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城区1:5万地质灾害详查设计评审

望城区1:5万地质灾害详查设计评审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设计书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二○一二年十二月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设计书项目编码:任务书编号:工作起止年限:2012-2013项目负责:马文瀚设计编写:杜施段中满黄炜敏马文瀚曾令科陈雅娜李娇李明波王国卫罗冠枝预算编制:段中满项目审核:陈平总站站长:李贵仁编写单位: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单位: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时间:二○一二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目标与任务 (1)一、项目来源 (1)二、总体目标 (1)三、工作任务 (2)第二节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 (3)一、工作区范围、涉及图幅及交通概况 (3)二、自然地理条件 (6)三、社会经济状况 (6)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 (7)一、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7)二、存在的问题与综合分析 (8)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10)第一节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10)一、气象水文 (10)二、地形地貌 (11)三、地层岩性 (12)四、地质构造 (13)五、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5)六、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16)七、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18)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20)第二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 (21)一、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 (21)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 (22)第三章工作部署 (25)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 (25)一、工作思路 (25)二、工作部署原则 (25)第二节工作部署 (26)一、前期准备 (27)二、调查区划分 (27)三、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 (29)四、工作进度安排 (38)第四章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41)第一节技术要求 (41)一、技术规范和技术路线 (41)二、调查对象 (43)三、调查内容 (44)四、野外调查记录要求 (47)第二节遥感调查 (50)一、数据来源 (50)二、工作方法 (50)三、遥感调查 (52)第三节地质灾害地面调查 (53)一、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53)二、地质灾害测量 (55)三、工程地质测量 (56)四、搬迁避让调查与评价 (58)第四节地质灾害勘查 (59)一、勘查工作要求 (59)二、勘查技术要求 (60)第五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程度分区与评价的要求 (61)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61)二、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 (62)第六节防灾预案 (64)一、防灾预案的制定 (64)二、防灾预案的落实 (64)三、防灾预案的要求 (64)第七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及降水临界值区划 (65)一、区划的目的 (65)二、区划的总体思路 (65)三、区划的方法 (65)第八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65)第九节成果编制 (66)一、地质灾害详查报告 (66)二、地质灾害勘查报告 (66)三、数据库建设 (67)四、专题研究 (67)五、主要图件 (67)第五章实物工作量 (69)第六章经费预算 (70)一、项目概况 (70)二、预算编制的依据 (70)三、采用的费用标准和测算依据 (70)四、测算过程 (71)五、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 (74)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79)第七章组织管理 (80)一、组织管理措施 (80)二、人员组成与分工 (80)第八章技术管理措施 (82)第一节质量管理措施 (82)第二节技术保障措施 (82)第三节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82)第九章预期成果 (84)一、成果报告 (84)二、成果图件 (84)三、空间数据库 (85)第一章前言1999-2009年,湖南省完成了全省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初步摸清了全省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分了易发区,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损失。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呈加剧趋势,并形成了大量不稳定斜坡,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根据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我省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小、危害大等特征。

因此,更大比例尺精度和更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尤其是对人口居住区斜坡、谷地进行详细调查并将危险斜坡和谷地纳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对我省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湘政发〔2011〕51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扎实做好全省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12〕173号)和《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在开展县(市)地质灾害区划调查基础上,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将围绕人民生命财产、生存环境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要矿山、旅游景区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不稳定斜坡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比例尺1:5万),为各级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为此,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开展“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并将任务下达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第一节目标与任务一、项目来源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

项目由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工作周期为2012-2013年,成果提交时间为2013年09月30日。

二、总体目标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测绘和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本查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减灾防灾和制定区域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三、工作任务1、工作任务在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区划调查等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调查精度,对人类活动区范围内的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隐患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1)开展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岩土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调查。

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4)选择重大单体地质灾害进行测绘和勘查;(5)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6)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7)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8)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

2、主要实物工作量(1)1:1万地质灾害测量(正测)12.8Km2;(2)1:5万地质灾害测量(正测)345.3Km2;(3)1:5万地质灾害测量(草测)593Km2;(4)1:2000工程地质测量0.5Km2(草测);(5)1:1000地质灾害剖面测量1Km;(6)1:1000地形测量0.5Km2;(7)1∶1万遥感地质解译12.8Km2;(8)1∶5万遥感地质解译938.3Km2;(9)工程地质钻探100 m;(10)槽探工程30m3;(11)水质简分析4组;(12)土工试验10项16组。

3、预期成果(1)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及相应图件;(2)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3)典型地质灾害点勘查报告。

第二节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一、工作区范围、涉及图幅及交通概况长沙市望城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湘江下游。

东与长沙县、长沙市区毗连,南与湘潭县相接,西与宁乡市交界,北与汩罗市、湘阴县、益阳市区为邻。

地理坐标:东径112°35′48″-113°02′03″,北纬28°08′37″-28°33′45″。

总面积951.1平方公里。

人口65.1万,辖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1个区原种场,131个村,21个社区居委会,乡镇名:乔口镇、靖港镇、格塘乡、新康乡、高塘岭街道、喻家坡街道、乌山镇、月亮岛街道、白沙洲街道、太泽湖街道、金山桥街道、黄金园街道、廖家坪街道、白箬铺镇、雷锋镇、东城镇、铜官镇、茶亭镇、丁字湾街道、书堂山街道、桥驿镇、区原种场;城建区主要位于高塘岭街道。

交通四通八达。

全区公路线约为200条总计长度为900公里,其中绕城高速、国道319线、长张高速长益段、长湘高速、长湘公路、湘江路、潇湘路、金星路、雷锋大道、金洲大道、黄桥大道、望雷大道、普瑞大道、白若大道和雷高公路为主要干线。

(见图1-1、表1-1)。

区境呈南北长,东西窄,总体地势由南向北倾斜,面积951.1km2。

全区涉及1:20万长沙幅;1:5万铜官等8个图幅(见图1-2),1:1万共53图幅(图1-3)。

图1-1 长沙市望城区交通位置图图1-2 长沙市望城区1:5万地形图接图表图1-3 长沙市望城区1:1万地形图接图表长沙市望二、自然地理条件长沙市望城区整个地形呈不规则的心形,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湘江由南向北将长沙市望城区切割为河东、河西两块。

东北部群山绵亘,黑麋峰为其最高峰,海拔590.5米,山脉向西南延伸,止于湘江东岸,区域内岗地面积较大,岗顶多为平展伸延,地表缓和起伏;西南部嵇珈山海拔474.2米,自宁乡逶迤起伏东来,群峰耸立,层峦叠嶂;西北部为滨湖冲积平原区,土地平旷,渠沟纵横,内有团头湖为境内最大的湖泊,湛湖海拔23.5米,为全区最低处;中部多为丘陵岗地海拔在60-150米之间,土质红黄,林木苍翠。

三、社会经济状况2011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望城正式撤县设区,成为长沙市的第六区,开辟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全区人口65.1万。

人口密度为749人/km2。

近年来,长沙市望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把握发展大局,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先后进入全省三强、中部十强和全国百强。

全区上下积极抢抓机遇,潜心干事创业,奋力冲刺“十一五”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喜获丰硕成果。

2012年全年完成全区生产总值242.9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9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9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294元和10574元。

望城物产丰富,农业主产稻谷,盛产鲜鱼,素称“鱼米之乡”。

全区耕地面积3.32万公顷,其中水田3.08万公顷,农业总产值17.61亿元;农作物以水稻、薯类、麦类、豆类、油茶、水果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