场化 ; (2)劳动关系的范围逐步趋于国际化; (3)劳动关系的主体呈现单极化; (4)劳动关系的冲突表现社会化
劳务关系指双方当事人 依约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 务并获得报酬的关系。包括 承揽合同、运输合同、保管 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基本 建设承包合同、委托合同、 信托合同和居间合同。
•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参见教材P13
案例:
2000年11月7日,刘某雇佣两名外地人为他家 收割稻谷。当天下午,刘与两雇工一起拉一辆装 有稻谷和打谷机的板车回家,拉到一下坡处时, 因在前面拉车的雇工没有控制好车头,刘与另一 名雇工在后面也没有能拖住车尾,致使板车滑坡 失控,快速冲向一路边房屋,致使房主林某受伤, 住院治疗花去医药费5700余元,刘已付给570元。 事故发生后,两名雇工即逃离,且身份和下落不 明。
2、我国劳动法的概念 (1)劳动法的狭义概念:即指我国1995年 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劳 动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概念; (2)劳动法的广义概念:即指劳动法的学 理概念,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具 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3)学科意义上的劳动法:劳动法是一个 独立的部门法。劳动法学科就是以研究劳动 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制度体系的专门学科。
7、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的区别 ➢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劳动过程中的关注点与要求不同; ➢劳动报酬支付方式不同; ➢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
事实劳动关系
• 即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 订立书面合同,但双方实 际履行了劳动的权利和义 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 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事实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 发生劳动争议时,通常强 调用人单位应承担的法律 责任。
刘与两名雇工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雇 佣关系?
20
案例:小张大学毕业后,经多次面试,终于在B公司谋
得一份美差。上班不到半年,却在一次下班途中遇车祸 骨折。小张要求公司提供工伤赔偿。B公司却称,双方 未签订劳动合同,小张不是公司员工,拒绝了他的索赔 要求。小张找到劳动局的工伤认定部门,工伤认定部门 要求பைடு நூலகம்张出示他与B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小张发 现自己既没有与B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又没有任何证据证 明自己与B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小张很气愤也很无 奈,之后跳槽到C公司,并与公司签订了合同。不久,小 张因工资待遇问题与公司产生争议,请求工会出面协调 解决。公司却称小张不是公司员工,还拿出了当时双方 签订的协议。小A这才注意到上书的四个字:劳务合同。 顿时傻了眼。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第二节 劳动法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劳动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节 劳动法产生的渊源及其体系框架
一、劳动法的概念 1、国外劳动法的不同立法含义:
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对劳动法的解释是:劳动法是 与雇佣劳动相关的全部法律原则和规则;
美国学者多实用主义,不大太关注劳动法概念的问题。 日本劳动法是调整雇佣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德国学者则认为,劳动法是与劳动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 和;
➢劳动关系具有平等关系与隶属关系相互交错的特 征。
➢劳动关系以劳动给付为主要内容。
案例: 夏某是某纺织厂的职工,生活比较
困难,为了给孩子支付上大学的学费, 向厂里借了一笔钱,并写了借条,约 定半年后还清。半年过后,夏某未能 按照约定还款,请求厂里能够延期, 可是纺织厂坚持要求夏某按协议偿还 债务。双方因此产生了争议。
《劳动法》D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 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 用本法。
《劳动合同法》对此进行了修改
《劳动合同法》D2: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 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 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 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基本的社会关系
1、劳动
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劳动关系产生于 劳动过程,因而认识劳动法,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劳动。
劳动法上的劳动,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 履行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规定义务 的集体劳动。
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契约性 从属性 职业性 有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