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校园景区景观设计开题报告1题目来源该课题来源于社会实践。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校园景观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
它不仅要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学生的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
而校园景观规划是设计高校整体形象的关键,对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教育品牌,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诸要素。
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给予合理安排与组织,会使环境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
因此,校园景观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
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
2.2体现校园文化与文脉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校园景观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
因此,校园景观对于反映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
校园景观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
2.3体现校园形象俗话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形容人的,凭声音就可以判断人,大学校园也是一样,凭校园环境就可以判断这个校园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
所以校园景观是影响高校校园品质的重要因素,而景观是大学人文精神最好的传达者。
同时,好的校园环境形象也带来了旅游产业。
如今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都在接待来自全国的游客,旅游经济是大事。
可见,校园环境景观的设计日趋重要,需要与时俱进。
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胡庆春.21世纪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16).[2] 何韶瑶.大学校园:整体化开放空间景观环境构建——以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校园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04(02).[3] 夏宇,张慧.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4] 范利飞.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17) : 9380 -9382,9447.[5]姚鲲,余敏.大学校园景观中的休憩空间研究[J].江西科学,2010,28(5).[6] 肖冰,孙冰.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 20) : 6029- 6031.[7] 秦柯,李利.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商业设计,2008(10).[8] 刘锐.当代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J].文艺生活,2011(11).[9] 安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之我见[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10] 余菲菲,李桂媛.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探讨[J].系列专版,2010,26(12).[11] 杨雪,葛佩琳,段渊古.基于地域特色的大学校园景观营造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广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 赵丽芳,刘斯荣.论大学校园景观的人文精神体验[J].科学时代,2011(11).[13] 贾德华, 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2006,1(3).[14] 周妍.浅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J].工程与建设,2009,3(4).[15] 张斌.浅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J].滁州学院学报,2006,8(1).[16] 马婧,苏剑鸣.浅析现代校园景观设计方法[J].工程与建设,2009,23(6).[17] 李林.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 4) : 1027- 1028.[18] 陆海英,刘春江,车生泉.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通报,2007,23(5).[19] 张云,彭旭路,樊国盛.云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中心绿地芳园景观设计[J].现代园林,2010(10).[20] 陈尚玲,陈科东,徐敏.校园景观与文化共融——桂林旅专新校区景观设计构思[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244-248.[21]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2] 克莱尔·库帕·马库斯. 人性场所[M]. 俞孔坚等,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65- 166.[23] FORMAN R T T ,GODRON ndscape ecology [M]. New York: John Wiley&Sons Inc,2000.[24] KEVIN L The image of the city[M].Cambridge,MIT Press.2005.[25] BAWA K S, PEETY D R, BEACH J. Rep roductive bio logy of tropical lowland rain forest trees. I. S exual systems and incompatib ility mechanics[J].Amer J Bo,t 1985, 72: 331- 345.[26]PUTZ F E, MOONEY H A. The biology of vines [M]. Cambridge: CambridgeUn ivers ity Press, 1991.4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4.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0世纪以来,国外应现代科学技术整体综合式发展趋势的要求,整体型、综合型的空间布局代替了传统上依功能专业分散布局的校园空间形态,从而形成了新的聚合式的校园空间环境。
这其中,又以两种主要的聚合形式为主:按学科综合聚集和按功能综合聚集。
前者突破了传统分散式的校园空间格局,把多个系科集合在一起,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史卡博柔学院、美国的斯托克顿大学。
按功能综合聚集的校园空间形态,把全校各学科共有的各职能部门如教学、行政、信息交流、后勤设施等加以集中布置。
这种组合方式便于运行管理,使用效率高。
现代大多校园,尤其是规模不大的校园空间,基本采用这种形态模式。
如瑞十的苏黎世大学、日本的中央大学多摩学院、英国的巴什大学等。
20世纪70 年代末, 我国高校校园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由于受国外高校发展和新建筑思潮的影响, 特别是受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新建筑理论和思潮的冲击, 我国建筑师们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富于民族文化特征的高校校园。
高校校园建设逐步向系统化、舒适化、智能化转变。
这一时期高校校园规划具有3 个特点:1.打破了过去单一的对称式布局方式。
如:深圳高校的规划采用不受轴线制约的自由格局形式,亲切宜人的建筑造型与丰富多变的人文景观体现了现代高校的社会感和时代感。
2.以我国传统院落为基础, 富于中国庭院景观情趣并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校园整体规划布局。
如:中国矿业大学校园的总体规划在传统中轴线对称格局和有前区广场的教学楼主楼模式基础上, 创造了体现我国传统整体美的空间环境。
3.分散型总体布置格局向整体综合型发展。
许多新型校园注重合理用地,尽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 增加交往、绿化及预留空间。
4.1.1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
当代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在以传统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开放空间,供使用者休闲娱乐,丰富校园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
为保证师生出行的安全与方便,避免人车混杂,交通组织多用人车分流式的道路系统。
无障碍设计成为当代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关注的热点。
4.1.2 更加关注多功能综合利用在规划设计中,除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等部分外,有些学校还在兴建了一些与社会接轨的小型工厂和研究所等,做到理论与实践、产业、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
4.1.3规划布局的集约化和集中化当代高校建设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科技日新月异,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大趋势,学科内容更迭频繁增进不同学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种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运用,弥补传统馆系来往少,交流不方便的不足,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设施相互使用,减少资源浪费。
如语音教室、印刷中心、实验室等,过去“系馆”的概念逐渐被“学群”所取代。
4.1.4更加关注校园人文气息的营造高校是继承与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的场所,校园环境无疑在塑造学生个性和品格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要关注人文环境的塑造,使校园环境实现对人的关怀,营造成使用者的精神家园。
高校校园的场所精神是校同生活和校园空间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4.1.5更加关注智能化高校是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场所,在校园规划设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中,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远程教育、办公自动化、建筑设施的自动化、通讯自动化。
如教学上普遍采用电脑、多媒等先进的技术,图书资料部门广泛使用自动检索系统,建筑的自动报警消防、自动控制电梯和扶梯、网络会议、电子邮件、校园一卡通等。
4.2研究的主攻方向4.2.1更加开放的校园景观校园作为城市的一个单元,必须考虑以开放的姿态与城市大环境共融共生,这是实现大学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其使用率的重要手段。
因此节约型校园的校园规划,必须基于对所在城市和区域总体发展规划深入调研、理解的基础之上,积极拓展大学校园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和辐射,使得大学和城市之间产生双向互动作用。
4.2.2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这其中既包括校园空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包括对校园文脉的继承和延续。
在校园空间规划上,宜采用多层、高密度为主的规划方案。
因学校上下课时间集中,在短时间内用电梯疏散大量人群,既不方便,也不经济;而高密度规划原则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而且也与当前大学网络化、聚合化的规划趋势相吻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空地的绿化,还可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而在对校园文脉的继承方面,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校园既有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再利用。
4.2.3生态校园建设大学校园作为世俗社会的绿洲, 其绿地规划设计在环境绿化与美化的同时, 应当体现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品质和趣味, 使得人的行为和思想可以良性发展。
大学校园的绿地景观建设要依托自身的环境条件, 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势、水系、植被, 巧妙构思, 精心设计, 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 达到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5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5.1 主要研究内容基本概况荆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