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式、清式一苏州地区古建筑常用名词对照

宋式、清式一苏州地区古建筑常用名词对照



房屋宽度之面积为计算房屋的单位。
当心间
明 间
正 间
房屋正中之一间。
次 间
次 间
次 间
房屋正间两旁之间。
梢 间
梢 间
再次间
(边间、落翼)
房屋次间两端之间。
地又称“落翼”,但用在硬山屋顶建筑时,可称“边间”。
尽 间
落 翼
房屋两极端之间。
副 阶
廓 子

建筑物之狭而长。用以通行者,分有“明廓”、“廓”、“走廓”、“曲廓”、“通廓”等,地称“一界”。
用于两柱之间枋子上的斗拱。
转角铺作
角 科
角 拱
用于转角地方的角柱上的斗拱。
攀间铺作
隔架科
用于房屋部的檩枋梁架之间来承托上层檩枋梁架。
平座铺作
平座半科
(拱)
用于楼阁建筑,缠腰部分承托跳出
“平台”的楼板。
出 跳
(出 抄)
出 踩
(出 踩)
出 参
斗拱逐层挑出以承檐重,在檐柱外的谓“外跳”,清称“外拽”,地称“外出参”;向跳,清称“里拽”,地称“出参”。
副阶周匝
周围廓
围 廓
殿身、塔下四周加有回廓构成。
重檐,绕建筑物外围其下层檐称
“副阶周匝“,以供通行。
月 台
平台、露台
露 台
殿前建筑前之四方形,平台较台阶低。
挟 屋
似耳房
侧殿(房)或
配殿(侧室)
殿堂,左右两侧置有较小的殿堂,一般与主体殿堂不相连,单独成立之殿屋。

备弄、更道
四界
次要的交通道。房屋连四界,承以大梁。支以两柱,此间之地位称为“四界“。
斜 拱
斜拱(网形
斜拱)
由坐斗上外出跳35°或45°的华拱。
丁华拱颏 拱丁华拱
额 拱
脊檩下与义手缠交形似“耍头”状的拱。
鸳鸯交
手 拱
把臂厢拱
左右相邻的拱。
翼形拱
做成翼形的拱,拱头不加小斗,以代横向拱。
丁头拱
半截拱、丁头拱
实拱、蒲鞋头、
丁字拱
不用大斗,由柱身直接出跳半截华拱来承托梁枋。
角华拱
斜头翘
斜 拱
四铺作
三踩(彩)
三出参
华拱(清称翘)或昂自大斗出一跳(地3~11出参均以野外各出同等数而定的)。
五铺作
五踩(彩)
五出参
华拱(翘)或昂自大斗出二跳。
六铺作
七踩(彩)
七出参
华拱(翘)或昂自大斗出三跳。
七铺作
九踩(彩)
九出参
华拱(翘)或昂自大斗出四跳。
八(翘)或昂自大斗出五跳。
清代的斗口;单材的高宽比为14:10,足材为20:10,也按建筑等级分斗口十一级。
外檐斗拱
用于外檐柱头之上各部位的斗拱总称。
檐斗拱
用于槽金柱之上的各部位斗拱的总称。
计心造与偷心造
逐跳拱或昂上,每一跳上均置有横拱的称“计心造”。凡有一跳不安横拱而仅有单方向的拱出跳称“偷心造”。二者皆是斗拱组合方法之一。
单 拱
一斗三升
斗三升
在大斗或外跳头上仅置一层拱。
重 拱
一斗六升
斗六升
在大斗或外跳头上置二层拱,地
“斗三升、斗六升”总称“桁间牌科”。
把头交项作
相当于“一
斗三升“
相当于“斗三升”
梁与“一斗三升”斗拱正交,梁头穿过大斗,故正面不出拱而改做“耍头”的斗拱形制。
斗口跳
大斗正中置一层拱,正前出华拱一跳,拱头承枋子的斗拱形制。

中线一般多用于垂直向的中线
子 荫
槽(浅)
插相交斗拱构件的浅槽。
隐 出
线刻或挑出很少的意思。
相 闪
指位置相隔差错。
栌 斗
坐 斗
(大斗)
坐 斗
(大斗)
斗拱最下之斗,为全攒斗拱重量集中之点。宋代有圆栌斗称“圜栌斗”,方形栌斗四隅做成小圆形的称“讹角斗”。
交互斗
十八斗

斗拱翘头或昂头上承上一层拱与翘或昂的形似斗之小立方木。
齐心斗

拱中心上的斗,又称“心斗”。
柱头枋上
之散斗和
齐心斗
槽升子

正心拱两端之升。
散 斗
三才升

单材拱两端承上一层拱或枋之斗。
连珠斗
两斗重叠。
平盘斗
贴升耳
无斗耳的斗。


上斗腰
斗分耳、平、欹三段,地也将上斗腰、下斗腰合称“斗腰”。


下斗腰
坐斗之中部。

欹幽

斗 底

坐斗之下部。
斗、升之欹凹入的曲线,清式无幽为直线。
包 耳
五分胆、留胆
包耳又有“隔口包耳”之称,在大斗开口里边留高宽寸余之木榫而与拱下面凿去寸余的儿子卯口相吻合,使其不致移动。
开 口
卯 口
缺 口
斗、升上开挖槽口镶纳,纵横的拱、材,按位不同分有顺、横、斜、十字、丁字、开口等名称。
泥道拱
正心瓜拱
斗三升拱
从斗左右位于枋上的第一层横拱。
慢 拱
(泥道慢拱)
正心万拱
二、斗拱
宋式名词
清式名词
地区名词
词 介
铺 作
斗 拱
牌 科
在框架结构中,立柱与横梁交接处,在柱头加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拼在的综合构件叫做“斗拱”。
柱头铺作
柱头科
柱头牌科
用在柱头上前面挑出屋檐,后面承托梁架的斗拱。
补间铺作
平身科
外檐间牌科
宋、清 古建筑常用名词对照表
一、宋式、清式一地区古建筑常用名词对照表
一、平面:
宋式名词
清式名词
地区名词
词 介
地 盘
平 面
面 阔
地 面
开 间
建筑物水平剖视图。
①建筑物平面之长度。
②建筑物正面檐柱间之距离
③建筑物总长度称“通面阔”或
“共开间”。
进 深
进 深
建筑物由前至后的深度,总深度称
“总进深”、“共进深”
一拽架
一 级
踩与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叫做“一拽架”。



斗拱结合在一组之总名称。
材、契
斗口(料头、口份)
是宋、清木构架基本量度单位
单 材
宋代计算材料时,凡木料断面为15×10º即为“一材”(拱身的尺度)称“单材”,上面加高6分°、厚4分º的契谓“足材”,高21分°。材按建筑等级分为八等。
足 材
实 拱
斗六升拱
坐斗左右位于枋上的第二层横拱。
瓜子拱
里(外)拽瓜拱(单材瓜拱)
斗三升拱
位于翘头或昂头第一层横拱。
单材慢拱
里(外)拽瓜拱(单材万拱)
斗六升拱
位于翘头或昂头第二层横拱。
华拱或卷头

十字拱
坐斗上外出跳之拱。
重 抄
重 翘
斗拱出跳用两层华拱谓重抄(翘)。
令 拱
厢 拱
桁向拱
位于翘头或昂头上最外出之拱。
斜 拱
四铺作
外插昂
丁字牌科
斗拱之一种形制,仅一面出跳又称
“丁字科”。
单斗只替
柱顶大斗前后出跳不作拱,而仅按
“替木“。
溜金斗拱
琵琶科
后尾起挑杆之斗科,又称“溜金斗”。
如意斗拱
网形科
在平面上除互成正角之翘昂与拱外,在其角45º线上另加翘昂。
品字斗拱
十字科
斗拱之一种,其外出跳相同不用昂,只用翘,多用于殿里柱头上,其两侧可以承天花,在老檐柱或金柱上,又称“步十字科”,或金十字科,因它仰视。小斗如“品”字,因而得名。
斜置在转角位置成45°出跳的华拱。
塔角闹翘把臂拱或搭角闹二翘
角科上由正面伸出至侧面之翘与昂。
护壁拱
正心瓜拱、万拱与壁体附贴一起的单层或双层拱。
枫 拱
(风潭)
为南方特有之拱,长方形木板其形一端稍高,向外倾斜,板身雕镌各种比试样,以代横向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