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调控法(研究生课堂)

宏观调控法(研究生课堂)

关于市场经济的含义有多种主张: 关于市场经济的含义有多种主张: 1、萨缪尔森等认为:市场经济是一部复杂而精良的机 、萨缪尔森等认为: 器,它通过价格和市场体系对个人和企业的各种经济 活动进行协调。 活动进行协调。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 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 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 2、有学者市将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 、有学者市将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 认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经济, 认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经济, 是资本主义的同义语。 现代日本经济字典》认为: 是资本主义的同义语。如《现代日本经济字典》认为: 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有三条,即私有财产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有三条,即私有财产制度、 契约自由的原则和自我负责的原则。 契约自由的原则和自我负责的原则。
本人撰写的宏观调控法方面的文章: 本人撰写的宏观调控法方面的文章: 1、启动内需的税法思考 法商研究》2000( 《法商研究》2000(5) 2、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法思考 法商研究》2001( 《法商研究》2001(5) 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计划法律制度的完善 刘茂林主编的《公法评论》 刘茂林主编的《公法评论》第4卷 4、论我国国库制度的完善 河北法学》2001( 《河北法学》2001(4) 5、税收法定主义内含的悖论及其原因分析 刘剑文主编的《税法论丛》 刘剑文主编的《税法论丛》第7卷 6、论我国税收立法的价值取向 税务与经济》2001( 《税务与经济》2001(4)
欢迎大家来到 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法》课堂
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赵芳春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88386298 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hnzfc788@
参考书目
经济学类教材、专著类 经济学类教材、专著类:
宏观部分), ),中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 宏观部分),中 高鸿业主编: 西方经济学》 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1996年版 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 经济学》 2、[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经济学》 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 (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 卢现祥著: 制度经济学》 3、卢现祥著:《制度经济学》
7、强化流转税宏观调控功能初探 现代财经》2006(11) 《现代财经》2006(11) 8、税收调控与税收立法 刘隆亨主编的《当代财税法基础理论及热点问题》 刘隆亨主编的《当代财税法基础理论及热点问题》 完善财税制度,加速解决“三农” 9、完善财税制度,加速解决“三农”问题 刘隆亨主编的《财税法论坛2004 2004》 刘隆亨主编的《财税法论坛2004》 10、 10、税收法治需要弘扬契约精神 财政经济评论》2006年卷 年卷( 《财政经济评论》2006年卷(下) 11、 11、循环经济视野中的增值税转型 山西财政专科学校学报》2006( 《山西财政专科学校学报》2006(2) 12、 12、财政监督法律制度的完善 刘隆亨主编的《财税法论坛2005 2005》 刘隆亨主编的《财税法论坛2005》 13、 13、论税法的价值选择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1)
(三)市场失灵和市场失败: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失灵和市场失败:
1、市场失灵 、 公共产品短缺 外部经济性 垄断与竞争的摩擦 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 未来的不确定因素 2、市场失败 、 社会分配不公 经济波动
二、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
(一)宏观调控的本质及特点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及手段 宏观调控失灵与失败: (三)宏观调控失灵与失败:加强宏观调 控立法的必要性
第二章 宏观调控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宏观调控法的性质、特点及体系 宏观调控法的性质、 宏观调控法的性质
(一)宏观调控法的性质 (二)宏观调控法的特点 (三)宏观调控法的体系 1、宏观调控基本法 、 2、宏观调控部门法 、
计划法(发展规划法 ;财税法;产业结构调节法;金融调控法;价格法; 计划法 发展规划法);财税法;产业结构调节法;金融调控法;价格法;投 发展规划法 资法 问题思考
所谓社会总供给, 所谓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 向社会提供的、供最终消费者使用的、 向社会提供的、供最终消费者使用的、并能进入市场 的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的总和。 的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的总和。总供给分为潜在的 总供给和实现的总供给、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 总供给和实现的总供给、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国内 供给与国际供给。 供给与国际供给。 所谓社会总需求, 所谓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 上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 上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并已进入市场的 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的需求的总和。包括:消费、 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的需求的总和。包括:消费、 国内私人投资、政府商品与服务采购、净出口。 国内私人投资、政府商品与服务采购、净出口。总需 求也可以分为潜在的总需求和实现的总需求、 求也可以分为潜在的总需求和实现的总需求、产品需 求与服务需求、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 求与服务需求、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消费需求和投 资需求等。 资需求等。
目录
总论: 总论:
一、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二、宏观调控法的产生与发展 三、宏观调控法的宗旨及基本原则 四、宏观调控法律关系
分论: 分论:
一、财政税收法与宏观调控 二、金融法与宏观调控 三、产业调节法与宏观调控 四、计划法与宏观调控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市场经济的本质
(主性和利益的相对独立性。 、市场主体行为的自主性和利益的相对独立性。 2、市场交易的自愿性、平等性和竞争性。 、市场交易的自愿性、平等性和竞争性。 3、市场经济活动的营利性和开放性。 、市场经济活动的营利性和开放性。 4、市场机制调节的自发性、滞后性和局限性。 、市场机制调节的自发性、滞后性和局限性。 隐含的优点: 隐含的优点: (1)资源配置的效率性 ) (2)对勤奋、创新的激励性 )对勤奋、 (3)资金、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资金、 (4)风险的分散性 ) 隐含的缺点: 隐含的缺点: (1)竞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 ) (2)生产的盲目性和经济的波动性效果的有限性 ) (3)公共利益容易受损失 ) (4)财富分配中的贫富悬殊 )
论文类: 论文类:
1、刘剑文、杨解君:关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问题 刘剑文、杨解君: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 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4) 张守文: 2、张守文: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 北京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1( 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3) 张守文: 3、张守文:宏观调控法的周期变易 中外法学》2002( 载《中外法学》2002(6) 张守文: 4、张守文:略论经济法上的调制行为 北京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0( 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5) 王全兴、管斌:宏观调控法论纲( 5、王全兴、管斌:宏观调控法论纲(上、下) 载中国经济法网 邢会强: 6、邢会强:宏观调控行为的不可诉性探析 法商研究》2002( 载《法商研究》2002(5) 宋清华: 7、宋清华:我国银行危机处理的法律制度 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 载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5卷,方正出版社 卷 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年版 其他各种相关论文。 8、其他各种相关论文。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在现实中,二者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 二者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 在现实中 二者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为 需求不足或需求膨胀。因为: 需求不足或需求膨胀。因为: (1)供给和需求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 )供给和需求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 (2)价格制约着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互转化、调整 )价格制约着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互转化、 需要较长时间。 需要较长时间。 (3)多种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因素 )多种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 都会影响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和结构, 都会影响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和结构,而且它们对 供给和需求影响的方向与力度不尽相同。 供给和需求影响的方向与力度不尽相同。
3、有学者将市场经济看作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并从资源 、有学者将市场经济看作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配置角度出发,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 配置角度出发,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 如美国的《现代经济辞典》提出:市场经济是“ 如美国的《现代经济辞典》提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 组织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生产什么样的商品, 组织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生产什么样的商品,采用什么 方法生产,以及生产出来以后谁将得到它们, 方法生产,以及生产出来以后谁将得到它们,都要依靠供 求力量来解决。 资本主义指市场经济加私有制。 求力量来解决。”资本主义指市场经济加私有制。 4、吴俊培等认为:市场经济是使资源配置有效率的一种制 、吴俊培等认为: 度安排。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对稀缺资源的安排, 度安排。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对稀缺资源的安排,以使生产 出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消费品。 出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消费品。 归纳:从本质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 归纳:从本质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它是 市场机制和政治行政机制共同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模式。 市场机制和政治行政机制共同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模式。 具体来说, 具体来说,就是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 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运行模式。 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三章 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及基本原则
一、宏观调控法的价值
宏观调控法的价值, 宏观调控法的价值,亦即宏观调控法所 要满足的需求及要实现的目标。 要满足的需求及要实现的目标。 (一)经济总量平衡 1、基本含义 、
经济总量平衡, 经济总量平衡,就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之间的基本平衡。具体而言包括四大目标——经 之间的基本平衡。具体而言包括四大目标 经 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法学类教材、专著类: 法学类教材、专著类:
1、漆多俊主编: 《宏观调控法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 、漆多俊主编 宏观调控法研究》 2002年版 年版。 2002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