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些个正确的投资方法和经验.doc

一些个正确的投资方法和经验.doc

一些个正确的投资方法和经验投资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情,巴菲特每天都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只要我们方向正确,理念正确,方法正确,投资成功并不困难。

有些原则,记得谨守:第一,是三个不1、不炒概念股2、不投垃圾股3、不信小道消息什么是概念股,没有业绩支撑,仅凭空洞的想象就大幅上涨的股票,就是概念股。

什么是垃圾股,业绩亏损的、不赚钱的或赚钱但是不增长的,在我眼里都是垃圾股。

小道消息就更多了,朋友的消息,亲属的消息,网上的消息等等都是不靠谱的消息。

这“三个不”是投资原则。

我理解的投资,是投资优秀的企业,是基于客观事实和研究分析做出的理性判断。

的确,有人通过炒概念股、炒垃圾股和炒内幕消息赚到了钱,但这是小概率事件,是不可持续和无法复制的方法。

投资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是赌一把赢一次就结束,久赌必输嘛。

老老实实做投资,赚自己看得到的钱,比什么都重要。

投资是一辈子的事,只有拒绝诱惑、坚持走正确的路才能成功,只有持久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第二,是三个少1、少研究经济形势经济形势的研究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事,不是我们投资者的事。

经济发展的变量太多,太繁杂,十个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有十种看法。

普通投资者完全没有必要花大力气研究经济形势。

即使研究明白了,市场一般也会提前6-9个月反映经济拐点,到那个时候下投资决策已经太晚了。

而且,就算提前知道了经济拐点,投资也不一定赚钱。

从2001年到现在中国经济规模翻了好几倍,股市呢?也就涨了几百点嘛!对不对。

对于经济走势,我们只需要知道大概的情况,知道中长期的方向即可,因为这不是投资应该研究的重点。

比如现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投资和出口不可持续,投与之相关的企业就要格外谨慎。

2、少预测大盘走势大盘重不重要?有时候是重要,比如重要的顶部或底部,但大多数时候用处不大。

大盘高涨的时候,同样有个股创新低;大盘低迷的时候,同样有个股创新高。

美国道琼斯指数1966年-1983年在800-1000点窄幅波动了17年,而巴菲特在此期间的投资回报高达四十倍。

2001年-2005年,2007年到现在,中国股市熊了很多年,但市场上依然有大量的翻几十倍的大牛股、超级明星股。

我们把精力全部放在指数研究上,将失去很多好的投资机会,投资回报也将很难超越指数。

对于投资来说,指数永远是次要的,投资的企业才是关键。

我们要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寻找“能穿越市场牛熊的优秀公司”上。

对于指数,我们只需知道到底是低迷还是高涨,中长期的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即可。

比如目前大盘很低迷,中长期的方向肯定是向上的。

3、少做技术分析技术分析大家都知道,很多人都喜欢研究。

我刚做投资的时候,也热衷于技术分析,认为技术决定一切。

什么趋势理论、波浪理论,还有很多技术指标,研究得如痴如醉。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浪费了太多宝贵的时间。

技术分析的很多理论在逻辑上正确,但在使用上却经常模棱两可,投资实践的效果并不好。

绝大多数的技术分析方法用处不大,甚至有欺骗性。

尤其是那些成交量很小的股票,K线很容易做出来。

开盘收盘竞个价,再扫个高点低点,K线就做出来了。

只要有钱,这活谁都可以干。

对于投资来说,要想长期的跑赢市场,长期的赚大钱,仅仅依靠技术分析肯定是错误的。

不过,完全不顾市场走势做投资决策也是不对的。

技术指标我说的是少看,不是完全不看。

具体看什么。

建议大家看看欧奈尔写的书。

他分析总结了美国股市一百多年来数百只超级大牛股在基本面和技术面上的共同特点,很值得一看。

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些穿越牛熊的超级明星股的业绩成长历史和股价表现,非常给人以启发。

讲了这么多不要和少看,那我们做投资,到底看什么呢?我们看企业的盈利。

第三,投资理念我们做投资,正确的投资理念很重要。

怎样理念才是正确的呢?我的理解就是牢牢抓住企业的盈利。

这是我们唯一需要花苦功夫重点研究的,是整个投资的核心。

只有投资的企业实实在在的赚到钱了,我们才有可能赚到钱。

没有企业盈利支持的股价上涨,股价从哪里来,肯定回哪里去,时间问题,早晚而已。

企业盈利并不是简单的赚钱多少,因为赚钱最多的企业并不一定是最值得投资的企业,比如中石油。

企业盈利应该细分为三点,即盈利的成长性、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这三点是投资核心中的核心。

无论是行业分析、企业分析还是财务分析,都是为判断企业未来盈利的特点服务。

只有盈利成长性好、可持续性强和稳定性高的企业才值得我们集中持有,长期投资。

没有以上三点,企业的战略、产品或服务再好,也是空中楼阁,不值得投资。

盈利的成长性决定了估值水平的高低和投资回报的高低。

盈利加速度的不断提升改变市场预期,不仅可以烫平高估值,还可以让低估与合理的估值迅速膨胀,表现在市场上就是股票价格的持续大涨。

这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90%的大牛股启动时的估值水平都较高(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投资回报却依然惊人。

无是曾经的苏宁电器、贵州茅台、等等无一不是高成长催生出的高估值和高回报。

那些成长性过低的股票,即净利润年增长率在20%以下且预期无法改善的企业,除非估值上给予极大的折扣,否则不会成为我的投资标的。

因为几乎很少有大牛股产生于净利润增长率低于20%的时期。

盈利的可持续性稳定市场预期,决定了估值水平和投资回报的持续时间。

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增长速度的放缓,很容易形成“戴维斯双杀”。

无论如何,在企业净利润增速放缓、不断下滑的时期,在看不到企业重新增长的曙光之前,重仓持有绝对是大忌,非常危险。

估值低不是买入的理由,因为这很可能是“价值陷阱”。

一般来说,盈利的可持续性,具体是指企业当前的成长性在未来的两年到三年可持续,且之后仍有持续的可能性。

盈利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估值水平,盈利稳定性不同的企业估值水平不能完全划等号。

稳定增长的企业估值,无论市场牛熊,普遍都要高于大起大落的企业估值。

经济学上说,越稳定越确定的资产享受的估值溢价水平越高。

美国和英国很多消费和医药企业,净利润增速不到10%,市盈率却经常是15-20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类企业盈利很稳定、分红很丰厚,与银行存款或债券相比,对追求保本增值的资本非常有吸引力。

无论如何,盈利稳定性太差的企业我们要格外小心,至少持有的仓位不能过重。

这类企业很难投资,要求投资者有很高超的预测能力、判断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

投资者忽略企业盈利稳定性的因素,很容易导致看不懂市场,最终落入只敢买估值最低的盈利大起大落的强周期股的怪圈。

总的来说,我们在考察一家企业值不值得投资时,重点从企业盈利的这三点去研究,就不会犯大的错误,发现优秀的企业、抓住大牛股也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第四,投资方法一、先行业再个股为什么要区分行业?因为行业的差异太大,如果选股不考虑行业差异,很可能会犯方向性上的错误。

1、有的行业很稳定,有的行业很不稳定。

区分行业可以大致上判断企业盈利的稳定程度。

比如医药、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盈利就很稳定,我们不会因为经济形势向好就多吃点药,也不会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就少喝一瓶可乐。

再比如航运、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盈利就很不稳定,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赚的盆满钵满,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亏得一塌糊涂。

这种全行业性的巨幅波动是投资者难以预料也难以承受的,应尽量规避。

有投资者可能会问,抓住经济周期的波动,投资这类强周期股不就赚大钱了吗?是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一轮明显的经济周期经常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投资者即使有惊人的判断力,也需要有惊人的忍耐力。

而且,有些周期行业衰落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比如钢铁业、铁路业、造纸业等。

2、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进入门槛进入门槛分为很多种,a、资金门槛,有些行业的进入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如钢铁、铁路等行业。

b、技术门槛,有些行业的进入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如飞机制造、高端设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业等。

c、行政审批的门槛,有些行业的进入需要行政审批,国内需要行政审批才能进入的行业太多了,从大到金融、电信业,小到出租车、自来水、丧葬业等。

d、无形资产形成的门槛,主要是指秘密配方、特殊工艺、商誉、品牌文化等。

餐饮、食品饮料、奢侈品、品牌服装等行业中的企业,容易产生无形资产,形成很高的进入门槛。

刚提到的进入门槛很多,哪种进入门槛的行业最值得我们考虑呢?资金门槛的护城河最浅,很难阻止竞争对手进入。

因为只要有利可图,新的资本就会进入,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干。

而技术门槛有一定的护城河,但也不保险,老技术容易被复制,也容易被新技术替代。

比如柯达、UT斯达康、诺基亚等都是被新技术替代的典型,投资者不小心抓住这样的企业,结果将是致命的。

巴菲特投资数十年,对技术型企业都是保持很高的警惕,尽量避而远之。

行政审批门槛有一定优势,但受政策影响大,取决于zf的态度,而且这类行业大多是公共事业,盈利空间经常被zf限制或打压。

无形资产形成的门槛护城河最深,最不容易被新进入者攻破。

因为秘密配方、特殊工艺、商誉、品牌文化等无形资产,一般很难被复制,甚至无法复制。

从投资的角度看,容易形成无形资产进入门槛的行业,是我们重点考察研究的方向。

3、有的行业是大牛股的沃土,有的行业是大熊股的温床哪些行业是产生大牛股的沃土?美国股市1957年-2009年回报率最高的20只股票中,有11只来自于消费行业,如菲利普莫里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箭牌、宝洁、好时食品等;有6只来自于医药行业,如雅培制药、辉瑞制药、默克、百时美等;消费行业和医药行业占据了最牛的20只股票中的17只。

另外还有1只资源股,即壳牌石油。

国内股市的情况怎么样?在过去的20年中,回报率最高的25只股票中有12只来自于消费、医药行业,如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伊利股份、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双汇发展、格力电器、[gubar]美的电器[/gubar]等;在过去的10年中,回报率最高的50只股票中有28只来自于消费、医药行业;而最近5年的股市表现更加明显,消费、医药行业中很多优秀的企业股价都创了2007年以来的新高,甚至比新高还翻了数倍。

而其他很多行业的企业股价离2007年的高点还差50%甚至80%以上。

为什么消费、医药行业能不断的走出大牛股?因为这两个行业代表了人类最基本的、永恒的需求,不会因为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而发生变化。

不管是造原子弹的还是卖茶叶蛋的,不管是千万富豪还是普通百姓,每一个人工作赚钱的落脚点,最终还是得用在吃喝消费和看病吃药上。

年轻的时候胡吃海喝,年老的时候打针吃药,大家不都这么干吗?哪些行业是大熊股的温床?电力、高速公路、铁路、钢铁、造纸、化工行业,还有一些公共事业如自来水、煤气等。

不是说这些行业完全不能投资,而是这些行业产生大牛股的概率非常低,几乎没有可能。

具体原因很多样,有的是因为行业衰落,比如钢铁、高速公路等;有的是因为zf限价,比如电力、自来水、煤气、铁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